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文体新闻

西周镐京遗址首次发现制铜工具 含一把铜刻刀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3-2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昨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对西周镐京遗址进行发掘时,首次发现了青铜刻刀等西周时期制铜工具,对研究西周都城镐京的功能、布局和西周的青铜铸造技术等具有重要价值。

  400平方米范围出土文物百余件

  此次,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镐京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始于今年7月中旬,发掘区位于西安市沣东新城斗门街道办事处花园村东。斗门街道办一带,位于沣河的东岸,历史上这里曾经是西周时期建立的都城——镐京的核心区域。

  考古人员在400平方米的范围内,发掘出80余座灰坑、6座墓葬和1座房址,同时,出土了陶、铜、骨、石、蚌器等文物百余件。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岳连建介绍,发掘出土遗物多为西周中晚期遗物,包括鬲、簋、罐、豆、盂等陶器,而小件器物则以骨笄、骨镞数量最多,另有铜镞、陶球、陶网坠、鹿角器、骨料、蚌刀、石斧、砺石等。

  青铜刻刀用于刻画陶范纹饰

  引人关注的是,考古人员在一处大型灰坑内发现有红烧土块堆积,出土了9件保存完好的青铜器制作工具。“根据相关资料分析,这些工具与制作陶范有关,为寻找镐京遗址的铸铜作坊提供了重要线索。”岳连建告诉记者,这些制铜工具包括:一把铜刻刀、一个铜削刀和几件铜锥,这在西周时期还是首次发现。尤其是铜刻刀,长18厘米,一端尖锐,另一端有两面有刃,同类器具只在河南安阳商代殷墟铸铜作坊遗址内出土过,可能用于刻画陶范纹饰。

  据了解,在以往对镐京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先后发现了大型建筑遗址、国人墓葬区、制陶作坊等功能区,而代表当时最高科技水平的制铜作坊遗址一直没有发现。

  岳连建表示,青铜时代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一环。这次制铜工具在镐京考古史上属于首次发现,其中一些青铜工具在其他的铸铜作坊里从没发现。根据其出土地,我们推测可能有铸铜作坊就在附近区域。

  为研究西周考古提供宝贵资料

  那么,铸铜作坊到底在哪儿呢?考古人员将眼光投向紧邻灰坑的一处房址。这处房址为半地穴式房屋,长方形,南北两间,以门道相连,整体平面呈“吕”字形,面积较大,地面经火烤处理,坚硬密实。考古人员推测该房址可能与铸铜作坊有关。

  此外,考古发现一座西周中期竖穴土圹墓,葬具一棺,仰身直肢葬。人骨保存较完整,头骨有朱砂痕迹,口中含海贝五枚。

  专家分析表示,这次考古发掘为研究西周考古及历史文化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特别是与青铜器铸造作坊有关的房址、青铜工具、砺石及铜炼渣等的发现,说明镐京遗址的铸铜作坊遗址就在附近,对研究西周都城镐京的城市布局、功能分区以及西周的青铜铸造技术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记者 文艳)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