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曾两建太极殿 执着展现汉化成果(图)
图为太极殿遗址。勘察结果显示,太极殿面积有12万平方米,目前的发掘面积只有6000平方米,仅仅是正殿的东半部分。资料图片
自从魏明帝建太极殿之后,太极殿就成了皇权礼仪中最高等级活动的场所。记者朱金中
魏明帝建此殿,大概幻想着曹魏子孙能昂首阔步走上龙椅,在威严的太极殿中君临天下。遗憾的是,太极殿留给他子孙的是无奈和屈辱。
魏明帝之后是曹芳,这位皇帝确实是风风光光在太极殿中登基的,但年幼的曹芳根本无力控制朝政,被司马懿利用“高平陵政变”一举夺得朝政大权,从此曹魏政权完全被司马氏把持。
公元254年,在即位15年后,曹芳被司马师废掉皇帝之位,撵出了太极殿。
13岁的曹髦在战战兢兢中被司马师等人簇拥着走入太极殿,在一片万岁声中坐上了龙椅。曹髦很清楚,自己只是太极殿上的一个傀儡,但他不甘心任人摆布,为了夺回旁落的大权,登基6年后,忍无可忍的曹髦发出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呐喊,带着禁卫军讨伐司马昭。可惜势单力薄,被人一戈弑于车下。
假惺惺哭了几嗓子的司马昭又给太极殿找了位新主人:曹奂。
不过5年后,司马炎决心自己当皇帝玩玩,就逼迫曹奂把皇位禅让于他,自己坐上了太极殿的龙椅,改封曹奂为陈留王。
虽然司马炎政治品德不算高尚,但很优待俘虏,三国归晋,魏蜀吴三国的亡国之君基本上都受到了“优待”,没有出现斩草除根的结局。尤其是对孙皓还能网开一面,可见司马炎的气量。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晋国灭了东吴之后,司马炎在太极殿设宴款待东吴最后一个君王孙皓。席间,司马炎指着孙皓坐的椅子说,我设这个椅子等你很久了。没想到孙皓嘴硬地站起来回敬说,我在南方也给陛下设了同样的位子。司马炎也没有生气,孙皓最后也得善终。
司马炎前期还算个不错的皇帝,但后来不理朝政、滥封诸王,留下“八王之乱”的祸根。
王献之拒题太极殿
西晋灭亡,东晋偏安建康,但念念不忘当年洛阳城的太极殿,似乎只有在太极殿登基才算是正统。
司马睿在建康建立政权后,迫不及待地营造宫殿,当然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的限制,东晋王朝不可能在江南再造一座一模一样的洛阳皇宫来,建康的宫殿沿袭洛阳的模式,只是规模有所缩小,但保留了“宣阳”、“开阳”、“阊阖”等大门的名称,太极殿也依照洛阳的样式重新建造,只是规模不及,不少细节采用了江南的习惯,“广室冬施青布,夏施青 帷帐”。
建康的太极殿也是多灾多难,先是公元323年发生地震,梁柱震动,把皇帝吓了一跳。公元328年,苏峻的叛军攻入宣阳门,大臣们聚集到太极殿,守护皇帝。第二年,叛军卷土重来,一把火烧毁了建康太极殿的东堂。
到了公元378年,建康城大规模修建新宫殿,太极殿是改造的重点工程。据史料记载,新的太极殿“高8丈,长27丈,广10丈,可称宏伟”。主持工程的尚书谢万因此功被赐爵关内侯。至此,太极殿又一次以全新的面貌出现于江南的都城建康。
太极殿修好后,主殿匾额上还留着空白,当时的宰相谢安想把这个光荣而神圣的任务交给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当空白匾额送到王家时,王献之很不耐烦,让来人把匾额拿回去,否则就要扔到门外。过了两天,王献之跟谢安一起进宫办事,路过太极殿,谢安回头指着空白匾额说,你现在就上去把字题了吧,我找人给你弄把梯子,你爬上去,从前魏朝的韦诞(三国时期著名书法家)就是这样弄的。王献之很不高兴,大声说,你知道为什么魏国那么快就亡了吗?就是因为这个。说完拂袖而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王献之拒题太极殿故事。当然,有人称赞王献之孤傲的名士派头,说其很有魏晋风度,但太极殿没能留下王献之的墨宝,倒真是一件遗憾的事。
建康的太极殿,在东晋之后迎来送往,见证了一次次权臣逼迫皇帝“禅让”,然后在劝进声中趾高气扬地登基:
公元420年,刘裕效仿晋武帝的故事,让东晋皇帝“禅让”,然后临太极殿宣诏即皇帝位;公元479年,萧道成又效仿刘宋禅让旧例,受禅礼毕后在太极殿宣诏即皇帝位;公元502年,萧衍又按前朝惯例在太极殿宣诏称帝;公元557年,陈霸先在太极殿宣诏登皇帝位……
孝文帝两建太极殿
东晋王朝在建康城建太极殿,或许可以理解为考虑正统的因素——西晋正统皇帝被“胡人”掠去当了小厮,连传国玉玺都是人家的战利品——所以要选择在太极殿登基,以示合法性。
有趣的是,在北方“胡人”建立的政权中,也有皇帝热衷修建太极殿,而且一口气修了两座,这个皇帝就是一心仰慕汉文化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公元490年,拓跋宏亲政后,北魏加快改革,全面汉化,而都城、宫殿最能体现汉化成果,因此拓跋宏格外重视。他下令将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的正殿太华殿拆毁,新建太极殿。太极殿建成后,孝文帝在此大宴群臣,以示庆祝。
为了平城的这座太极殿,拓跋宏很是下功夫,他派以大臣李道固为正使、蒋少游为副使的一个庞大使节团奔赴建康,考察萧齐王朝以太极殿为中心的宫殿建制。蒋少游是工程师出身,史料记载他“掌技术、知机巧”,历任都水使者(负责造船的官员)、将作大匠(掌管宫室修建之官)等职。当时北魏和萧齐互为敌国,但为了修建太极殿,拓跋宏主动伸出橄榄枝,以求和平,真是汉化之心异常执着。
公元492年,平城的太极殿落成。这座新建的太极殿和东晋、南朝建康城中的太极殿,规格布局基本一致。
但这座太极殿似乎不能让汉化心切的孝文帝满意,也许在他心里,这个太极殿不是原汁原味的太极殿。公元494年,孝文帝下令迁都洛阳,要求在原址基础上重建太极殿。其实早在4年前,还在拆太华殿的时候,孝文帝就派蒋少游到洛阳实地考察魏晋太极殿等重要殿堂基址,可能在那时,拓跋宏就有了在原址上重建太极殿的念头。
公元495年,孝文帝完成了迁都的全部计划后,开始大规模复兴洛阳城的规划,一切宫殿基本沿袭魏晋模样,在皇宫没有完工之前,拓跋宏暂住金墉城。但遗憾的是,这位全身心投入汉化改革的皇帝没有迎来他梦想的日子——太极殿重建尚未完工,公元499年,拓跋宏病逝。
两年后,他的儿子宣武帝带着大臣来到竣工的太极殿,告慰老爹的在天之灵:太极殿终于恢复了魏晋模样,您老人家可以瞑目了。
不过北魏的太极殿没有风光多久,公元534年,爆发了侯景之乱,洛阳的宫室、寺宇、商市、民居悉遭焚毁,太极殿亦化为废墟。
根据史料的记载,宇文氏北周灭了高氏北齐之后,北周宣帝宇文赟曾于公元579年想重新建造洛阳宫,这次工程动用了工役4万人,但随着宇文赟暴死,工程遂停,以太极殿为中心的洛阳宫殿失去了一次重建的机会。至此,洛阳太极殿走进了历史尘埃之中。
唐朝立国后,以长安为都城,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即位前即改隋大兴殿之名为太极殿。公元631年,唐太宗又改隋时建在大兴殿后的中华殿为两仪殿。“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倒也符合这个说法。
唐代在长安仍将正殿沿用太极殿之名,大概也是出于政治上的一种考量吧。此后,太极殿成为唐初政治活动的核心宫殿:公元618年,唐高祖在太极殿即位;公元629年,唐太宗开始在太极殿听政;据《唐六典》记载,此后每逢朔望二日,唐太宗朝会都放在太极殿,平日听政则在两仪殿。公元649年,唐太宗死于太极殿;同年,唐高宗李治在太极殿即皇帝位……
到了公元662年,大明宫建成,唐高宗于次年迁入。此后,长安城的政治中心便由太极殿转到了大明宫。
太极殿从此和政治核心宫殿再无联系。 (全文完)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