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保丝绸之路畅通:力排众议在吐鲁番设置西州
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22日批准通过“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遗产名录申请报告。至此,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这一文化遗产项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很多人印象中的丝绸之路仅仅是一条或几条线,然而实际上它是一张铺陈在亚欧大陆上庞大的立体之网,以跨高山、涉荒漠、越大河的雄浑之姿,网住了古代的印度文明、华夏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和希腊-罗马文明等,形成著称于世的古代东西商贸之路、文化交融之路和文明互鉴之路,促进着不同文化、民族及其思想的成长,为人类文明谱写出辉煌乐章。
东西商贸之路
丝绸之路因丝得名,通过这条东西方贸易大通道,东西方人员来往、物产交易,极大丰富了沿线人民的生活。
经由丝绸之路,中国丝绸、茶叶、铁器等物产大量出口西方,或成为战士手中的尖刀利刃,或成为王公贵族们的掌中玩物。
中国奉献给西方世界精美的丝绸,西方也以他们丰厚的物产回馈中国。胡萝卜、胡桃、胡麻、胡椒……一个“胡”字,道出了这些物产的来源。这些物产多是通过丝绸之路传来,如今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常客。
说到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往来,还有一个有趣的例子:玉门关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口,相传西汉时产自西域的美玉,经此关口进入中原,因此得名玉门关。
不仅物产,双方的生产技术等也经过丝绸之路交流。中国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通过丝绸之路向西传播。史料记载,唐朝的造纸工匠最先在撒马尔罕造纸,使其成为中国境外的造纸中心,中世纪时闻名欧洲。
西方玻璃制造技术、阿拉伯的历法、医术等也经过丝路传到东方,造福东方人民。由此带动了众多国家的发展,也给中国带来了多元的异质文明。
正因为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它受到历代政府的重视。汉代为了保护丝绸之路,在河西地区设置了张掖、武威等四郡,并在西域地区设置西域校尉进行管理。唐太宗曾经力排众议,在今天的吐鲁番地区设置西州,为丝绸之路的畅通以及中西文化的和平交流提供保障。
今天,中国领导人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以期实现道路联通、贸易畅通、民心相通等目标。
文化交融之路
当今学界公认,丝绸之路的内涵已经超越了交通道路的局限,涵盖了经济、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成为东西方文化乃至世界文明沟通和交流的象征。
唐朝的玄奘是丝绸之路上万千过客中的一员,他一路向西,从印度带回佛经,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杰出贡献。西域人鸠摩罗什则是沿丝路东来,最终定居长安,译经讲学,成为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杰出代表。
除了佛教,拜火教、摩尼教和景教等宗教也随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并沿着丝路的分支,传播到韩国、日本和其他亚洲国家。
在古代罗马,丝绸制服装成为贵族们的时髦装束。而大唐盛世,都城长安又被“胡风”裹挟。
史料记载,唐代长安有大量胡人,聚集于西市等地。随之而来的,是胡文化集中涌入,一时长安“胡气”氤氲。胡食、胡服、胡乐等元素同汉文化一道,构成完整的汉唐气象。
西域乐舞也沿丝路东来,风靡长安。胡姬酒肆,西域乐舞,共同造就的大唐盛世的歌舞升平。
丝绸之路宛如一条五彩纽带,将黄河流域文化、古希腊文化和波斯文化连接在一起。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不仅仅是接触,更有在此基础上的碰撞和融合。
在陕西省扶风县的法门寺博物馆里,珍藏着一套唐僖宗时的琉璃器。这些琉璃器多来自西域,有着明显的伊斯兰特征。琉璃器中有一套茶具,材料和制作工艺都是国外的,却是为满足中国人需要而制作,完美诠释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成果。
丝绸之路留给人类的遗产,不仅是东西贸易的互通,更是两个伟大文明的交汇。新丝绸之路建设,标志着东西方两大文明在此再度交汇。
和平发展和谐共赢之路
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丝绸之路由彼此孤立的短途和小道,逐渐发展连接东西方的交通网络;由起初单纯的以物易物的贸易道路,发展成古代的印度文明、华夏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和希腊-罗马文明等交流互动的万里大动脉。
因此,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民族和商旅过客,带来的不仅是各地的物产,更是各国人民的相异的艺术情怀、美学追求,以及共同的友好和热情,让丝路成为走心的对话之路、文明互鉴之路。
站在21世纪开端,回望这古老的丝绸之路。两千多年历史变迁,曾经的繁华早已谢幕,喧嚣也已归于沉寂。两千年时间沉淀下的,是丝路沿线各国人民深厚友谊的结晶。记者 李勇 冯国 李树峰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