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文体新闻

陈振濂论文艺评论:不应停留简单结论 将评论变质为工具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3-2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中新网杭州12月19日电(记者 谢盼盼)12月19日,《中国当代书法篆刻评论·第一卷》的首发式在浙江杭州举行,该书主编之一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暨学术委员会主任陈振濂认为,在过去文艺评论较多被认为是一种对错优劣的批评,当下的文艺评论应从推动学术的角度,努力使得文艺评论更具有逻辑力量与公信力,尤其是防止在针对具体评论对象时的信口雌黄、任性褒贬,把评论变质为攻讦阴谋的工具。

  与新书首发一起的是,浙江大学“中国文艺评论基地”揭牌仪式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书法篆刻艺术委员会成立仪式也同时举行,陈振濂被聘请担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一届书法篆刻艺术委员会主任。

  此外,刚成立的“中国文艺评论基地”还将进一步围绕对当代中国文艺实践具有强烈引导和推动意义的课题开展深入研究,进一步关注当下的文艺思潮、作品、现象和人物,为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信息支撑和人才支撑。

  文艺理论被称为是文艺海洋的航标。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田宇原当日表示,“文艺是引领民族精神的火炬,文艺评论却走在文艺创作的前列,只有把文艺评论工作做好,我们对文艺判断和价值观的把握才能更加准确。”

  对于中国文艺评论的发展,陈振濂在《中国当代书法篆刻评论·第一卷》中提到,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后,一时间发展迅速,这个覆盖中国的文艺评论组织大网络,至少证明今天文艺评论面临一个大发展的良好际遇。

  他认为,要想文艺评论具有高品质与独立性,首先要强调它的学术类型特征。

  “每一个评论家的文化背景、专业造诣、知识结构、社会经验、理解能力、审美悟性的差异,会导引出不同的评论立场与视角,这正是艺术评论的魅力所在。”陈振濂认为,目前的评论,呈现出繁华与庞杂的大格局,与过去孤芳自赏、孤影自怜、孤掌难鸣相比,已经是个生机勃勃的年代了。

  陈振濂还表示,文艺评论在过去较多被认为是一种对错优劣的批评乃至批判,通过评论去“打倒”谁,于是文艺评论常被解读成简单的表态性的或夸赞或指责。

  在陈振濂看来,文艺评论不能仅仅局限于褒贬优劣的求得简单结论,应从推动学术的角度,努力使得文艺评论更具有逻辑力量与公信力,尤其是防止在针对具体评论对象时的信口雌黄、任性褒贬,把评论变质为攻讦阴谋的工具。

  他期待,评论家应以高度的自省来直面当下问题,从而形成评论的优良传统,打造不仅仅停留在褒贬高下而应是有深度思考的文艺评论。(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