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书欣:人性就是在黑暗与光明、罪与非罪间挣扎
2015年11月,《余罪:我的刑侦笔记》实体书正式上市。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第一册就三次加印,销量达到了20万册。
马伯庸、小桥老树、蔡骏、孔二狗等人对《余罪》大加好评,《余罪》还和《三体》《盗墓笔记》等作品一起入选“首届中文小说阅读快感排行榜前20”。
2016年伊始,《余罪:我的刑侦笔记2》顺势而上,征订数超过10万册,常书欣也一跃跻身一线畅销书作家之列。
据出版方读客公司的有关负责人介绍,由爱奇艺和新丽传媒共同打造的《余罪:我的刑侦笔记》同名网络电视剧即将上映,大电影也已经启动。
A 再怎么出名也没功成名就的感觉
2009年1月,常书欣收到了自己的第一份稿费。虽然只有一千多块钱,却让34岁的他流下了眼泪。经历了这么多,他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能靠文字去赚钱。
从《红男绿女》到《黑锅》再到《余罪:我的刑侦笔记》,常书欣在网上书写着一部又一部饱含人间百态的小说。2013年,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节目采访了常书欣。一个曾经的失足少年,能走进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室,感慨之后他提醒自己:不能再犯错。
山西晚报:《余罪》是你的第几本书?
常书欣:第五本。《红男绿女》《黑锅》《超级大忽悠》《香色倾城》,《余罪》之后还有《商海谍影》《危险拍档》。
山西晚报:《余罪》什么时候写完的?
常书欣:2014年完本的,读客是2013年签的《余罪》,但是到2015年10月份才出版。全文300万字,他们修改后出实体书,所以就有了一、二、三……成了系列,现在刚出到二哦。第三部下个月出,是网文里的第三卷《毛贼的江湖》。
山西晚报:一本实体书是你多久的工作量?
常书欣:一个月。网文作者每月交稿是15万字起的。
山西晚报:每天除了写书还做别的事吗?
常书欣:看看书、看看电影,专职写作以后就不做别的了。
山西晚报:看来写小说还是很赚钱的嘛,怪不得连作家富豪榜的吴怀尧都关注你了,他说 《余罪》按现在的畅销态势,常书欣有望登上第十届作家富豪榜。是不是该提前恭喜你啊?
常书欣:平常心……太注重文字以外的东西,不是好事。
山西晚报:真能平常心吗?从一文不名、苦苦挣扎到现在的功成名就,你心里就没有什么波澜么?
常书欣:所以得认真一点,别再犯错。再说我们这地方太小了,就一个小县城,我又经常在村里,村里人都以为我是个闲汉……唯一的改变可能就是活得随性一点了,我挺喜欢这种安逸的生活状态。
山西晚报:你上央视的《新闻直播间》了,周围人都不知道?
常书欣:在小地方的受众并不多,过了很久才有个人问我,我说你认错人了吧……
山西晚报:为什么要否认呢?
常书欣:嫌麻烦,得给他解释网络、文学是什么,而且他最关心的是,你能挣多少钱?说实话,作家、富豪,这两个词连起来,你就不觉得有违和感?这是让人欣赏他的作品呢,还是让人羡慕他有多少钱呢?
山西晚报:你一开始在网上写小说,就没想过靠这个挣点钱么?
常书欣:有……不过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挣的都是辛苦钱,每月就是几千块,比普通工资稍高点罢了。平均下来,也就千字20块钱,而且还要有几十万字的免费字数。
山西晚报:现在你的身价暴涨了吧?
常书欣:没有暴涨……真没有。版税还没给过我呢,影视版权卖了几个,网站还要分成最少一半。去年的稿费是千字一百,年底才涨到二百的。这都已经很高啦。现在IP很热,版权价格高,但是泡沫也很大。
B 人性 就是在黑暗与光明、罪与非罪间挣扎
余罪,看着是个地痞,可天生就是好警察的料,是犯人的克星。在创造这个人物时,常书欣说他一直在找感觉,后来发现,用真实的笔触写,把他见过的那个浑身毛病、满口脏话的刑警写出来,就是最好的。
山西晚报:看小说的时候,我吓了一跳,这满篇的脏话是怎么过的出版审查啊?
常书欣:你看的是网络版本,实体书出版时把脏话去了……不过也没神韵了。其实,国学大师都写过国骂的。
山西晚报:余罪是一位闪光的草根英雄,在这个人物的设定上,让人特别意外,又觉得一切都水到渠成。他本是一个地痞流氓小混混,最后竟成了警察队伍里的杰出人物、英雄,你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角色?
常书欣:一方面是戏剧冲突的需要,另一方面,以我对警察这个职业的了解,他们中很多人就是这个样子,像分裂型人格,一面要扮演丈夫、儿子、父亲等角色;另一面,又要面对犯罪嫌疑人。
山西晚报:我很好奇,你怎么会对警察这个职业这么熟悉、了解?
常书欣:我从小也有个英雄梦,想当警察抓坏蛋,同学里有不少也是警察。在我们县,刑侦大队长、指导员都是我的初中同学,和他们接触比较多,描绘这样的人物也就比较得心应手。再加上个人又喜欢这方面的东西,积累得多了,就成故事了。
山西晚报:写警察故事,让你觉得最有意思的是什么?
常书欣:本来觉得警匪故事冲突是天然的,一见面就出戏。不过接触、了解多了才发现,不管警、匪哪一方,他们本身的人性扭曲和挣扎才是最精彩的。
山西晚报:通过这种冲突,你想表达的是什么?
常书欣:表达一种人性的东西。我觉得人性本善,不管是警察还是嫌疑人,他们的性格里都有闪光的成分。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就是这种感觉。在黑暗中,大多数人不是沉沦,而是仰望头顶的星空。即便犯罪团伙发展到一定程度,他们也要想办法洗白,不想一直黑下去。警察和坏人,其实都在罪与非罪之间挣扎。
山西晚报:这就是人性,哪怕再黑暗,也向往着堂堂正正、正大光明。
常书欣:对。这种向善、向美的人性,才是生活的本真。
C 细节真实 是《余罪》成功的原因
写警察故事,看故事的多是警察。这可苦坏了常书欣。这些粉丝们像审嫌疑人一样审视他的文字,警衔设置错了,他们会马上指出来;侦破方案不对了,他们会跟常书欣讨论很久。“他们专业的欺负我一个业余的,”常书欣开玩笑道,但正是这些警察粉丝们逼着他绞尽脑汁,才在小说里不断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峰回路转。
山西晚报:你觉得《余罪》这部小说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常书欣:成功是因为它的真实……黑暗是存在的,但光明是主流。简单讲,谁又能接受一个没有警察来维护治安的环境?我当过坏人,我更了解警察的难处,要是个善良的人,肯定对付不了我。去年牺牲的警察459名………没有一个职业像他们这样让人感动。现实状态下,警察是相当苦的。
山西晚报:小说中有很多山西的地名,朔州、大同、平陆、汾西,甚至山西省这三个字直接出现在书中。为什么要写山西?故事是取材于山西么?
常书欣:对。
山西晚报:你的其他书也是与警察有关?
常书欣:多少都有关。《黑锅》里的银鼠案、《余罪》里制药厂制毒案、偷牛案,还有余罪侦破的灭门案。取材很多都是太原、长治以及我们这儿的真实案例。
山西晚报:好多案例应该都是保密文件吧,你怎么知道的?
常书欣:形似而已。真正的细节和作案手法,没机会知道的。故事的重心在人物和抓捕上,详细的案情可以略过。
山西晚报:可是看你写的细节和作案手法,一般人想不出来。
常书欣:那是狱中老犯人教的。他们一块儿吹牛的时候,比给警察交待的还要真实。前几年有个报道说,嫌疑人用一纸币打开手铐跑了……然后网上都是质疑的声音,说警察无能,说报道失实。其实真是这样,纸币真能用来开铐子,在监狱里,消毒的高锰酸钾,鞋底一搓都能点烟起火。
山西晚报:生活远比小说更精彩啊!
常书欣:肯定的。警察里天才也不少,比如开防盗门,警中高手和盗窃分子,差不多同一个水平。
山西晚报:要想抓到罪犯,必须先了解罪犯、甚至具备罪犯的本领么?
常书欣:这个是当个好刑警的必由之路。你接触一下那些刑警就知道。也只有这种人,才能对付得了那些坏人。
山西晚报:有人把《余罪》和《盗墓笔记》相提并论,说《余罪》是《盗墓笔记》之后最会讲故事的小说了。你觉得呢?
常书欣:要说IP价值,没法相提并论,三叔的粉丝上千万,《余罪》只是个小众小说。但从讲故事来说,我和南派三叔是画人和画鬼的差别。《盗墓笔记》是纯虚构,而《余罪》是可以找到所有细节的现实蓝本。
山西晚报:你说《余罪》小众,可它已经成为畅销书了。为什么会成为畅销书呢?
常书欣:哎呀,你把我问住了。真实的情况是,我早把这回事给忘了。某一天读客的编辑突然告诉我,要出书了,我都没感觉《余罪》是畅销书。
山西晚报:能否透露一下你的动向呢,最近在写什么?
常书欣:没写,休息呢。
山西晚报:怎么歇下了?
常书欣:休息一两个月了。这么多年都没歇过,想彻底放松一下,然后从头再来。
山西晚报:怎么个从头再来?
常书欣:每个故事都像从头再来一次,得放下已经过去的东西。
后记
常书欣造就了《余罪》,《余罪》也成就了他。因这本书走近这个人,我了解到,是那段难以启齿的过去成就了常书欣的现在与《余罪》。
但是,究竟到什么时候,常书欣才能真的放下过去呢?写了这么多部“警察故事”,在常书欣的心里,是不是还有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彷徨在广州陌生的街头?写了这么多部“警察抓坏蛋的故事”,常书欣什么时候才能原谅那个少不更事的少年常书欣?最后,想将林清玄的这段话送给他,也送给喜欢《余罪》的读者们:“因为有愿望,生命的进程既不是偶然,也非必然。每一步都牵引着下一步,每一个转弯都面向了不同的方向。人生的许多事都是可以预期,却也是不可思议。”共勉的同时,提醒广大读者,本报正在连载《余罪:我的刑侦笔记》一书,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前往连载版阅读。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