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火车不报站 冯玉祥曾因此下错车
1953年,作家张恨水坐火车从北京到上海旅行。张恨水经常乘火车周游全国各地,但这是他第一次乘坐新中国的火车。新中国的火车上服务优良、环境整洁、管理得法都使他赞叹不已。此外,他还提到一个很特别的细节:“服务员常用无线电不断报告前面那个站名,免得旅客过了站。这都是前所未有的事呀。”
张恨水说得没错,民国时期的铁路确实没有中途报站的相关规定。准备在中途下车的乘客,要想知道何时下车,只能自己看外面的站牌,或者四处打听。如果是夜间行车看不清外面的站牌,或者打听不出来,就有可能下错车站。
1913年,冯玉祥有一次从北京坐京汉铁路火车到河南新乡。火车下午从前门火车站出发,到了高碑店,夜幕已经降临,火车轰隆隆行驶在夜色里,冯玉祥也不知道到了哪个车站,于是向茶房打听:“离新乡还有几站?”茶房回答:“还有四站。”冯玉祥叮嘱护兵:“记住,还有四站,咱们就下车,不要坐过了。”
叮嘱完毕,冯玉祥蒙眬入睡,但又似睡非睡。火车经过一站又一站,他一直在心里默记着。眼看着第四站过了,他突然听见护兵说:“到站了,下车。”于是匆忙下车。下车一看,两人顿时傻眼了,只见一座岳王庙映入眼帘,原来这一站是河南汤阴县,离新乡还有好几站!(冯玉祥《我的生活》)
现在我们已经无法考证是“茶房”记错了车站,还是冯玉祥数错了站数,这个故事充分证明,民国火车没有完善的中途报站机制,给旅客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与麻烦。老舍的小说《番表》就描写了一位小心翼翼的旅客,他从北京上火车,车开不久就向“茶房”打好招呼:“到了天津告诉我一声。”一路上,只听他不停地向“茶房”和别的旅客询问:“到天津了吗?”“快到天津了吧?”茶房不胜其烦,脸色非常难看。民国列车上的工作人员一般分为几种:车队长、查票员、司机、司火、轫夫、行李员等。此外还有一些杂役,如茶房、车僮、清洁工等。这些人各司其职,“报站”都不是他们分内的事。
虽然说民国火车没有规定报站制度,并不意味着旅客下错车站的事件会频频发生。首先,民国火车查票极为频繁,一般是每到一个大站、甚至经过任何一个车站都要查票,查票员可以提醒旅客注意下车;其次,民国火车的停站时间也非常长,动辄十几分钟。就算有旅客到了站而没有及时发觉,也有充足的反应时间。□李子明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