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爱情需要怎样的“门当户对”?
整个春节假期,一件疑似编造的爱情纠纷在社交网络上成为热门话题。事情来自于一个上海小康家庭的女白领,跟着男友到江西乡下,结果男友家的第一桌饭菜就把她给吓到,于是除夕夜就打道回沪。事件本身的真假存疑。但无论真假,一件缺乏调查核证的爱情纠纷,竟然令许多旁观者心有戚戚。
中国青年报:
虽然从内容上来看,这不过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最终为现实终结的老故事,但是在“阶层固化”趋势日益为大众所“有感”的今天,这个故事却引起了大众的普遍“痛感”。在爱情与现实的戏剧性冲突背后,更应该引起社会重视的是穷人的婚姻问题。随着城市化与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穷人可能面临结婚越来越难的困境,而这种困境可能对中国社会的稳定与健康发展构成相当严重的影响。
新京报:
从心理学角度,虽然大多数人在爱情关系中,更容易被具有相似性的他人所吸引,但并非每个人都应该或者就一定遵循“门当户对”的规则。人群中,总会有一些人被与大多数人不同的爱情对象所吸引。例如,年龄悬殊的爱情;跨越社会阶层的爱情;等等。所以,成年人之间就总会有一些爱情与众不同,与大多数人的吸引倾向不同。因此,自由地相爱就意味着,无论你是大多数中的一员,还是少数派中的一员;你与符合大众预期的伴侣相爱也好,你与大众预期相悖的伴侣相爱也好,都应该被尊重,都应该被祝福。
南方都市报:
除去细节的差异,类似的故事每年都会在网上流传几次,看多了,也就习惯了,无非就是“孔雀女”与“凤凰男”的故事而已。正是因为细节的真伪无须计较,年夜饭分手事件才具备了符号式的价值。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认知,并结合各自的经验,对这个符号做出多角度的解读。有人从故事中感受到了城市化的阵痛,也有人看到了价值观念的歧异,当然也有人从婚恋的角度,提出究竟是真心相待的爱情还是优渥的物质生活更重要的问题。相信无论是在一本正经撰文感叹“农村,爱你不容易”的媒体人,还是在煞有介事在网上对一个未必实有的“上海女”隔空忠告的网民那里,“年夜饭分手事件”的细节的重要性已经退场,重要的是其提供了一个契机,一个表演或曰展现自我的机会,可以让他们对纷纭的中国发表个人的见解。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