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文体新闻

苏轼写《范增论》 分析如何在项羽手下安全辞职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2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苏轼的《范增辞职可行性分析报告》

  (署名除外)

  苏东坡是个咸吃萝卜淡操心的人,自己大半生混得鼻青脸肿,却惦记着比他大一千多岁的范大爷范增该怎样安全辞职,因此写下一篇《范增论》,替古人拿主意。

  这些主意参考价值有多大,值不值得借鉴,不好定论,但历史的价值有时候不在于结论,而在于过程,毕竟,职场也是一个过程。就让我们来看看范增的职场过程吧。

  辞职原因:

  范增走人未必因为陈平的离间计

  苏轼老师的这篇《范增论》,姑且演绎成现代文《范增辞职可行性分析报告》,在分析范老(范增)辞职的动机时,有一句话很有内涵:“岂必待陈平哉?”

  我们要为苏老师的这个分析鼓掌,他的分析很到位:楚公司的首席智囊范增和老板项大哥早就有点互看不爽,公司管理层到这个局面了,就如陈奕迅所唱——“总有一个人先走”,范老走人是迟早的事,没有必要等到陈平这小子设计来离间他们。

  所谓的陈平使离间计,是不是文艺加工出来给汉公司智囊贴金的?我们来看看《史记》记载的这起辞职风波的起因:汉王三年,即公元前204年,楚公司的使者去汉公司搞交流。在汉公司餐厅里,服务生端上来一盘豪华套餐,但一看到楚公司使者,马上变了嘴脸:“我以为是范老的使者,原来是项老板的使者,搞错了。”马上撤掉豪华套餐和精美餐具,随便塞上一套廉价便当。

  楚公司使者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去向老板项羽打小报告,项羽开始怀疑他的亚父,于是慢慢夺范增的权。范老一怒,辞职了,这似乎是一顿工作餐引发的辞职风波。

  不过,司马迁还是有点心虚,他没敢断论用餐风波与辞职事件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而只是小心地说:“项王乃疑。”老板一疑,范老待不住,走人,然后汉公司的人就说是自己的反间计使然。

  辞职事件的背后,有很多丰富的细节,这些多元因素却被屏蔽了,只剩下一出“反间计”。

  苏老师觉得陈平所谓的反间计,最多也是范增辞职的临门一脚而已,陈平这小子就算再聪明,也不能离间没有疑心的老板,“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想一想吧,当时刘邦困在荥阳城,形同瓮中鳖,诚如范增所言:“天下事大定矣。”范老却要去和快完蛋的人私交,这符合他老人家的智商吗?

  因此,苏老师认为,在这顿工作餐风波之前,项老板对范老的疑心,范老对项老板的不信任,就已经开始了。既然楚公司管理层的互信,不是被一顿工作餐击垮的,那么,更深层次的原因在哪里,范老什么时候辞职比较好?

  启发

  一顿带歧视的工作餐,一个让人不太爽的眼神,让人待不下去了,然而,人真的这么简单吗?本来混得不爽,别怪反间计。

  辞职时机:

  在互信度出现轻微裂缝时走人

  苏老师的报告细腻地描述了范增职场生涯中几个可能辞职的时间点:

  第一个时间点:鸿门宴

  辞职可行性:否

  管理层互信度:没有受损

  范增建议除掉刘邦,在咸阳城外就地兼并刘邦集团,但这个一劳永逸的策划没有被项老板采纳,尽管范老气得将张良送来的玉璧打得粉碎,但项范之间的互信没有破裂。苏老师的报告分析认为,范老建议项老板干掉刘邦,那是一个智囊分内的事,老板不采用那是老板的风度,“犹有君人之度也”。因为自己的策划没有通过就赌气辞职,咱们范老怎么会是那样没风度的人呢?

  第二个时间点:楚义帝事件

  辞职可行性:有点迟

  管理层互信度:极度受损

  范增一生最了不起的策划就是,给全天下林立的公司树立一个大老板——楚义帝。楚义帝是范老的一张品牌。陈胜吴广失败后,天下诸侯就如一群无头苍蝇,不知道该往哪里去。范增却一下找到市场的制高点在哪儿:找一个大家都认同的老板。这个老板是谁?是楚怀王的后代,在民间放羊,赶紧把他弄出来树立为楚王,乃至树立为天下老大:义帝。

  老板树立起来,市场主体区分成楚公司和秦公司,于是方向明确了,天下乱七八糟的各种公司马上归入楚公司的阵营。有了东家,都知道为谁打工了,这一招高啊。这是范老的品牌,也是项家军的王牌。

  项羽这坏小子,却把手里的王牌给沉水里去了,过早毁了可利用资源。这等于是给范老扇耳刮子,这个时候该辞职了。然而,项家集团崛起已成为事实,真正的老板是项羽,你范老这个时候辞职,到哪里领养老金去?迟了!

  第三个时间点:巨鹿之战前夕

  辞职可行性:最佳辞职时机

  管理层互信度:轻微受损

  公元前208年,一场连绵的阴雨,一场迫在眉睫的危机,一支徘徊不前的军队,天下群雄正在纠结和彷徨中,而一个叫项羽的小伙子闯进前线总指挥办公室,一剑诛杀那个面对秦兵犹豫不定的上司宋义,成为楚公司业务骨干。

  苏老师认为,这就是范老辞职的最佳时机。正是楚公司走长阳线的时候辞职?不好理解啊。苏老师这么分析:楚义帝是范老树立的王牌,也是范老职场生涯的品牌,宋义是楚义帝任命的业务带头人,你项羽却无视之,铲除之,分明是不给楚义帝面子,也就是不给范增面子,当时的范增还和小项是平起平坐的同事呢,“(范)增与(项)羽并肩而事义帝”。

  小项不给同事面子,你范增这个时候应该做的是,要么把这坏小子也干掉,实在不行,就自己跑人,以后事态发展到彼此成了上下级,要说走人就不那么方便了。

  启发

  如果觉得和某个人混下去会很不爽,就走吧。不然一路走下去,对方一不小心成了你的老板,那时候互看不爽就迟了。但是,这个关系不适合项羽和范增。

  辞职质疑:

  范增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走人

  苏老师的报告也不尽合理,他对项羽范增的关系界定是不准确的。苏老师认为楚义帝才是范增真正的老板。非也,在范增心目中,项羽才是他真正的老板,但他同时主张保留楚义帝这个宝贵的战略资源,二人在这里有分歧。

  公元前208年的那个雨夜,项羽诛宋义夺指挥权,说不定是范增所支持的,至少是不反对的,而且范增通过此事和巨鹿之战觉得项羽是个有魄力的大英雄,是他真正的boss,怎么可能让他在这个确定了人生归宿的时候辞职呢?区区一个宋义,根本成不了项与范之间的障碍。

  范增与boss之间的矛盾,除了对楚义帝的态度,主要还是因为范智囊的策划长期不被采纳,范老觉得没必要待下去了,项boss也觉得老人家挺烦的,于是好聚好散。然而,范老不应在这个时候辞职,因为正是楚公司吞并汉公司的关键时刻,刘邦被困在荥阳已成瓮中鳖,范老忍一忍,和公司共荣辱,哪怕不能决策,继续待在项羽身边等着也好,说不定凭他老狐狸的眼光,还可以识破刘邦让纪信当替身的计谋,将楚汉两家公司相争的历史在那里画一个句号。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只有结果和后果。

  苏轼对范增的辞职是持惋惜态度的,他说范增是刘邦最畏惧的对手,“(范)增,高帝之所畏也”,如果范增不走,那么“项羽不亡”,项羽不亡的话,那么亡的是谁?用脚趾头都想得到。

  启发

  生气归生气,误解归误解,大局还是最重要的,如果有大局观,管理层就有稳定的互信,项老板就不用在乌江自刎了。刘黎平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