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贤相李迪状元出身 反对被提拔"五鬼"动手打人
石塘李氏宗谱
石塘李氏后人李伯成
中国百家姓中,“李”氏是一个排名相当靠前的大姓,在宁波,这也是一个历朝历代都会出现望族的姓氏,光《甬上族望表》中记载的李姓望族就有四家。时至今日,鄞州西部联丰村仍然聚居着不少“李”姓人氏,他们都是石塘李氏家族的后人。
据石塘李氏第31代传人李伯成介绍,他们这支李氏血脉,已经延续两千多年,其间出过思想家,出过宰相,也出过孝子贤孙。
从河北到中原再到鄞县,从春秋到两宋再到明清,李家从一个地地道道的北方望族一路向南,最终在明州定居下来,繁衍生息,延续着家族血脉。
今天,我们就跟着石塘李氏后人李伯成的脚步,去看一看,听一听,关于这个家族过去的云涛与风烟。
□记者 朱立奇 摄影 记者 高远
老祖宗是老子李聃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
“我们世世代代口口相传的是,我们的老祖宗是大名鼎鼎的‘伯阳公’。说得更明白些吧,李氏的祖先是《道德经》的作者李聃,也就是老子。”李伯成一开口,就用一种很自豪的口吻告诉记者,说,尽管老祖宗是老子的说法没有流传下来的书面文字记载,但在石塘生活的李姓后人有一个传统,就是家家都会在扁担上刻下每房字辈,以此纪念自己的先祖伯阳公李聃,同时也告诉李家后人,不能忘本。
“别惊讶,我们的祖上还是唐代的皇亲国戚呢。当时李家分成陇西、赵郡两支,我们那族归属赵郡。”李伯成再次扔出一个重磅炸弹。按他的说法,作为李氏其中一支,他们最初生活在今天的河北邯郸附近,与当时的行政中心——中原地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与唐朝皇室都有宗亲关系。
唐中期发生安史之乱后,为了躲避战乱,李伯成的祖先开始朝着没有被战火波及到的地方迁徙,其中一支搬到了濮城。唐朝末年,时局更加动荡,黄巢大起义席卷整个北方,眼看回归家乡的希望彻底破灭,李氏家族不得已继续往南奔逃。
出个大官为“贤相”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选自《宋史·李迪传》
“在北宋,我们李家出过一位出身状元的宰相——李迪,这个人是整个李氏家族走向兴旺的关键人物。”李伯成说,北宋政权的建立,基本将五代十国的动乱平息,老百姓又开始安居乐业。这时候,李家出了一位少年天才,这个人就是李迪。
李迪,字复古,从小聪明,喜欢读书,尤工诗词,年纪轻轻就带着自己的作品去拜访北宋当时的著名散文家柳开。自视甚高的柳开,看了李迪的作品后大为欣赏,称赞道:“见到你的文章,我要沐浴更衣以后才敢来见你,未来你必定是一个辅佐社稷的人才啊!”
柳开没说错,李迪后来果真在宋真宗景德二年的科举中高中状元,从此登上了北宋的政治舞台。他在真宗、仁宗两朝都担任过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宰相一职。不过,科举出生的李迪,并不是一个只会读书的人,他还很有脾气,很坚持原则,曾经,他还冲冠一怒,动手要打人。
“李迪当宰相时其实是个副职,上面还有一个顶头上司正宰相丁谓。这个丁谓是个小人,他是靠着陷害宋初著名的正直大臣寇准上台的。丁谓当上宰相后,就大搞不正之风,不停地提拔自己的亲信,有一次竟然准备提拔恶名远播的‘五鬼’之一的林特。这下李迪就忍无可忍了,当即就和丁谓大吵了一架,双方话不投机,李迪直接拿起护板要暴揍丁谓,吓得丁谓脚底抹油跑了。”讲起这段历史,李伯成不禁抚掌大笑。
有了这个过节,作为“天性邪险,善附会”,与林特同为“鬼友”的小人,丁谓后来就想尽办法排挤李迪,把身为副宰相的李迪贬到地方,当了一个小小的衡州团练副使。还不解气,丁谓又数次派出自己的亲信去衡州在身体上、精神上折磨李迪,直到丁谓倒台,宋仁宗亲政后,李迪才被调回中央。
1047年,77岁的李迪因病离世,朝廷册封谥号“文定”,宋史中称呼他为“贤相”。
被“大V”们点赞的孝子
郡西流水石为塘,塘上青山市北邙。阴径有霜松叶滑,阳坡无雨麦苗长。
溪桥送客秋蒲路,野店留人夜稻香。立马墓前翁仲老,谁来取酒醉夕阳。
上面这首诗是明朝著名宁波籍布衣沈明臣写的关于石塘美景的诗句,而被后人称为“石塘李氏”的望族与明州石塘发生联系,则是在状元宰相李迪去世整整八十年后。
“1126年对北宋而言,是很糟糕的一年,对于我们李家来说,也是生死存亡的一年。靖康之乱的时候,李家已经传到李迪五世孙李宗质这一代。金兵攻入汴京,时局一塌糊涂,李宗质就带着老母亲展氏离开首都一路向南逃命。由于战乱四起,老百姓争相逃跑,李宗质和母亲不幸走散,这一下就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了。”
李伯成说,为了找到老母亲,李宗质到处托人打听,自己也四处奔走寻找,但是找了整整十年,还是没有半点关于母亲的音讯。天道酬孝,后来总算让李宗质打听到母亲可能在江州,于是二话不说就往江州赶,到了那儿又是一通东打听,西询问,最终找到了失散多年的母亲。找到母亲后,为了让老人家可以安度晚年,李宗质就搬到风景如画的鄞县(今鄞州)石塘居住下来,尽心供养老母亲二十多年。
李宗质十年寻母的故事感动了南宋众多的文化名人(类似现在的网络大V),南宋四大家之一的杨万里听到这个故事后,大发感慨:“母亲离散十年,如果不是最纯挚的孝,怎么能感动上天?如果不是上苍被感动,怎么能找回老母亲?”王深宁也称赞道:“至纯至洁的孝顺,感动天地啊!”
与母亲团聚后,李宗质又在浙东地区做了许多年的地方官,于73岁时,因病去世,后被族人们安葬在天童山的南岙。由于李宗质的孝道广为传颂,在南宋一朝的政坛文坛都享有盛誉的楼钥也纡尊降贵,为李宗质题写了墓志铭。
石塘李家的孝子不止宗质一人,明末清初,还出过一名叫做李景濂的人,因为贤孝,在宁波成为美谈。李景濂不仅赡养继母何氏几十载,何氏患脚底疾病七年,李景濂也想尽千方百计为她医治,这个故事,在李姓族人中,一直代代相传。
家谱残缺但后继有人
石塘李氏字行:
智仁聖義昭,钦崇晵明哲。守正丕家聲,遠紹恒爲式。
道學克經邦,孝友民之則。天赐瑞荣熙,永昌其可必。
随着蒙古铁骑南下,石塘李家为了躲避战乱,再度迁徙,离开石塘,迁到了今天的石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