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一对鸡缸杯能买625斤羊肉
4月8日,在香港苏富比春拍上,玫茵堂珍藏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以2.8亿的高价拍出,刷新了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有明一代,彩瓷缤纷,虽说是各有千秋,但民间早有“首成化,次宣德,次永乐,次嘉靖”之说,而为成化彩瓷赢得明代彩瓷之冠的就是成化斗彩瓷器了。这夺冠的成化斗彩瓷器究竟有什么样的与众不同之处呢?小巧素雅的成化斗彩鸡缸杯又有着怎样不凡的经历呢?
为何盛极一时 创出前所未有“差紫” 器物色彩容几十种
斗彩是釉下青花与釉上青花相结合的彩瓷,这种工艺在宣德年间有了萌芽。
《明史·食货志》记载:“成化间,遣中官之浮梁景德镇,烧造御用瓷器,最多且久,费不赀。”成化十七年至二十三年是景德镇御器厂产量激增,朝廷用于烧造官瓷费用急剧上升的一个特殊时期,成化斗彩瓷器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当然,成化斗彩瓷器的成就,与宪宗皇帝自身的修养与喜好彩瓷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宪宗帝本人非常爱好艺术,尤其擅长丹青,涉猎山水、人物、花鸟等门类。当时画院兴隆,许多职业画家应诏入宫,以其精湛的技艺,博得皇家青睐。
成化斗彩,胎体轻薄,胎质洁白细腻,纹饰美,画技高,彩料精,颜色柔和悦目。没有永乐瓷器和宣德瓷器的大气派,而是追求中小作品。在景德镇御窑烧制的雪白瓷器胎体上,用成化时期特有的釉下淡雅青花作轮廓线,画完后再附上白釉,入窑经1200℃上下高温还原焰烧成瓷,再以艳丽的红、绿、黄等诸色填在釉上,入窑经二次低温烧成。这种烧制工艺使成化时期成为斗彩工艺的鼎盛时期。
除了形体较之前秀美之外,成化斗彩的色彩种类也丰富了,一改传统青花呈色单调的格局,采用不同的矿料配比,提炼出多样的彩料,使每一种颜色都出现了许多种色调,如黄有娇黄、蜜蜡黄、姜黄之别,紫色不仅有深浅,还创出了前所未有的“差紫”。器物上的色彩常有几种至几十种之多,是当时彩瓷的高峰。这也是后世如何用尽心力仿造都不能达到的高度,更是成化斗彩瓷器物以稀为贵,价值连城的潜在原因。
为何无大器
宪宗缺乏安全感 器形放弃大气派
成化斗彩无大器,盖罐的高度大约是8-13厘米,鸡缸杯就更不用说了,大约只有3厘米高。而且配色也很简单,对比十分鲜明,红配绿、黄配绿、黄配红等等,几乎每件器物上都能见到红、绿、黄三种颜色。其实,成化瓷器的种种特别也与成化皇帝有着莫大关系。
明宪宗一生专宠比他大10余岁的万贵妃,而宪宗对万贵妃的痴情让他母亲周太后百思不得其解。周太后曾问明宪宗:“万氏是哪儿长得好看,让你对她如此痴迷?”宪宗回答说:“万贵妃的抚摸能够让我心安,这与她的相貌无关。”可见身为皇帝的他是多么没有安全感。
宪宗的幼年是在一个没有父亲关爱,也没有政治依靠的险恶环境中度过的,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宪宗,对强刺激的色彩、庞大的体积都不感兴趣,反而对柔和的色彩、赏心悦目的小物件充满着好感。《李朝实录》中记载,成化十七年时,皇帝对朝鲜成宗下达的命令这样说道:“各样雕刻象牙等物件,务要加意造作,细腻小巧如法,无得粗粝。”
再加上万贵妃对成化斗彩格外喜爱,因此宫中每日都要进呈一件小酒杯、小茶碗、小碟之类的斗彩瓷器。成化斗彩可以说是在一种邀宠心态下发展的,这也是为什么传世成化器中多为闺阁中的玩赏品的原因之一吧。
为何落寞
嘉靖崇尚道教 五彩瓷器高调登场
小巧素雅的成化斗彩瓷器虽然名贵,但它也没有得到每位皇帝的钟爱,在明嘉靖年间它就曾经有过一段低迷期。
经过成化斗彩高难度的施彩技术的锤炼,再加上嘉靖皇帝是道教的终极追随者,宫中每次设坛斋醮的时候,坛内都要悬挂许多五色旗,开始大量烧制五彩瓷器。嘉靖朝五彩器如此之多与道教宣扬的五彩辟邪有着必然的联系。
明代景德镇御窑厂生产什么样的瓷器,完全是由统治阶级的爱好决定的。嘉靖帝的崇道使瓷器纹饰也深受道教的影响,道教色彩的纹饰在瓷器上广泛使用,如云鹤、八仙等,简单的子母鸡纹饰显然已经不符合嘉靖帝的喜好了。而且,嘉靖时期纹饰比以往更加注意寓意,通过图案的相近“谐音”,讲究如意吉祥的寓意。
另外,嘉靖御窑瓷器追求器型的变幻无穷,这时出现了多边形瓷器,比如盒,就有圆形、长方形、六方形等等。同时,嘉靖御器厂还生产了一些较为特殊的器形,如方斗杯、马蹄杯等。很明显,成化时期小巧、形状单一的斗彩杯盏碗碟已经落伍了。
为何稀缺
烧造瓷器减少
后世工艺不达标
虽然斗彩瓷器在嘉靖、万历时期不太流行,但成化斗彩的商业价值从明末开始一直都是极为可观的。
斗彩瓷器在成化朝盛极一时,此时朝廷派往景德镇督陶的内臣,经常趁机贪赃枉法,朝廷却听之任之。这种现象成化一朝都没有改变,直到弘治年间。《明史》记载:“弘治三年冬十一月甲辰,停工役,罢内官烧造瓷器。”这种做法虽然杜绝了内臣鱼肉百姓的情况,但也意味着弘治斗彩瓷器的产量极少,甚至可能都没有进行过烧造。
嘉靖至万历时,五彩多受青睐,斗彩瓷器的烧造不受重视,产量变得更少。而且,多以成化斗彩器为蓝本进行简单模仿,其造型、纹饰虽与成化器相差无几,色彩却受当时风格浓烈的五彩器影响,略显浓艳,特别是青花料的呈色,蓝中泛紫,与成化时的素雅相去甚远。
隆庆朝斗彩瓷器更为罕见,值得注意的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几件成化斗彩花卉纹浅杯中,有的被磨去“大明成化年制”的底款,蒙以矾红彩楷书“大明隆庆年造”六字双行外围双方框款。这似乎表示着隆庆一朝对成化斗彩虽极力推崇,但技术上又难以企及,只好采取这种投机取巧的办法,将成化斗彩瓷器改款后冒充本朝作品。
万历三十六年以后,直至崇祯年间,社会动荡,经济凋敝,景德镇御窑厂被迫停止烧造,一代名瓷斗彩的烧造遂亦暂告终止。
到了清早期,即使在清宫廷,成化斗彩鸡缸杯也只能依稀见到。乾隆皇帝在《丙午御题仿古鸡缸杯》一诗中曾对成化斗彩鸡缸杯大加赞誉:“朱明去此弗甚遥,宣成雅具时犹见。寒芒秀采总称珍,就中鸡缸最为冠。”
康、雍、乾三朝纷纷命景德镇御窑仿制,尤以康熙时期所仿斗彩鸡缸杯最佳。由于皇帝喜爱,宫廷对皇家用瓷规定又很严,如果有成化斗彩器流出宫廷,绝大多数被发现后皆难逃被砸碎的命运。从此,成化斗彩器就深居皇宫,民间连三朝仿品都很难见到,真正的成化斗彩器更近奇缺。
为何画鸡
宪宗赏《子母鸡图》萌发心愿
在成化斗彩中,最著名的要数成化斗彩鸡缸杯了。鸡缸杯应称“鸡纹杯”,但它小器大样,造型似缸,所以俗称“鸡缸杯”。成化斗彩鸡缸杯器外多绘有子母鸡的纹饰,雄鸡昂首,母鸡低头觅食,小鸡们环绕着母鸡作扑食状,周围还搭配着不同种类的花。可为什么杯子上经常画鸡呢?
《韩诗外传》中记载:“君独不见夫鸡乎!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鸡有此五德。”由此可见,鸡被称为“德禽”,曾作为君子为人处世的标榜。而且生活和谐的子母鸡图能够体现平静安逸的家庭生活,所以很多人都喜欢以此为题材作画。
恰巧明宪宗非常热衷书画,有一次他欣赏宋代人画的《子母鸡图》,看到母鸡带着几只小鸡觅食的温馨场景,很有感触,就在画上题了一首七言诗以表达母鸡对小鸡的爱护之情。也许正因为如此,成化皇帝萌发了要做成化斗彩鸡缸杯的心愿。
还有另一种说法是,据说成化元年是鸡年,“鸡”又与“吉”同音,因此,既包含了成化元年的特殊含义,又暗示着“大吉大利”。
成化斗彩器上的主要纹饰就这样定了。
为何是酒器之最
皇帝御用酒杯
不做上品流通
成化斗彩鸡缸杯是明成化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皇帝御用酒杯,官窑瓷器是不做上品流通的,好的进贡,次的砸碎、掩埋,民间流传几率极低。也因如此,鸡缸杯历来深受历代皇帝钟爱,且咏言颂赞,历代仿品不少。
据《明神宗实录》载:神宗尚食,御前有成化斗彩鸡缸杯一对,值钱十万。这就说明在明代时,成化斗彩鸡缸杯就已经十分名贵。
隆庆年间进士、曾任都御使、兵部尚书等职的郭子章在《豫章陶志》中称赞成窑鸡缸杯为酒器之最。
价为何如此高
明末清初一对鸡缸杯
能买625斤羊肉
其实,成化斗彩鸡缸杯能拍出2.8亿的高价并非偶然。明万历文人沈德符写道:“城隍庙开市在贯城以西,每月亦三日,陈设甚多……至于窑器最贵成化,次则宣德。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这里说万历时成化斗彩杯每对就已经值银百两。
到清初,朱彝尊《曝书亭集》中记载:“万历器索金数两,宣德、成化者倍蓰之,至鸡缸非白金五镒(古代二十两为镒)市之不可,有力者不少惜。”也就是说到清初,成化斗彩鸡缸杯一只就值银100两。
然而,“博银百金”“钱十万”在万历年间到底有多值钱?清初100两银子又能干什么呢?若是在不丰不歉的年月,成化斗彩鸡缸杯一对在万历时可值156石粳米,或250石小米,或12500斤面,或625斤羊肉。
明末清初时,37石米可保一个中等之家一年衣食无虞。100两银子在此时可购进约67亩田地。文/肖莹 制图/刘江
参考文献
[1] 张咏梅:《成化斗彩器的女性审美特征与价格流变》,《文博》
[2] 彭治国:《成化斗彩:淡雅宜人齐斗艳》,《优品》
[3] 胡志勇:《漫谈成化斗彩鸡缸杯》,《收藏家》
[4] 《浅谈明清官窑瓷中的母子鸡图》,《收藏界》
[5] 彭恩仁:《明代嘉靖皇帝审美观研究》,《景德镇陶瓷学院》
[6] 吕成龙:《明代斗彩瓷器概论》,《文物》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