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文体新闻

明清时已有京津冀集市圈 城市有拱卫京畿作用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2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14世纪末期,来自北方蒙古草原的压力时刻威胁着新生的明朝政权。永乐皇帝在取得南京政权后,将王朝的首都迁至北京,给原本衰落的华北地区经济带来了新的生机。

  政治中心迁至北京,但唐宋以来经济重心已经转至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发达,赋税占全国比例高,物产资源丰富。

  迁都北京后,朝廷依然依赖江南地区的物资供应,大运河被重新疏通,江南的船只可以直接到达北京,贯穿南北的经济动脉重新运转。环北京逐渐形成了集市圈和城市圈。

  北京成华北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之一

  北京作为明清帝国的首都,在整个中国的城市经济体系中也成为中心。依附于王朝政权的大量王公、贵戚、官员、军队居住在北京,服务于他们的手工业者、商人也聚集到了北京。明清六百年的帝国首都,权贵人物虽有更迭,却不影响它在政治结构中九五之尊的超然地位,整个帝国的物资都必须优先保障北京的需要,它也成为华北地区乃至整个帝国的经济枢纽之一。

  万历时,传教士利玛窦观察到运河对北京城的重要性:“京畿地方物产贫乏,满足中国皇帝奢侈的生活,江南各省每年都要向皇帝进贡他所需要和他所想要的一切东西, 如水果、鱼、米和做袍子用的丝绸料子等贡品。所有这些必须限期运到,否则押运的内监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许多船只都没有达到满载吨位,商人乘机用很低的租金租借空舱,这样, 可以向京城提供当地没有生产的许多东西”,“ 因此有人说北京什么也不出产,但北京什么也不缺乏。”①

  利玛窦强调了运河对于皇室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对于政府、军队、北方的百姓来说也同样意义非凡。奇珍异宝毕竟只是少数,运载这些贡品的船只还借机夹带南方的货物来北方贩卖。大量的漕船也存在夹带私贩的现象,而王朝政府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允许负责漕粮运送的官兵,搭载土产沿途贩卖,免抽货税,以补贴生计。清代的经世名臣包世臣写道:“南货附重艘入都,北货附空艘南下,皆日用所需,河之通窒则货之贵贱随之”。②

  于是,通过运河上川流不息的船只,全国各地的商品都聚集到北京来,有来自福建的糖、鱼翅、橘饼、胡椒、鞭杆、粗碗,广东的苏木、洋碗、烟草、茶叶、香料、药材、铁锅、铜锡制品,江浙的丝绸、棉布、毛竹、纸张、绍酒、锡箔,江西的各种瓷器和北方各省的毛皮、药材、粮食、干鲜果品及其他农副产品。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大宗贸易的商品,如粮食、绸缎、布匹、纸张、茶叶、糖、瓷器、洋广杂货以及毛皮、牲畜等。这些输入的商品除了用来满足本地居民的消费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转销华北和西北,特别是西北的新疆、内外蒙古与俄国。北京通过运河集聚起来的经济能力,又进一步拓展到更为北部的内陆及俄国地区,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之一,成为对西北诸省及俄国贸易的中心。

  南北货物大流通推动贸易枢纽城市产生

  京津冀地区的城市设置多有拱卫京畿的含义,各省府州县环绕北京,起着军事防御、物资供给、交通中转等作用。明代北京的人口保持在一百万左右,供给百万人口的城市需要周边源源不断地输送物资。北京城日常所需的烟、酒、油等商品,多需要河北地区供应。京东、京西地区可以直接提供酒;蓟州、承德生产高粱,供应北京的烧锅酒;遵化、易州、口外等地供应烟;保定府雄县所产的鸡、鸭由小贩运送来京;香油、面粉则通过人力车运至白沟河,再经陆路驮运至京;易州的板栗、交河的香梨、遵化的绵梨成为北京市场上有名的果品。

  更大的需求还是来自于江南的粮食与布匹,这些是维持国家运转的重要战略物资。粮食主要指通过漕船运送到京师的税粮。明代每年需要从江南地区运送四五百万石的漕粮,运河河道上运粮的船首尾相连,十分壮观。漕运制度的变革给运河商业的发展带来了空间。

  1431年实行兑运法,江南的百姓可以将漕粮运输到瓜州、淮安,然后交由卫所官军负责运送到北方。由此,淮安就成为南粮北运的中转城市。兑运法实施后,专责运送漕粮的卫所官军往往因为负担沉重而私自贩卖土产,以补贴生计。明清政府也根据实际情况,允许漕粮运军携带一定的土特产品贩卖,且所带土货的种类及数量都在不断增加。南归的漕船同样可以携带货物,乾隆时期还对回运的部分漕船货物实行免税优惠,这些都促进了南北货物在运河沿线地区的流通。

  布匹除了供应北方百姓日常所需外,还需要满足驻扎在北方边境数十万军队的军备需求。棉花的种植、棉布的纺织也由此被带动起来。北方地区适合种植棉花,河北的南宫、完县、满城、高阳、安新、博野、安国等地均产棉花,这些棉花被运输到江南的市镇纺织成棉布,再经运河运到北方的城市。关外百姓身着棉纱早已是寻常现象,“雁门关外野人家,不养蚕桑不种麻……说与江南人不信,早穿棉袄午穿纱。”山东西北部的临清也是运河上重要的商业城市。据《明实录》记载,明代中期临清县单是布店就有73家、绸缎店32家。有布店每进布“出银必点一朱”,每年供记账用的朱砂就需二三十斤,可见棉布进销量之大。

  粮食、绸缎、布匹、纸张、茶叶等货物通过运河实现了南北大流通,运河沿线形成了一些重要的贸易枢纽城市,包括河北的沧州,山东的德州、临清、章丘、济宁,江苏的徐州、宿迁、淮安、扬州等。而在明代全国八大钞关中,有七个设在运河沿线,从北至南依次为: 崇文门( 北京) 、河西务(清代移往天津) 、临清、淮安、扬州、浒墅( 苏州城北)、北新( 杭州) ,清代这七大钞关也全部保留,各钞关征收的税银也逐渐增加。运河沿线城市的商业发展可以见一斑。

  市场网络的深化

  专业市镇诞生

  京津冀地区的市场网络随着运河经济的繁荣,在明清时期有了巨大的发展。市场网络通常可以划分为流通枢纽城市、中等商业城镇、农村集市三大层级。③

  从南方运送到枢纽城市的物资,需要通过下级的市场网络逐层到达普通百姓手中。

  农村集市中所交易的商品以粮食、布匹为主,这同样也是运河经济中最为大宗的两类物品。

  天津作为华北地区主要的枢纽城市,将从南方运来的布匹、茶叶、糖等各种货物由水路输送到周边地区的商业城镇中,这些商业城镇或是在州县城、或是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处于市场网络的中间层,通过每旬若干天的农村定期集市将货物分销到农户家中。

  通过各个层级市场网络的连接,南北方的百姓可以互通有无,结成更为紧密的经济联系。

  在运河带动起来的市场网络中,京津冀地区还形成了部分专业市镇,如河北辛集是皮毛专业市镇,安国是药材专业市镇,河北高阳是棉布专业市镇,山东沙河镇是草帽专业市镇,大汶口是花生专业市镇。

  明代,江南地区是全国纺织业的中心,河北地区种植棉花却不擅长纺织,大量的棉花被运往江南纺织成布,再运回北方销售。在棉纺织产业链上,北方提供原材料而获得薄利,而南方提供手工业品获得厚利。

  到了清代,棉纺织业技术在北方得到了推广,河北的棉纺织业也兴盛起来,本地的棉花主要供应本地棉布的纺织业需求。河北南宫县的棉布西销山西潞州,东经过山东到达徐州。郝家屯的布店甚至向北输往蒙古地区。本地南宫、高阳、博野等地也由以棉花集散为主的市镇,转变为棉布生产为主的市镇,京津冀地区的市镇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对于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来说,北京的经济需求牵动着运河经济的神经,而运河经济的发展给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契机。

  京津冀地区的城市,本就发挥着拱卫京畿、提供保障的军政作用。在运河经济的推动下,这些发挥着军政职能的城市以及逐渐增多的商业城镇被纳入流通枢纽城市—商业市镇—农村集市三大层级的市场网络中来。在加强与京城联系的同时,区域内部各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也更为紧密。

  京杭运河几百年来在维系王朝政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南北的物资通过运河交通而在市场网络中实现大规模流通。南北区域联系越来越紧密的同时,京津冀地区区域内部资源的整合也因为全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得到推动。文/陈喆

  ●注释

  ① 《利玛窦日记》,引自《京华旧事存真(一)》,苏天钧主编,1992,148页。

  ②(清)包世臣:《安吴四种》卷7《中衝一勺》,文海出版社1966年,第474页。

  ③许檀:《明清时期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及意义》,《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