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高僧了缘长寿138岁 能以铜钱百步外掷灭烛火
仪征天宁古塔
1300多年前,有一位来自泗州(今盱眙县境内)的僧人来到仪征,在县东南,澄江桥西,修建了一座七层佛塔,此后,围绕这座佛塔,兴盛起一片寺院,这就是今天的仪征天宁禅寺。
近日,千年古寺仪征天宁禅寺即将重建的消息引起人们关注,它有什么特别之处?与扬州城里的天宁寺有无联系?记者就此探访了相关人士。
历史沿革
“仓桥塔影”盛名犹存
在1300多年里,历史的沧桑巨变,使得天宁寺历经了多次大毁大建,也留下了不少名人的传奇故事。
据史料记载,仪征天宁禅寺,最早可追朔到唐代,唐中宗景龙三年(709),泗州僧人在此建七层佛塔,又在塔后建永和庵。
宋崇宁年间,僧人道坚复建,得御笔赐名报恩光孝禅寺,政和年中,改名天宁万寿禅寺。
市文管办退休人士朱老先生介绍说:“那时,宋高宗为了寓意天下安宁,将全国所有的寺院都改名为天宁禅寺。扬州也因此有了两座天宁禅寺,即,始建于东晋的扬州城区寺院和始建于唐代的仪征东南寺院。”
朱老先生表示,从这一点看,这两座天宁寺,并无实质性联系,只不过都是经历了历史战乱而遗留至今的千年古寺。
苏东坡、欧阳修、王士祯等历代文人墨客均到寺游览或小住,留下许多故事。
清道光年间,天宁寺已成为规模宏大的十方丛林。仪征日报原总编汪向荣先生研究发现:“那时天宁寺有山门、天王殿、观音殿、大悲楼、地藏楼、藏经楼、佛塔、丈室、僧舍等建筑。”
在太平天国战乱中,仪征遭火劫,天宁寺也几乎化为灰烬。天宁寺后来存在的主要殿宇,是知名僧人了缘大师,经过多年的时间逐步修建的。
汪向荣介绍,解放后因失修及人为因素,至文革期间,天宁寺已逐渐衰败。
天宁寺现仅存天宁寺塔,坐落在城河南岸,与鼓楼对峙,隔河相望,与鼓楼并称为真州“双壁”,有着“仓桥塔影”的盛名。天宁寺塔为明洪武初年重建之建筑,原高近70米,为正八面形楼阁式塔;塔体内部为四方形,层层收分,有梯可达各层;天宁寺塔气势壮观,历代文人留下了不少登临诗篇。据介绍,由于地面增高埋没,塔座和相轮被毁,天宁寺塔现残高47.2米,仍是江苏境内最高之塔,并成为仪征市著名的标志性建筑。
2002年10月,天宁寺塔被列入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0月至2004年4月,仪征市文物部门对天宁寺塔进行了修复。日前,仪征市天宁寺异地重建工作正式启动,不久的将来,往日盛景有望再现。
传奇故事
僧人了缘曾长寿138岁
谈起仪征市天宁寺,僧人了缘大师是不得不提及的传奇人物。从清室中兴之年来到仪征,并活到抗日战争时期,了缘创造了扬州人有史以来一个绝对长寿的奇迹。
道光元年(1821),他在河北慈云寺削发为僧,研习《金刚》、《法华》诸经,深得般若奥义。同治三年(1864),了缘途经仪征时,正赶上天宁寺新遭兵焚,天宁寺的海一方丈、法慈监院,与了缘很投缘,遂邀他共襄修复。
1938年了缘和尚圆寂以后,人们才从他出家戒牒上知道他生于清嘉庆六年(1801),河北保定人,俗姓陈,法名果月,号展空。了缘世寿138岁,僧腊120年,在仪征天宁寺72年,遗体火化,葬于仪征新城北天宁寺祖塔墓园。
据江苏文史资料编辑部出版的《扬州宗教》所载,了缘和尚不仅能以铜钱于百步外掷灭烛火,而且在少林寺等名山胜地投师习道习武,练出一身好本领。
至今,民间还传颂着这位长寿高僧的许多奇闻轶事。有一说,了缘来仪的时候已经60多岁,须眉皆霜,有人问他高寿,他摇摇头不答,再问就笑说:“小呢,三岁啊!”或言:“我本无相,相非真我,请君欲相识,非真我知我,且不知相。”其妙语高深常人莫测。
了缘虽百岁之人,然与众僧一样粗茶淡饭,素食为主。每天清晨他都从四源沟到北沙寺,将路上碎砖杂物清除,从不间断。
民国十六年,孙传芳联军过仪征,有师长杨某来寺,看见了缘扫地,就上前请问:“你不念佛而扫地?”了缘对答:“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世人若把心地扫,皆佛也。”杨某憬然求皈依而去。
了缘圆寂之后,地方上信士弟子为纪念他,在墓前竖起一块有1米多宽,近2米高的石碑,上面篆刻了近2500字的碑文,记载活佛舍身救世,苦行功德,这是当地名流鲍贵藻撰写的碑文。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