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文体新闻

唐代官帽见不到“帽正” 明清时才流行(图)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2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剑侠》演的是唐时期的事情,但官员们佩戴的帽子上均有一块玉,这个不对哦

  但凡和历史沾点边的影视剧,演的大部分朝代官员的帽子上都有“一块玉”,这个装饰物在帽子前方正中的位置,叫帽正或者帽准。为什么这么称谓呢?有资料说,吴语“准”和“正”的发音很相近,所以就这么叫了。电视剧《剑侠》中的官员们佩戴的帽子上均有一块玉,也就是帽正。对历史有些了解的人看了,心里难免别扭,因为唐代那时的官帽上压根就没有这个东西。

  帽正,这里给点比较专业的解释,“多为正圆形,上大下小扁而平,底下有象鼻眼,缀在帽子前面,戴上的对准鼻尖,所以叫帽正。”帽正与帽子分不开,因为帽正本身就是帽子的装饰物,老百姓叫帽花,最初多是作为小孩出生或满月、满周岁等喜庆的礼物,按大小排列成为一组。还有一些妇女的帽花,以团花、团寿、团鹤、福禄寿喜、牡丹、菊花、蜘蛛、蝴蝶等图案为主,很多媳妇喜欢把帽花当做礼物送给过寿的婆婆。后来,这种装饰物逐渐演变,有了多重含义。许多有德之士把玉镶在帽子上,用此来比喻德行。值得注意的是,正统王朝都没有使用帽正的习惯,但明清的时候很时兴,尤其在清朝大肆风行。

  帽正与瓜皮帽的瓜葛很深,所以先得说说。瓜皮帽,不管老少爷们也无论身份尊卑都可以戴。瓜皮帽由6块同质料子拼制而成,在明代初年,就有代表天地四方的“六合统一”之说。而且,帽子有“一块玉”的帽正,官员戴上表示风清气正,平民戴上表示正人君子。因为这两层含义,帽子在京城盛行不衰。明代的士大夫、读书人特别喜欢用玉器作为帽正,大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意思,而且文饰也十分讲究,有螭龙纹、梅花纹、荔枝纹等,丰富多彩。

  清入关后,对朝服和普通百姓的衣冠重新定位,抛弃了前朝的传统,唯独把这顶便帽保留下来,一直沿用到亡朝都没有改变,同样也是看中了这两层含义。同时,因为摘戴方便,帽正风靡各个阶层,上至皇帝下到黎民,深得官民欢迎。许多清廷电视剧里演的皇帝微服私访,戴一顶有这样帽正的便帽,既体面又方便。在许多关于晋商的影视剧里,常能看见晋商戴一顶瓜皮帽,帽正大多是玉。

  帽子款式虽然一样,但帽正是有区别的,质料有好有差,好的用翡翠、白玉、玛瑙和珍珠,差的则用料器或金属片。这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清末,朝政腐朽,民不聊生,帽正依然不衰,由于民间贵重器物原材料紧缺,所以许多人也就不那么讲究了,五花八门的帽正跃然帽上,作为装饰物,只要有个意思就行了。帽正的形状,在此时更加多样化了,圆的、方的、多边的,不一而足。

  帽正在古书多有记载,清邃园《负曝闲谈》第二十五回说,“皮困秋儿上一块碧霞玺,鲜妍夺目”,其中“一块碧霞玺”就是“帽准”。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八回说,“沈月卿只穿了一件玄色绉纱皮袄……头上戴了一顶乌绒女帽,连帽准也没有一颗”。

  上图中官员所戴的帽子称之为“幞头”,这种帽子一直流行到宋朝,只不过唐朝为“交脚幞头”,而宋朝的帽翅长长直直叫“平脚幞头”,为官员日常办公时所戴。然而,帽子上面是没有帽正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