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文体新闻

新闻报道中的胡雪岩:曾挥金如土 后为小钱伤脑筋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2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胡雪岩画像

  张学勤

  晚清胡雪岩的往事,如今几乎都是通过小说、电视剧等文艺作品在流传,这就多少带有了戏说的成分。

  在晚清的《申报》中,有不少关于胡雪岩的新闻报道,这些报道,有助于我们认识一个更真实的胡雪岩。

  

  左门剃左眉,右门剃右眉

  清朝同治十二年(1873)冬天,杭州城的天气特别寒冷,寒暑表测得的当时气温是华氏28度(约-2.2°C)。农历十一月十一、十二日两天,连降大雪,道路上的积雪厚达寸余。整个城市成了水晶世界。

  暴风雪中,不少乞丐、穷民冻死在街头,当时的《申报》报道说:大雪后至十一月十七日,杭城冻僵道毙者,共有40余人。

  十一月十八、十九、二十等日,杭城街头,但见众多乞丐、穷民扶老携幼向同一个方向奔去。有路人询问:“你们去哪里啊?”他们的回答是:“望仙桥元宝弄胡雪岩家,去领取棉衣。”于是,有路人随同乞丐、穷民去看热闹。

  到了元宝弄胡宅大门口,但见“群丐拥挤,几如堵墙”。大门内,站着一个老头,他指令乞丐、穷民一个个进来。到了门楼下,一个手拿剃刀的理发师,便上前为每个进门的人剃去左眉半条。随后,被剃去左眉的人便被引入左仪门。左仪门内,设有高台一座,有人在此负责发放棉衣。他们先验看被剃的左眉,然后,发给新布棉衣一件、新布棉肚兜一个,并发小票一张,上面写明:“至除夕日,来领取大米一斗、钱两百文。”

  领到棉衣、肚兜、小票后,乞丐、穷民被引导从右仪门出去,右侧也站有一个手执剃刀的理发师,看到有人拿着棉衣、肚兜出来,就上前为他们剃去半条右眉,然后放出。

  《申报》在报道此事的同时评价说:胡绅乐善好施,于冰雪载途之际,“既被之以重棉,更饱之以年米。其用意也周,而立法也密”。(见1874年1月17日《申报》)

  二

  修复灵隐寺,为母祝大寿

  清代的灵隐寺早已是杭州西湖的第一大寺院,“殿宇宏敞,亭阁台榭计二十余处,僧人共有五六百名”。太平军攻入杭州后,灵隐寺遭到严重损毁,“所有房屋仅存百中之一”。清军收复杭州后,西湖上的各寺庙都在渐次恢复,唯有灵隐寺难以恢复,因为工程特别浩大,“非得数万金,不能济事,如欲恢复旧日规模,为数尤钜”。

  光绪七年(1881)十一月,胡雪岩走进了灵隐寺。该寺住持诚敬地接待了这位财神,并再三恳求其带头捐款修寺。胡雪岩慷慨答应,决定“先造山门,并修复罗汉堂、韬光亭、冷泉亭、月桂亭、飞来峰等名胜共七八处”。

  胡雪岩说话算数,动作迅速,一个月后,土石、木料均已备齐,随即就开工修建。对于胡雪岩的这一举动,《申报》的记者却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修复名胜古迹和救助灾民,的确都是善举、美举,但是应该有轻重缓急之分。当前,灾荒严重,灾民饥馑,应该将救助灾民列为首要。当然,这位记者并不知道胡雪岩心中的另一个盘算。

  到了光绪八年(1882)六月,所有修复工程已全部竣工。破败的灵隐寺开始有了新面貌。

  当年的七月初二,是胡雪岩母亲八十岁生日。胡雪岩决定在灵隐寺大建水陆道场,为母亲祝寿。从六月二十五至七月初五,这11天中,灵隐寺景区居然成了一座锦绣之城。山门内的两侧,长长地排列着几十座新搭的棚子。棚子外面全用锦绣作帷帐,绸缎作装饰,棚子四壁挂各方送来的屏联、寿轴,地面则铺地毯。

  获悉胡雪岩的母亲八十大寿,各地的屏联、寿轴如雪片般地飞来。棚子里张挂屏联、寿轴就成了技术活,必须层层相接,“密若鱼鳞,排同大雁”。

  据《申报》记载,这些成百上千的屏联、寿轴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官场,上至李鸿章、左宗棠,以及督抚提镇,下至司道府县、各局员董,无不毕备;一方面是商界,各省洋行、银号、行栈、庄店,巨贾豪商、盐号典库,应有尽有。送来的寿礼更是“夸多斗靡”。当然,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李鸿章、左宗棠所送的寿联。左宗棠的寿联为:“寿永八旬,舞看莱子;筵开七月,酒进麻姑。”其余寿联,《申报》均不作记载。(见1882年8月26日《申报》)

  三

  当年捐万金,如今追小钱

  《申报》有关胡雪岩捐巨款做善事的报道较多,胡雪岩是动辄就捐万元。

  光绪七年(1881),杭州瓶窑发生客民械斗事件。寄居在当地的温州、台州籍客民和湖北、湖南籍客民发生大规模冲突,当场打死打伤数十人。械斗中,由于两湖籍客民人少,处于下风,便集体逃至省城杭州告状。

  省城高官对此并无良策,而如此多的客民集聚杭城也是一大隐患。最后,还是胡大善人插手解决了此事,胡雪岩的方案是:每人给16两白银,由官员押送回原籍。这笔大资金全部由胡雪岩承担。

  同年,陈宝渠在上海创办栖流公所,动员各界捐款。《申报》曾公布35位捐款人名单和捐款数目,其中,胡雪岩捐了1万元;其余34人中,最高捐50元,最低捐1元。

  至光绪九年(1883)冬,胡雪岩各地的钱庄纷纷倒闭。此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午后,胡雪岩从金陵乘坐“源源”号小火轮抵达上海,轮船泊于铁路大桥旁。胡雪岩上岸后,没有带行李、箱笼。他嘱咐船上的修容匠张行禄在船上照看行李。

  傍晚6点半,船上传出贼讯,一检查,发现胡雪岩的箱笼已被人打开,丢失现洋700元。报告巡捕房后,包探康阿顺前来调查,获悉一个叫张阿五的驳船户曾来此客串过。于是,即搜查张阿五的驳船,查出现洋200元。胡雪岩辨别后说:这不是我的钱。

  张阿五的嫌疑被排除后,“源源”号小火轮上的1名船老大、1名舵工、两名水手及修容匠张行禄等5人都被带到了巡捕房。胡雪岩则写了张条子给巡捕房的黄太守,内有“此案决非外贼行窃”,“请分别讯究”等语。可见,胡雪岩是一心想追回这700元大洋的。

  但巡捕房对这5人审讯后,也没有发现什么疑点。最后,决定由此5人承担赔偿责任。这5人便托人与胡雪岩商量,能否少赔一点。讨价还价后,胡雪岩同意赔350元。来人继续求情,最终,胡雪岩同意再减50元,赔300元。(见1884年1月20日《申报》)

  当年挥洒万金,如今追讨小钱。《申报》的这则报道也从侧面透露出破产后的胡雪岩经济拮据的状况。

  光绪十一年(1885)十一月初九《申报》报道,胡雪岩“于本月初一日子时弃世。初三大殓。闻之不胜惋惜”,并在按语悼之曰:“其平日施药,施衣,行善不倦,钱江义渡嘉惠行人。至今,往来者莫不颂其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