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王道曾与海瑞联名参奏严嵩无果 向嘉靖提辞职
被誉为屯留第一碑文的《明山东临清州儒学学正近溪申子正暨配路硕人合葬墓志铭》收入《三晋石刻大全·屯留卷》
明代嘉靖年间,屯留县东故县镇(现为长治市郊区故县村)出过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姓路,名王道,字天德。他十九岁得中“解元”(头名举人),历任县令、知府,中进士后供职朝廷,曾为皇帝掌过御印。路王道能诗善文,留有作品 《路少卿诗文集》等,旧本《屯留县志》有相关记载和遗文。
路王道的祖父路聪和父亲路栋材都系秀才出身,他6岁前接受家教,11岁到崔蒙村远近闻名的 “孙家书馆”就读。14岁时,其父倾尽家财,供其进屯留县的“庠学”(地方官办学校)深造。在县学中,他夙兴夜寐,弦诵不绝,文章写得意深语工,流畅生动,被屯留师生称为“故县才子”。
路王道在“庠学”读书两年后,考中头名秀才,应邀回东故县镇当了村塾先生。19岁那年,路王道参加山西省举行的乡试,考中头名举人。之后,被吏部任为直隶(现河北)南乐县县令。到任不久,父亲去信告诫:“拜若官毋忘若职,毋负若所学,毋隳吾望心!”路县令谨遵父教,恪尽职守,夙夜操劳。三年后,路王道转任河南临漳县县令,继续弘扬廉洁勤政作风,政绩显著,尤其注重兴教育人,于县治建书院两座,颂声载道。又三年,升任南京应天府知府,依旧官风清明。
在明代癸丑年的“进士科”考试中,路王道一举成名。中进士后被任命为礼部主事 (主管全国文化教育礼仪部门的办事人员),因政务娴熟,尽职尽责,不久升为礼部员外郎(副部长)。嘉靖皇帝见他忠于职事,亲任为光禄寺尚宝丞,专掌皇室印信,仅三个月,又提拔为光禄寺少卿(副总长)。路王道当此任时间最长,至今在东故县提起路少卿,知者甚众。
路王道所任最高官位是光禄寺正卿(三品官,主管皇室日常事务的后勤总长)。嘉靖皇帝曾专门颁布《光禄寺卿路王道诰命》授予王道“中宪大夫”,其妻为“诰命夫人”,并嘉奖其“忠劳甚茂”(特别忠诚辛劳)“方重宏朗”(品行持重,才识宏大通博)“誉论咸归”(大家都称赞他)“式于群僚”(在众官僚中可作楷模)。又颁布过《谕祭赠光禄寺卿路公并妻封太淑人陈氏文》,赠封路王道父亲路栋材为中宪大夫光禄寺卿,母亲陈氏为太淑夫人;还赠封路王道祖父路聪为中宪大夫光禄寺卿,祖母为太淑夫人。彼时,路王道胞弟路周道、儿子路承赐也都考取了贡生,真可谓“四世光彩,一门荣耀”!
明朝末年,屯留县署为路家建了三个牌坊:一是路王道的“解元坊”,二是路王道祖父路聪的“义士坊”,三是路家三代的“三世勋卿坊”。到了清代屯留兴建“乡贤祠”,路王道被列为25乡贤之一。
东故县前人对路王道的评价是“直节忤权奸而不惧,正气凛然。”据笔者考证,路王道供职朝廷的后期,正值明代大奸臣严嵩严世蕃——所谓 “父子双丞相”把持朝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因而,当路王道和著名清官海瑞联名参奏严氏父子无果时,愤而向嘉靖呈上辞职奏章。嘉靖准奏,但念其忠诚勤恳和耿直,特旨让其退归屯留县城,协助县务。路王道虽居县城,却不进公廨,不享受“特供”,自用俸银买地皮,建宅屋。据路家世代相传,屯留旧城东街群众舞台前那一片地是路家在明代就已买下的。路王道去世后,屯留县令特许将其葬于县北三华里的东河北村,以便县署人员春秋两祭。直到民国时期,路氏后人路秋成作了屯留县政府的司法科长,才请示县府将路王道的坟迁回东故县。
路王道退归屯留后虽已年近六旬,仍然笔耕不辍,在70岁时将作品汇编成《路少卿诗文集》。其碑记《重修城垣记》、韵文《耕读赋》、七言律诗《龙潭夜月》等收入《屯留县志》,被誉为屯留第一碑文的 《明山东临清州儒学学正近溪申子正暨配路硕人合葬墓志铭》则收入《三晋石刻大全·屯留卷》。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