清末李鸿藻公子在法国成立豆腐公司 引发留法热潮
■雷辉志
“五四”运动前后,大批青年学生远赴重洋,寻求治国之道,而留法者尤多。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先后有20批1700多名中国学生赴法国勤工俭学,被称为世界留学史上的一场“空前之盛举”。周恩来、邓小平、蔡和森等人也在此之列。然而,人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场大规模的留学热潮,最初起源于中国人在法国开办的一家豆腐公司。
早在1902年,清末名噪一时的清流党党魁、军机大臣李鸿藻的公子李石曾,作为驻法公使孙宝琦的随员来到法国,成为中国的第一批留法学生。李石曾在巴黎学习农业,对大豆的研究很感兴趣。他在巴斯德农学院读书时,就自己试做豆腐,并且向法国人宣传豆制品的营养功能,还出版了法文版《大豆的研究》一书。李石曾在法国给他的母亲写信,要求给他汇款以购买试验器械,并请母亲来欧时带一位会做豆腐的师傅来,还说“此事在欧洲颇能发财”。
1909年年初,李石曾在巴黎成立了一个豆腐公司,并陆续从他的故乡河北高阳招聘了一些华工到法国。后来豆腐公司发展到100多人,其中有60多名是中国人,工厂的生产也由人工操作逐步实行机器生产,产品日益丰富。他们生产的豆制品还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万国食品展览会”,开始在欧洲市场占据一席之地。1909年6月,孙中山来到巴黎,参观了李石曾的豆腐公司,对他主张“豆食代肉食,远行化学诸家之理,近应素食卫生之需”的创业志趣倍加赞赏。
原来法国人喜欢喝牛奶,对豆腐、豆浆之类的豆制品开始不习惯,不感兴趣,谁知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国粮食极端缺乏,牛奶供应严重不足,李石曾的豆制品逐渐为法国人所接受并大受青睐,成为法国的抢手货,李石曾果真因此发了大财。
然而李石曾不单是一个具有经营眼光的实业家,他还是一个同盟会会员。在经营豆腐公司的过程中,李石曾发现从国内来法做工的中国同胞大多是文盲,连中国文字都不通,与法国的社会生活更是格格不入。为了提高这些工人的文化知识和工艺技能,李石曾为他们开办了夜校,他让工人白天做工,夜间学习中文、法文和一般的科学常识,并亲自编写教材为工人授课。
两年之后,他发现这些华工大多能够稍有储蓄,而且通过学习有了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识,举动也变得文明起来。李石曾想,如此可观的成绩,推广到青年学生之中去,让他们“勤以做工,俭以求学”,以勤工俭学的方式培养大批有用之才,不是就可以达到普及教育、振兴实业、改良社会的目的了吗?
就这样,豆腐公司引发了留法俭学会、勤工俭学会和华法教育会等组织的建立,成为李石曾从事勤工俭学运动的经济基础与活动中心,并因此引发了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留法勤工俭学热潮,豆腐公司的工人也成为我国第一批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