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曾主持营造宁寿宫 建"乾隆花园"颐养天年
紫檀雕花框乾隆御笔七言对联。
青花诗文碗
攒竹嵌玉石宝座。
乾隆皇帝《符望阁诗》中一句“耄期致勤倦,颐养谢尘喧”透露了其晚年希望颐养天年的追求。而在现实生活中,乾隆帝也营造了一座乾隆花园以让其“颐养谢尘喧”。日前,随着首都博物馆正在展出的“长宜茀禄:乾隆花园的秘密”一展,200多年前乾隆帝的晚年生活全景般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昨日,新京报记者专访故宫博物院宫廷部宗教科科长文明。文明通过对展览现场乾隆花园建筑、格局、陈设和重要文物的讲解,还原了乾隆皇帝当年是如何实践儒家礼制,又是如何追慕文雅生活的点滴细节。展览将展至8月24日。
自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到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在乾隆帝的主持下,故宫东北角建造了一座新的太上皇宫殿——宁寿宫。宁寿宫花园即俗称的乾隆花园,是随着宁寿宫的改建工程而建造的。乾隆皇帝希望能够像祖父康熙皇帝那样治理好国家,也希望普天之下人人都能长寿,天下太平。乾隆花园是乾隆皇帝为自己退位后修建的颐养之所,更是他希望“亿万人增亿万寿,泰平岁值泰平春”的精神寄托。
乾隆花园南北长160米,东西宽不足40米,园地狭长,南北纵深四进院落,园中共有20余座建筑。故宫博物院宫廷部宗教科科长文明告诉记者,作为乾隆皇帝的私人花园,是故宫鲜为人知的角落。随着近年开启的乾隆花园修缮工程,相关文物逐渐公之于世,乾隆花园所藏文物的秘密也一一揭开。
对于观众来说,因为修缮工程,乾隆花园的文物、建筑装饰也有机会得以出宫展出,其中2012年在香港艺术馆的相关展览便是“乾隆花园的秘密”系列展出的亚洲首站。此次在首都博物馆展,是乾隆花园内近140余件“宝物”首次出宫在大陆地区展出。8月24日展览结束后,《弘历采芝图像轴》、雕天然木框嵌玉石花鸟挂屏、攒竹嵌玉石宝座、紫檀雕回纹嵌瓷片夹纱槛窗等文物都将“物归原处”。文明告诉新京报记者,文物回位后,修缮好的乾隆花园也很难向公众全面开放。为此此次展览便让公众得以有机会探寻乾隆花园这座宝藏,进而进入乾隆皇帝的内心世界。
■ 设计与装饰
乾隆花园修建时,乾隆皇帝已经四下江南,他把对文人士大夫的理想生活的向往,对江南园林的精巧雅致、移步易景的造园艺术境界和手法的喜爱都融入到花园设计中。文明指出,此次展览便还原了乾隆花园中几个重要宫殿的现场,通过这些宫殿建筑中精美的内装饰,以及相应陈列文物来呈现乾隆皇帝退休颐养的理想生活。
禊赏亭
位于第一进院落西侧,平面凸字形,朝东,地面石板上开凿流杯渠,形成曲水流觞。曲水流觞被历代造园家青睐,主要便取自王羲之《兰亭集序》“曲水流觞”故事,这里效仿的便是王羲之与孙绰等名士相聚兰亭时,一觞一咏畅述情怀、隐逸山水间的活动。由此乾隆皇帝的风雅情趣不言而明。
古华轩
位于第一进院落正北,建筑内檐装修以木雕见长,天花板用楠木贴雕卷草花卉图案。
三友轩
位于第三进院落东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友成为装修装饰以及文物的主题。文明指出,那便是松、竹、梅岁寒三友。类似在该宫殿中陈列的紫檀漆面雕松竹梅花纹宝座上嵌木雕山石及松、竹、梅,又装饰以翠玉雕刻的松枝、竹叶以及白玉雕成的梅花。
萃赏楼
位于第三进院落北面,内檐装修以硬木镶嵌玻璃画落地罩和隔扇为特色。同位于第三进院落的延趣楼内檐装饰则以硬木镶嵌瓷片为特色,镶嵌的瓷片有青花、粉彩、斗彩、青花矾红彩等品种。
符望阁
位于第四进院落中,书有乾隆皇帝所题的著名诗句“耄期致勤倦,颐养谢尘喧”。文明告诉记者,事实上在乾隆花园中除了乾隆皇帝自己题写的御制诗外,工匠们烧制的御用茶具器身上大多题有乾隆皇帝御制诗文,包括此次展出的青花诗文碗等,“乾隆皇帝的御制诗一共有4万多首,可以说他的诗无处不在。”
养和精舍
位于萃赏楼西,内檐用真假门口、通景画贴落等装修手法。贴落是建筑内部墙面装饰的一种手段,结合了壁画艺术性,运用透视法的绘画技巧造成视觉错觉,使人不受空间局限。在该“宫殿”展厅现场,除了呈现长达3米多的“厅堂接子图通景画贴落”和“园林婴戏图通景画贴落”,也展出了通景画中出现的文物。
文明介绍说,乾隆花园有四幅著名的通景画,分别呈现了春夏秋冬。在养和精舍中的“厅堂接子图通景画贴落”呈现的是春天、“园林婴戏图通景画贴落”是秋天。其中前者画作中的皇妃双手各拿一朵花从隔扇门后走出来,而皇子则从外面跑进来。而为了与该通景画的画面一一对应,现场还同时展出了黄花梨翘头案、铜瓶、掐丝珐琅狮戏纹鼎式炉、青花松竹梅纹玉壶春瓶。
与此同时,玉粹轩中的通景画呈现的是冬天,倦勤斋中呈现的则是夏天。
C06-C07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李健亚 C06-C07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