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文体新闻

方孝孺拒向朱棣投降被灭十族 873人被凌迟处死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2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位于河南禹州市方岗镇的“还桥”

  河南商报记者 徐方方 文/图

  历史上,被“灭九族”并不鲜见,可是被“灭十族”的,恐怕只有方孝孺一人。惨遭灭门之后,方孝孺是否留下直系后裔,一直是个历史谜案。

  河南商报记者探访发现,今河南禹州市有座“还桥”,当地人称,这是方孝孺侄辈逃回方岗后修建的,寓意“回归”。

  方氏后裔

  在河南禹州,至今仍有方孝孺后裔

  河南禹州市方岗镇的方东村与方南村之间,有一处以方氏祖庙为中心的古建筑群,俗称“大庙”。庙门前有一座青石桥,据当地人称,这座桥名叫“还桥”,是方南村通往西部山区的咽喉要道。

  还桥已经残破不堪,青石板严重磨损,桥身也已经下沉,靠一些砖块勉强支撑。

  当地一位老人说,还桥建于明代,是方孝孺罹难后,他幸存的侄辈敬祖、敬先逃回方岗后修建的。取名“还桥”,表示回归之意。

  之所以说“逃回”,是因为方姓祖根在禹州。该村多位方姓人家中的家谱记载,该村这支方姓人,是方孝孺的后裔。

  “如今的方岗镇,有近一半的方氏后人是方孝孺之侄敬祖的支系。”该村一位老人介绍。

  少时成名

  方孝孺6岁时写的诗,被传诵至今

  谈起方孝孺,很多人会想到“灭十族”。这个一生坎坷的思想家、文学家,幼时却是顺风顺水,年仅6岁的他凭借一首诗,名噪一时。

  从事方姓文化研究的方俊说,方孝孺生于元顺帝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浙江宁海人。他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幼时聪慧过人,5岁时就能作诗。

  现存的《逊志斋集》中,有一首《题山水隐者》,这便是方孝孺6岁时创作的诗。其中“等闲识得东风面,卧看白云初起时”的名句,至今仍被广为传诵。乡里称他为“小韩子”,将他比作唐代的名家韩愈。

  方孝孺15岁时,父亲方克勤出任济宁知府,他随父赴任。有史料记载,每当有穷人经过其住处,方克勤都会倾囊相助,对“送礼”的恶习均严词拒绝。

  惨遭灭门

  被灭十族,873人被凌迟处死

  方孝孺的才华被建文帝朱允炆赏识,于是,他开始一路升迁。不过,现实往往“骨感”,故事在燕王朱棣即位后发生逆转,方孝孺成为有史以来被“灭十族”的唯一一人。

  相传,明太祖死后,燕王朱棣谋反攻入南京。文武百官都投降了,唯独方孝孺不降。朱棣命他写榜文诏告天下:“燕王为保护明朝江山而攻入南京城。”

  而方孝孺却写了“燕贼篡位”四个字。朱棣大怒,问他:“你不怕灭九族吗?”方孝孺则答:“灭十族又如何?”燕王听罢说:“好!我就灭你十族。”

  嵩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常松木说,有史料记载,气急败坏的朱棣将方孝孺的老师、学生当做“第十族”,一并诛杀。

  据记载,在这起案件中,共有873人被凌迟处死,入狱及充军流放的达数千人。自感不能活命的方孝孺的妻女,也先后自杀。

  生何死方

  方孝孺一支后裔生时姓何、死后姓方

  方孝孺是否留下直系后裔,一直是个历史谜案。在安徽庐江县黄屯,有一部分何姓人活着时姓何,死后墓碑上都改姓为方。

  河南商报记者通过“方氏总祠堂”联系到了黄屯的何先生。他解释称,当年,方孝孺后人逃难时,被官兵追查,当被询问姓氏时,为了免遭杀戮,其慌乱逃跑不慎跌入河中。当时,这位后人灵机一动,改姓为“河”。想到家族损伤惨重,为了祈祷家族人丁兴旺,又将“河”改为“何”。

  随着时间的推移,习以成俗,黄屯的方孝孺后人,都是生时姓何,死后恢复姓方。

  在何先生提供的《方何宗谱》里,河南商报记者看到,这一支方姓人,至今还遵循着家谱上的规定:生姓何,死姓方;在地上姓何,在地下姓方。

  除此之外,生活在湖北省郧西县景阳乡吴家扁村的祝姓村民祭祀先祖的祠堂上,也刻着“方氏祠堂”的匾牌。当地的祝姓村民称,他们也是方孝孺的后裔,“生姓祝,死姓方”。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