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前已有喜好吃猪狗习俗 尤其好吃乳猪
汉景帝阳陵出土的彩绘陶乳猪。
2004年湖北荆州熊家冢墓地出土的猪形酒具盒的图像。
1983年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铜烤炉。
南粤传承至今 或因与中原相对隔绝
清明时节要“烧乳猪”,清初更成为“满汉全席”,一直在官府和民间流行。作为广州人家喻户晓的一道传统粤菜烤乳猪,原来源自西周,并早在2000多年前汉王朝统治中心地就盛行。奇怪的是,为什么起源于北方的烤乳猪习俗,如今却在北方失传,唯独被南粤大地传承?正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热展的《帝国表情——汉景帝阳陵出土文物展》带出了诸多饮食文化话题。本次展览的策展人、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陈列部主任李郁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或许和当年南粤与汉王朝统治中心地相对隔绝的环境有关:因为隔绝所以保留。
彩绘陶乳猪证实
食用乳猪记载
李郁说,“文景之治”带来的社会富足除了蒙娜丽莎般的“微笑佣”,更具体表现在出土的猪狗牛羊的饮食种类上。有趣的是,早在2000多年前的陕西咸阳,就已经有喜好吃猪狗牛羊肉的习俗。尤其是好吃2~6个月的乳猪,与2000多年后的今天广州人喜好烧乳猪习惯竟然如此吻合。
根据记载,汉代流行吃乳猪,对所选的猪肉十分讲究。原则是“选幼不选壮,选壮不选老”。也就是说以食用出生两个月到半年之间的小猪、幼猪为最佳。汉景帝阳陵东侧13号从葬坑出土的大量彩绘陶乳猪,充分证实了汉代关于食用小乳猪的记载。
南越王墓铜烤炉
铸有两对乳猪
“值得注意的是,1983年发掘出土的西汉南越王墓,发现的铜烤炉铸有乳猪的实物形态。”李郁说,南越王墓出土了众多的饮食器具,其中有一件烤炉造型极为特别,四足为鸮形,鸮两足着地,脊背顶负炉盘。炉壁上各铸有两对小猪,猪嘴朝天,中空,是用于插放烧烤工具的。这就是已经发现最早的烤乳猪形象,可知早在南越国时期或更早,南越宫廷中已经有烤乳猪的饮食习俗。
最早起源于西周
曾是“八珍”之一
“如果溯源,烤乳猪的历史当从西周算起,那时称为‘炮豚’,属于‘八珍’之一。”著名史学家林乃燊教授在他的《中国饮食文化》中,曾解读过西汉时期桓宽在《盐铁论》中提到的汉代民间的佳肴,总结了当时的20余款名菜就包括烤乳猪。
南北朝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对烤乳猪更有详细记载:“色同琥珀,又类真金,入口则消,壮若凌雪,含浆膏润,特异凡常也。”根据记载,“取正在吃乳的小猪,击杀后洗刷干净,除去五脏,用茅草塞满肚腹,用一根柞木棒穿过,架到火上,缓火遥炙急转勿停,以酒涂乳猪之表皮,表皮易于发色。”最后乳猪表面变成琥珀色,便大功告成。
“以后历代都是珍馐美味,到清朝初期更成为“满汉全席”的主打菜,获得朝野青睐并一直在官府和民间流行。此后,烤乳猪在原产地的北方地区失传,唯独在粤菜中流传下来,粤人将其发扬光大并广为流传。
李郁分析,烤乳猪在发源地失传,却唯独在不是粤人专利的广东得到承传,或许和当年南越与汉王朝统治中心地相对隔绝的环境有关:因为隔绝所以保留。 (记者黄丹彤 通讯员黄明乐)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