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文化观察:错字引热议 海昏侯墓持续受到关注
中新网12月21日电 上周,新版百元钞、《故宫日历》均被指有错字,并引发热议。考古方面,南昌海昏侯墓持续受到关注,而在中国云南发现全新古人种“马鹿洞人”也引起人们的注意。此外,故宫也有新动作。18日,故宫端门数字馆开馆试运行,同日故宫还启动了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殿内文物则将移至首都博物馆展出。
资料图:故宫日历。【错字】新版百元钞、《故宫日历》均被指有错字
12月15日,《咬文嚼字》杂志在官方微博中公布了“2015年十大流行语”。其中,上榜的词语有“获得感”、“互联网+”、“颜值”、“宝宝”、“创客”、“脑洞大开”、“任性”、“剁手党”、“网红”、“主要看气质”。
在“2015年十大流行语”发布现场,《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又出“大招”,指出在新版的一百元人民币上存在错字,“壹佰圆”的“圆”字系错用。
郝铭鉴说:“我们有《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辅币是角、分。我们的规范用字就是元。过去用圆是历史造成的,因为过去有银圆,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有法了,在这个情况下,你新发行的人民币怎么能用字不规范呢?你这个圆字从法的角度来看有根据吗?”
这一说法随即引起热议。对此,网友们的看法不一。持相同意见的网友说,“想想还真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但有人指出,“字典中明确写了‘元’同‘圆’的”;还有网友说,新版百元人民币的“名字叫‘壹佰圆’,其实单位还是元呀”,“只要能花出去就好啦”。
而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申小龙表示,能否用“元”字替换“圆”字是个需要商议的话题。在新版百元人民币中,货币数字使用的是大写的“壹佰”,因此,货币单位也使用了相应的大写“圆”。他表示,人民币是比较庄重的汉字使用场合,因此货币数字和货币单位的书写应当一致。但申小龙同时也指出,其实“壹佰”这两个字是繁体字,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么“圆”字应书写为“圓”。他建议,汉字书写在人民币上,属于特别庄重、严肃的场合,最好由国家相关部门做统一规范。
湖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语言学家石毓智则表示,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等各种权威性的工具书,“元”和“圆”都可以指同样的货币单位,都没有指出哪一个规范或者哪一个不规范。然而在实际运用中,则形成了两种“约定俗成”的现象:钱币上一直以来用的都是“圆”字,可是大众日常书写则多用“元”字。所以说,新版的“壹佰圆”只是沿用了长期以来的一个文字使用规范罢了,不能说是错别字。
此外,故宫出版的日历也被指存在错字现象。近日,《咬文嚼字》执行主编黄安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纠错”,他指出《故宫日历》封面上繁体字“歴”字写错,应改为“曆”。
16日,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对此回应,这个争议由来已久。概括地讲,“歴”是出现较早、含义较广的古字,虽然后来分化出了“曆”专用于表历法之意,但以“歴”代“曆”仍不为错。而“歴”在汉唐之间常写作“广林止”,即《故宫日历》封面用字,这也是沿用1935年版《故宫日历》封面上的汉隶碑拓集字,并非错别字。
资料图:备受关注的南昌西汉大墓12月15日进入主棺清理发掘阶段。 刘占昆 摄【考古】海昏侯墓墓主身份仍未确认,云南发现全新古人种
上周,南昌西汉大墓的考古仍然备受关注。除了在墓中出土的金丝缠绕的玉具剑、马蹄金和玉器颇为吸引人们眼球之外,其墓主身份更引起大家的兴趣。
20日上午,考古人员揭开了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棺外棺盖,发现内棺保存较完好,在外棺和内棺之间发现大量马蹄金和玉器,以及精美竹木漆器。
海昏侯墓考古专家组组长、中国秦汉考古学会会长信立祥介绍说:“外棺盖提取吊装后,棺内的情况清晰地展现在面前,内棺在外棺的北侧,南侧有一片空隙,空隙的东侧放着一个极其精美的漆箱,漆箱上面用金箔贴出了精美的花纹,里面有可能装的是墓主人的衣服,西侧主要是马蹄金、玉器等珍贵文物。”
但目前仍未发现可以明确证明墓主身份的相关证据。不过,考古专家表示,极有可能在主棺内棺找到印证墓主身份的金印。
此外,“云南马鹿洞发现全新古人种股骨”的消息也颇受关注。美国当地时间12月17日,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西南晚更新世与古老型人类有密切关系的人类股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在线发表。这一发现肯定了马鹿洞遗址存在全新的古老型人类种群。
据报道,新发现的云南蒙自马鹿洞人的股骨化石体现出“高度独特”的、混合了现代人和古老型人类的特性。这一种群生活在距今1万4千年左右,发现大量大型鹿类动物与其共生,因此而得名“马鹿洞人”。
资料图:12月18日,北京故宫博物院养心殿内景。当日,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宣布,历史上曾有十位清朝皇帝居住执政的著名宫殿养心殿将迎来“研究性修复”,“从修缮工程走向技艺传承。”养心殿主体建筑是明代官式建筑的遗存,同时仍保留清代雍正皇帝以后各个不同时期的原状陈列,是研究清代工艺美术发展及清代帝后理政及寝居空间的珍贵史料。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故宫】故宫启动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端门数字馆开馆试运行
18日,北京故宫博物院启动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殿内文物将移至首都博物馆展出。
据悉,养心殿位于紫禁城后部乾清宫西侧,是清朝最高权利中心所在地,清朝共十位皇帝曾先后在养心殿居住执政。殿内现存各类室内外陈设1890件,涉及铜器、玉器、瓷器、木器、书画、古籍等,著名的“三希堂”正是位于该殿西侧。
故宫博物院古建部主任方遒介绍,养心殿区域的建筑长期以来未进行系统的修缮保护,保存现状较差,“墙体空鼓、风化情况明显,油饰保存较差,油皮普遍粉化失光、个别油饰地仗龟裂、油皮剥落、地仗剥落见木骨,室内顶棚裱糊大面积撕裂下垂、脱落,暴露白樘篦子木棂条等。”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称,此次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的目标主要有五个,一是恢复并延续养心殿区域的健康状态,改善文物保存环境和观众参观质量;二是探索研究性保护修复的方法和策略;三是探索多学科合作修复的途径;四是联合建立官式古建筑传统工艺材料基地;五是建立工匠招募、考核与培训机制。单霁翔还表示,希望通过此次修缮,率先实现“研究性、预防性”为主的科学修复,为国内文物建筑保护工程做出表率。
修缮期间,养心殿内现有文物将转移到首都博物馆继续展出,很多文物都将在此展中得以与观众见面。
资料图:“数字多宝阁”以9列2排共18块高清屏幕组成,精选近百件故宫典藏器物的高精度三维模型,构建一个虚拟的“多宝阁”。 应妮 摄此外,18日晚,数字故宫在线项目发布、端门数字馆开馆试运行的系列活动在端门数字馆举行。结合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群、故宫出品系列APP、官方微博微信以及端门数字馆,“数字故宫”全貌已初露端倪。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