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同龢五世孙捐赠《翁同龢日记》等珍贵资料
■本报记者 许旸
“翁万戈老先生与上海图书馆的渊源由来已久。如今又一批翁氏文献入藏上图,算是水到渠成,觅得归宿。”昨天在上图举行的“翁万戈捐赠翁氏文献入藏仪式”上,捐赠代表、翁万戈侄子翁以钧向本报记者透露,翁老曾数次与上图结缘,对上图的收藏条件、研究团队、服务理念印象深刻,“他最不希望文献一捐出去就被封存在库房没动静了,希望古籍为天下所用”。
翁老的期待没有落空。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在仪式上宣布,2016年底上图将推出翁氏文献年度特展,届时在沪读者都能一饱眼福。文献整理研究、原貌影印出版、数字化扫描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筹备中。上海史学会会长熊月之说:“翁氏后人的无偿捐赠,令人感佩。这是继2000年上图在市政府支持下购回翁氏六世守藏的古籍善本后,海外中华古籍回归的又一重要成果,也将促进业内对古籍的整理、保护和利用。”
归宿感:98岁翁万戈郑重“嫁女”
为了奉迎“宝贝”,上周,上图历史文献中心主任黄显功、研究馆员陈先行等人与翁以钧一道,飞赴美国东北莱姆小镇的“莱溪居”,拜见98岁高龄的翁同龢五世孙翁万戈,并举行了一场特别简朴的捐赠仪式。“老人家头脑清楚、是非分明,一直悉心保存家藏。”与翁万戈相熟多年的陈先行说,虽经数次迁徙,这批手稿始终伴随在翁万戈身边,手泽如新。翁老在家中对照清单查点了47册翁同龢日记手稿,加上12包《翁氏文献丛编》手稿,被装进5个“连刀都割不破”的特制背包中。
“这些珍贵手稿历经翁氏四代人百多年守护,完好无损,出让和捐赠就像‘嫁女儿’般郑重。”黄显功说,翁万戈选择上图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双方的古籍情缘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美术史研究专家翁万戈正在做明末清初画家陈洪绶的专题研究,他得知上图馆藏明刻本《楚辞述注》有一篇序言,系依据陈氏手迹上版,在传世署有年款的陈氏作品中,这篇序年代最早。翁万戈来馆查资料时提出复制要求,时任上图馆长的顾廷龙热情应允。1997年翁万戈曾首次参观上图新馆,历史文献阅览区的收藏条件、研究团队、服务理念给他留下了良好印象。
在上海市政府支持下,上图2000年获得翁万戈转让的宋刻孤本《集韵》等80种翁氏藏书,成为当年轰动海内外的文化事件,《翁氏藏书图录》也同步出版,双方建立起互信。2010年翁氏藏书回归10周年之际,上图举办“琅函鸿宝——上海图书馆藏宋本展”,这不仅是“翁氏藏书”首次公开亮相,也是内地首次由公共图书馆举办的宋刻本专题展览。当时93岁的翁万戈从美国赶来,在展览会场激动不已,为今年翁氏文献再度回归埋下了伏笔。
使命感:让古籍“活”起来为人所用
“点滴细节无不为此次捐赠打下了扎实基础。”吴建中说,从今年4月上图获悉翁家有意在中国大陆选择一家图书馆或公藏机构捐赠翁氏日记的意向开始,翁万戈就委托翁以钧与上图多次接洽。“可以说这些珍贵文献凝聚了翁氏家族几代人文化守护的心血,如今翁同龢日记手稿入藏上图,图书馆人有责任和使命将文脉传承下去。”
珍稀文献入藏,首先“受益”的,便是学者了。翁同龢研究专家、华东师大教授谢俊美在仪式上表达了对翁氏后人的敬意:“此前《翁同龢日记》出版过多个版本,但区别于一般出版物,第一手稿本的文物价值独一无二,它所包含的历史信息全面丰富。能够一睹真容实乃学人幸事,比如日记中的浮签及标注,影印本就很难完整再现。”
除了让这些孤本秘笈化身千百,便于学界便捷使用,上图还将通过数字化、影印、展览、公益性讲座等多种方式让古籍“活”起来为公众所用。黄显功说,自2000年“翁氏藏书”入藏后,研究人员将这批藏书连号登录,整体存放于古籍善本书库,并为其中的宋、元本全部定制金丝楠木匣,予以妥善保存。就在今年11月,翁万戈女儿还来到上图,在工作人员陪同下观看了这批“安住”15年的藏书,她连拍许多照片带回美国给父亲看,老人家看后十分欣慰。研究人员还从大量馆藏尺牍、档案文献中,整理出一批翁同龢手迹,编辑出版《上海图书馆藏翁同龢未刊手稿》一书,集中公布了432件珍贵的翁同龢手稿墨迹,其文献价值弥足珍贵,为晚清史与翁同龢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来源。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