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灵山祠又名"六神庙" 朱元璋曾准其列入祀典
2月15日,农历正月十六,海口市永兴镇三元村一带的村民们舞龙舞狮,锣鼓喧天,亲朋满座,过起了公期。 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 张茂 通讯员 吴健华 摄
我国内地的“庙会”活动,在海南岛北部地区有着更接地气的叫法———“军坡”或“公期”。每年春节过后,直至农历二月期间,正是琼北“庙会”最为集中的时段。
琼北地区的“庙会”,更多的是人文、习俗色彩,有意思的是,庙会的主角———庙里那些老百姓祭祀的木雕或石刻偶像,却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一般在历史上都真有其人。
春节刚过,琼北庙会便拉开了帷幕。
年初三,羊山腹地的永兴镇儒成村“庙会”就急不可待地敲打锣鼓,燃放鞭炮,尽情喧闹,乡土社会用这种方式释放蕴积整年的社情民意。
年初四,永兴镇东儒村“抬公巡村”,游行队伍浩浩荡荡,围观客人摩肩接踵;年初六,永兴镇博任村往常畅通无阻的村道被堵得水泄不通……
这就是琼北庙会:每年此刻,它应时而至;到了正月中旬,庙会更加热闹。进入二月,庙会高潮迭起,乡土琼北奏响了民俗大狂欢的进行曲。
这就是琼北庙会:从春到夏,从夏到秋,锣鼓声、鞭炮声、喧闹声此起彼伏,一村比一村强,一浪比一浪高,天地为之增色,乾坤为之增威。一千多年来,琼北乡村一直以如此狂放、如此狂烈、如此狂欢的声势掀起传统的庙会狂澜。
“军坡”与“公期”
琼北庙会,有人叫“公期”,也有人叫“军坡”。
这是祭祀移民神灵的公期。移民来自中原,随迁神灵不少,庙会形式多样。尽管各种叫法不同,祭祀的神灵也各不相同,但岛民大狂欢的内涵相同。
闹军坡,过公期,意愿是民生熙和,愿景是时和世泰。唯其如此方能安居乐业,唯其如此才能肆意狂欢。庙会狂欢,游人熙然而笑,儿童嬉然而闹,一派熙熙攘攘的欢乐图景。这是民望所归,是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生活追求。
闹军坡,过公期,展现醇厚的海岛风情。以军坡与公期为平台的传统节日,集中展示丰厚的人文历史,展显乡村习俗,展陈风土人情。《琼山县志·坛庙》载:每逢冼庙盛会,“数百里内祷祈者络绎不绝,每逢诞节四方来集,坡墟几无隙地”。
军坡与公期,扎根文化沃土,富有鲜活的乡土元素。庙会祭典,“公祖”巡村,孩子和孩子般调皮的大人做起了“钻公肚”(钻公祖屁股)游戏,“子孙”居然与公祖开玩笑,而公祖也喜欢子孙,神灵威仪与童真乐趣成了一幅动人的庙会画卷。
军坡与公期是一年一度的乡村大赶集。集市在山野荒坡,摆摊在坡上坡下,交易在村前村后;路边人头攒动,道旁嗡嗡嘤嘤,好不热闹。卖香烛的,贩杂货的,收山货的,挑小吃的,摆百货的,各种货色,林林总总,应有尽有,盛况空前。
军坡与公期是乡村美食大比拼。自古至今,美食一直是社会纽带。庙会以吃为纽带,以情为纽结,把乡土社会的亲情、友情、人情紧密联结起来,把平时冷冷清清的村寨搅得红红火火,把往常平平淡淡的日子搅得油水十足,把乡村搅得富足。
军坡与公期激活了节日经济。各路客商,四方小贩,走江湖打拳卖药的、算命卜卦的、耍猴子戏的、舞狮舞龙的、卖箫笛卖儿童玩具的都赶庙会;于是,猪行牛市、山珍海宝、日用百货、竹器木具、蔬菜果品、饮食小摊等汇成乡村经济洪流。
军坡与公期使寂寞乡村成了喧闹的舞台。村民喜欢戏剧,庙会使戏迷过足戏瘾。这时节,琼剧、斋戏、公仔戏争相登台亮相,竞相唱响土腔俚调。不管琼剧、斋戏或是公仔戏,那都是海岛农耕文明的文化余烬,都在展现乡土文化的“野性活力”。
闹军坡最狂热的场景是“装军”。那一时刻,鼓角喧天,旌旗飘扬,鞭炮雷鸣,欢声雷动。走在前面的“兵勇”高举“回避”“寂静”牌匾,随后是狂热信众簇拥的公祖与婆祖。这么多“公”“婆”出巡,有的乘鸾辂,有的骑骏马,他们一同巡乡野,一起穿村巷。与其说这是神灵巡境,毋宁说是世俗民众对“境主”仪仗的大检阅。
“公祖”与“婆祖”
闹军坡是纪念冼夫人的民俗节庆,这是普遍性的介绍。客观地说,闹军坡是以海口市新坡镇为代表的纪念冼夫人的民俗庙会。冼夫人辅助丈夫驻军海南,平乱安民,结束了“久乱不统”的局面,是民众崇拜的巾帼英雄。冼夫人逝世后,海南百姓于农历二月初八至十二在冼庙集聚,模仿当年她出征誓师场景,时人把庙会称为闹军坡。
冼夫人是值得尊敬的,故有人把军坡叫婆期,称冼夫人为“婆祖”,也叫“圣母娘娘”。海岛民间称婆祖的不少,叫娘娘的很多,还有“天后娘娘”“水尾娘娘”“巡海娘娘”“精卫娘娘”等等,难怪有人说海南民俗文化是以女性为主流的文化。
有婆祖,也有“公祖”,而且对海南贡献很大。公祖的文化级别很高,数量也很多。公祖、婆祖一律称为“公”。他们随中原移民辗转飘泊,落户海岛,大多是“有功于国,有益于民,有利于世”的历史精英。这些“公”,有的被尊为“境主”,有的被敬为“社神”。千秋万代,他们受村民顶礼膜拜。“公”的诞辰,就是庙会的日期。
公期有大公期,有小公期。大公期是几个村共同认定的公祖诞辰,小公期是一个村认定的公祖诞辰。琼北地域辽阔,移民来自五湖四海,随迁公祖来自四面八方。虽然同是公期,但叫法五花八门,诞期也千差万别,所以民俗庙会几乎延续整年。
同是闹军坡,不同地方各不相同,所祭祀的“公祖”“婆祖”也大相径庭。海口市海甸岛沿江二路不足3公里长,沿路“八庙一寺”分别供奉关公(关羽)、康公(保裔)、鲁班、冼夫人、张天师、蒙恬、郭子仪、泰华三仙、南天火雷娘娘和懿美夫人、天后娘娘以及观世音等“公祖”“婆祖”,形成佛教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民俗文化为一体的独具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成了集中体现海口历史文脉的民俗盛会。
万泉河上游的石壁、龙江、会山等乡镇的军坡节与海甸岛相差很大,它所展现的是一幅民族大团结的欢乐图景。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石壁军坡,汉族、黎族和苗族同胞会聚一起,村镇狂欢,如痴如醉,把闹军坡的庙会活动推到了极致。
那是一种文化景致,一种文化认同。一个“闹”字:热闹,热火朝天;喧闹,人声鼎沸;哄闹,声势浩大———仪式启动,圣母出巡,先声夺人。
这就是琼北庙会,它体现多元的文化生态,岛民的文化认同,空前的文化溶汇,博大的人文精神,是乡土社会的宝贵财富。军坡与公期联结海岛文脉,反映浓重的移民情怀和浓郁的生活情调,具有独特的乡土特色和丰厚的文化价值。
灵山祠与六神庙
琼北庙会既是乡村大狂欢,也是乡情大检阅。很难相信,庙会居然有那么大的情感冲击力,使寂寞的乡村活力迸发。所以,提起闹军坡,人们就会奔向新坡镇冼夫人庙感受“装军”时那气魄宏大的场景。而“过公期”,过得土味十足的则是海口市龙华区遵谭镇东谭村的“灵山祠”和咸东村的“西堡庙”。
“灵山祠”又名“六神庙”,原名“珠崖神庙”。该庙在珠崖神岭下,所供“神灵”与美兰区灵山镇灵山祠供奉的6位神灵同姓同名。据说,“灵山”原叫“黑山”。南陈(557~589)之际,冼夫人部族6人进山剿匪,不幸遇难。隋朝初年,黑山平靖,村民认为乃6兄弟显灵,便建庙祭祀,号称“六神庙”。到了宋代,琼管司将黑山更名灵山,扩建“六神庙”,改名“灵山祠”。《琼台志》记载:“灵山,俗名黑山,在县南15里那社都。乔木阴翳,卓有佳趣,自北渡海至中洋即见。及抵其所,势不甚突兀,中有神祠。”这是琼北历史最久远的神祠。如今,神祠门联仍在:“六神褒封源流自宋,神通广大名传列朝。”
相传,明朝初年废除无名寺庙,琼州知府据实上奏,朱元璋恩准“六神庙”列入祀典,还御封“六神”为“灵山”“香山”“琼崖”“通济”“定边”和“班帅”。传说,朱元璋废革野庙时,“六神”曾托梦,说朱氏进军琼崖,兵不血刃,乃“六神”助力。朱氏半信半疑,正要令人查访,恰好琼州知府奏疏呈上,“龙颜大悦”,立即“御赐封号”。
得皇上诰封赐号,有州官推波助澜,又有乡绅捐资建庙,“灵山祠”显赫一时,但并未因此遍地开花,只是沿南渡江向上游延伸,包括灵山、龙桥、龙泉、遵谭等村镇及定安县的龙州、龙门一带,也就是说,“六神”的虔诚信徒基本集中在这一地区。
也有人说,“六神”另有其人,是“程、张、包、谢、王、李六大天王”,即“程灵山”“张香山”“包琼崖”“谢通济”“王定边”和“李班帅”,此说理由,以庙前石碑为据。从现存碑体来看,石碑由两截残碑拼贴而成,顶镌刻“伏魔院”三个大字,两旁还有“南無陀弥佛”和“地极驱□院”等小字,实在无法证明这石碑与六神有什么关系。
从故事,到传说,从神化,到狂热祭拜,并非海岛乡土社会所独创,九州大地自古皆然。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人们对历史英雄的崇敬及其功业的推崇。今天,珠崖“公期”祭拜的衮衮诸公,除“珠崖侯王”与“班帅”实有其名外,其余的都是神化人物。
班帅公姓甚名誰?为何被奉为公祖?
走进永兴镇儒学村班帅庙,可以看到一新一旧两块石碑,新碑上面镌有《重建儒学坊班帅庙宇序》,序曰:“儒将班帅,忧国虑民,立兴国安邦之凌云壮志,投笔从戎。远征匈奴,立功西域;威光凛然,律令严明。为汉室除强暴,为黎民求祥和。护国佑民,御灾禳祸,丰功伟绩,永垂青史,英名铭刻后世。儒学坊绅民于……”碑文说明了重修的原因和经过。旧碑已文字漫漶,但依稀可以看出“乾隆三十一年(1767)立”的字样。
班超(32~102),东汉名将。《后汉书·班超传》载:永平16年(73),班超率36人赴西域,攻杀匈奴派驻鄯善、于阗的使者,废除亲匈奴的疏勒王,先后平定莎车、龟兹、焉者等地贵族叛乱,击退月氏入侵,保护西域百姓安全及“丝绸之路”畅通。
有明一代,移民增多,村庄拓展,可是寇患也逐日加剧。东南沿海地区,倭寇慑于官军围剿打击,流串海疆,化整为零。草寇集聚,海盗猖獗,风高放火,月黑杀人,村无宁日,民不聊生。人们盼望社会安定,于是羊山苍英村单独建起了“定远庙”。
建得更多的是“班帅庙”,既因朱元璋御封,也因丘濬的杂剧《投笔记》。
丘濬撰写的杂剧传奇有《投笔记》《罗囊记》《五伦全备记》《举鼎记》等,尤以《投笔记》影响大。羊山村民受《投笔记》影响,奉班超为“公”,自有渊源。
在六神庙附近有一座五神庙,正殿供奉李公侯王、冯公元帅、关圣大帝、冼太夫人和水尾娘娘五位神灵。
据查,李公侯王姓李名复,官居岭南节度使。和两伏波将军一样,他曾出兵收复海南并上《收复琼州表》。 文/蒙乐生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