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姓后裔曾远迁日本 大奸臣蔡京曾修“福利院”
关于蔡姓
全国各地的“上蔡村”
得知商报关于蔡姓的报道,上蔡县蔡仲陵园管理方负责人王朝告诉记者,蔡国灭亡后,蔡氏后人散居四方,逐渐在各地繁衍生息,如今福建、浙江、安徽、河南等地的“上蔡村”就是例子。
上蔡县社科联副主席、上蔡县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武晋豫告诉河南商报记者,蔡姓起源于上蔡,蔡国灭亡后,后人以国为姓。
春秋时期,蔡人的主要活动地点在今天的豫、皖境内。战国时期,燕有蔡泽、齐有大夫蔡朝、楚有大夫蔡鸠、晋有太史蔡墨、吴有蔡公孙辰,说明那时今天的安徽、北京、福建、浙江、陕西、山东、湖南、湖北、山西境内已经有了蔡氏居民。
武晋豫说,蔡人散居四方,其后裔为了纪念祖地上蔡,把自己居住的地方称为“上蔡村”。以福建省长泰县岩溪镇“上蔡村”为例,4000多人的行政村,蔡姓人口占一半。追根溯源,这里的“上蔡村”根就在河南上蔡。“上蔡村”以祖地为村名,以记录家世根源。
《上蔡蔡氏族谱》记载,蔡芑是长泰县岩溪镇的蔡姓始祖,传至第五代时人丁兴旺,分房传衍。此后,蔡姓家族就形成县前、瀛山、谢仓三个支派。
清康熙年间,蔡四等14人先后迁往台湾。400多年后,台北市区、金山乡、万里乡和基隆市一带,蔡氏是当地的望族。
另据媒体报道,除了长泰县的“上蔡村”,福州市漳浦县、慈溪市胜山镇、温州市南白象镇、滁州来安县水口镇、安阳县铜冶镇等也有“上蔡村”。武晋豫说,这些地方的“上蔡村”,都与上蔡、与蔡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蔡京与北宋时期的“福利院”
说起历史上的蔡姓名人,上蔡县侨办一位官员向记者推荐了由全球各地蔡氏宗亲会协办的《儒林门第》的杂志,杂志中提到了蔡京。
提起蔡京,大家可能会想到水浒传里的大奸臣,但就是这个人,却与北宋时的福利事业有很大渊源。据媒体报道,首见于史册的宋代济贫福利制度,便是蔡京主持修订的。
据说,北宋末年,苏州建了个居养院,南宋重建,有300多个房间,这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北宋的居养院类似现在的福利院,60岁以上孤寡老人、孤儿、流浪儿童、残疾人、难民、饥民都是重点收养对象。《宋史》记载:“宋徽宗初年,蔡京当国,置居养院、安济院……三年,又置漏泽园。”老幼孤病残贫,生病了可以到安济院免费治疗,死了可以安葬在政府花钱购买的福利性公墓(漏泽园)里。
不过,蔡京这一做法无法令保守派大臣满意。“不养健儿,反养乞丐”、“不管活人,只管死户”,面对保守派的批评指责,救济福利制度几度废弛。
一部分蔡姓后裔远迁日本冲绳
近段时间,郑州的蔡先生一直在看商报的根亲报道。他称,蔡姓后人不仅在大陆、台湾繁衍生息,还在日本扎了根:“他听家族里的老一辈人讲,日本冲绳的蔡姓人最早是从福建迁移过去的。”
广东肇庆的蔡励曾撰文:明太祖赐琉球王“闽人之善操舟者36户,以使供使,行人来往”。意思是,明太祖赐姓的36户,主要负责琉球与大陆朝廷的联络、贸易。36姓中,蔡姓排名第一位,代表人物是蔡崇。
现存日本筑波大学图书馆的《蔡氏家谱抄》中记载:“元祖讳崇,号升亭,行二,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人,乃宋朝大学士六世孙也。”由此可以看出,蔡崇最初是以天朝侨民的身份居住在琉球的,后来一部分人叶落归根,回到大陆,另一部分人则成了琉球人。
对此,也有媒体报道称,在冲绳,姓“仲井真”的都是蔡姓福建人的后代。十四世纪末期,蔡氏先祖奉明太祖之命,来到琉球定居,他们中有舵工、翻译,成为琉球和明朝的外交使者。同时来到琉球的还有郑、阮等36姓的人家,他们住在今天冲绳的省会那霸市西北部,当地人称这个地方为“久米村”。
报道称,“久米村”现在还有孔庙,供奉着孔子和他四大高徒的画像,画像是十七世纪中期一位蔡氏先人向明朝进贡时,从曲阜带回琉球的。
读者反馈
由报道想到“蔡邕女训”
“这组根亲报道很不错,内容可读,很有意思。”郑州市民朱先生说。
昨天上午,朱先生给记者发了一条短信,短信很长,通篇文言文,开头是“蔡邕女训”四个字。原来,发短信的人是想跟记者说说“蔡邕女训”的故事。
朱先生说,他退休后,对家风、家训很感兴趣。在他看来,姓氏文化里面有很多有名望的人,这些代表人物之所以成功,离不开好的家训、家风。“看了你们的报道,我就想到了蔡邕,以及他的家训。”
据朱先生讲,蔡邕是东汉学者,河南杞县人。因为他家训有方,两个女儿都成为历史上有名望的人,一个是西晋名臣羊祜的母亲,另一个则是历史上著名的女文学家蔡琰。
朱先生说,蔡邕的“女训”流传千古。他告诫女儿,面容的美丽固然很重要,但当修饰面容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了品德和学识的修养,因为这两点对女人来说更为重要。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