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文体新闻

梁士诒曾掌管北洋时期交通银行 被袁世凯称"财神"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2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以工代兵”方式,14万中国劳工驰援欧洲——这一策略的提出者,就是袁世凯的重要幕僚,曾经在民国政坛上叱咤风云的梁士诒。

  梁士诒,字翼夫,号燕孙。1869年出生于广东省三水县一个官商书兼而有之的家庭。受传统文化熏陶,他从小就热爱读书,希望谋取光明前程。但从1889年中举人后,再无缘功名。就在梁士诒怀才不遇时,袁世凯得知其满腹实用之学,便聘请他为北洋编书局总办。

  1904年,袁世凯又举荐梁士诒为铁路总文案,凭借着勤快干练,屡获升迁。当时,北洋政府“中央银行”、财政支柱之一的交通银行,也在梁士诒督率支配下。梁士诒掌管交行,“月以八十万归北洋”,又提取邮传部的大宗款项供袁世凯收买各方之用,所以袁称誉他为“财神”。同时,在很多场合梁士诒都代表袁世凯作口舌之劳,掌握中枢,大事小事全权处理,因此,又有“二总统”之称。

  1914年7月,世界一战爆发。8月,袁世凯颁布大总统令,宣布“对此次欧洲各国战事,决意严守中立”。这一对策,看似稳妥,却无法置身事外:一方面,欧战双方在中国皆有租界和驻军,欧洲的厮杀早晚会波及中国;另一方面,东洋强邻环伺在后,伺机博取最大利益。

  面对日本对德国在华殖民地的虎视眈眈,时任税务督办的梁士诒向袁世凯建议在日本尚未出兵时,逼迫德国交还青岛,“迅雷不及掩耳,使日本无所措手。青岛若下,日本又以何说进兵!此不特防日本之侵略,且以杜将来之后患”。此时的袁世凯,已无当年在朝鲜之勇,认为中国既已宣布中立,现在出兵,外交纠纷必起,而且会引起日本的疑忌。梁士诒则认为“德奥以小敌大,战之结果必难幸胜”,中国“正不妨明白对德绝交宣战,将来于和议中取得地位,于国家前途,深有裨补”。最终,袁世凯没有采纳这个主动出击的建议。

  此后的结果众所周知,尽管日本声称胶州湾将在战后由日本转交给中国,但是,要让豺狼把到嘴的肥肉吐出来,绝非易事。中国要夺回主权,就要在战后和会上争取一席之地。梁士诒再次向袁世凯进言 “察看欧洲战争情形,协约国必操胜算,不如趁此际加入联盟,一方面借英、俄、法之力以脱日本监视之厄,一方面缓和各方,得收从容布置之效”。

  梁士诒认为,华工是中国介入战争的最好资源,继而提出“以工代兵”计划,希望中国以此与协约国建立更密切的联系。“以工代兵”孕育成熟后,1915年6月,梁士诒首先向英国提议派出30万华工,驰援欧洲战场。但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刚愎自用,认为梁的策略纯属天方夜谭,非可行之举,断然拒绝了这一提议。

  残酷的战争,使欧洲精壮年男子数量锐减。随着战争形势日益严峻,人力资源更加紧张,法国军方首先开始策划华工招募事宜。于是,驻华法国公使康悌受命和中国当局接洽。当时,梁士诒与法国公使康悌、美国公使芮恩施往来密切,常在一起晤谈中外大势。因此,当法国有意商谈使用华工时,梁士诒自然成为康悌接洽的最佳人选。

  梁士诒的华工提案与法国的想法一拍即合。1915年11月11日,法国国防部决定将招募华工计划迅速付诸实施。12月1日,退役少校陶履德被任命为法国国防部代表,组织招工团前往中国招募工人。

  中国当时处于中立状态,政府不便出面,梁士诒与中国实业银行行长王克敏筹划设立民间机构——惠民公司,由商人代替政府,承揽招募华工具体事宜。为避人耳目,陶履德以农学技师身份来华,代表法国与惠民公司谈判。1916年5月14日,双方签订合同,并在合同中极力避免参战字样,以免给德、奥干涉留下口实,同时避免华工输送途中招致袭击。合同共有28款,明确规定了华工的佣工年限、工作时间、工资待遇及死伤疾病医恤费用,还配备专职翻译进行语言沟通,并由中国外交官赴法保护,力求使华工与法国人享受平等待遇。

  英国一开始不想招募华工,索姆河战役使英国元气大伤,不得不改变初衷,接受了招募华工的提议。

  1917年,中国宣布参战,北洋政府劳工部公开组织劳工输出,一批批华工驰援欧洲。到1918年11月,已有14万华工来到战火纷飞的欧洲,开始了他们曲折艰辛的战时经历。

  梁士诒“以工代兵”战略,使中国摆脱了被国际社会孤立的局面,也达到了中国实际参战的目的。华工们奔赴欧洲后,大多被分在兵工厂,进行军需物资生产。他们在战时担任运输、挖掘战壕等工作,还参与军火制造;战事紧急时,也直接参战。战事结束后,又除障碍、平土地。他们的付出,为中国赢得了在战后的发言权,中国以战胜国资格参加巴黎和会,为国运而抗争,为收回青岛主权而抗争,尽管目标没有达到,但青岛回归成为巴黎和会的悬案,为华盛顿会议上的最终解决埋下了伏笔。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徐国琦认为,“以工代兵”的构想,“是先进中国人寻求加入国际社会及国际化的一个创举。其意义远非14万华工赴法同英、法、美联军并肩奋斗所能概括。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胆识、有目的、有远见地加入国际社会的开始,是东方大国参与拯救西方文明的大事。更为重要的是,14万华工无疑是14万使者,他们充当了架接东西文明的桥梁”。

  梁士诒是发起华工赴欧的第一人,他的“以工代兵”不应被忘记,尤其是青岛人不应忘记。□焦 璐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