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颐武:热词正变得平衡平和平易 和社会转型有关
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和历年相比,网络热词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更能够反映社会变迁的趋势,比如创客、网红这样词,都和当前社会中重要的现象有关。我们的社会中,重商、创业正在成为潮流,热词本身也在映射着这样的潮流。
网民也和过去不一样了,在对热词、流行语的传播、创造上,也和过去那种情绪化表达更多的情况不一样了,开始更多对社会正面价值有了积极的回应。同时互联网对网民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不再只是交流、表达的渠道,人们也开始把它当做是从商、创业的平台,因此网络热词的变化也就自然而然。
这更符合一个多元社会的常态,各种价值、各种观点都有,并且能够平衡。平衡带来了平和以及平易,平和就不再那么情绪化,而平易,则能够更多地和日常生活贴近,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不是仅仅在网络上传播。这是热词的变化,同时也是社会变化中的一个心理痕迹,它是和社会转型有关系的。
热词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特殊现象。语言当然总是在变化,总是在更新,总有新词出现,但是在更早以前,承担这种任务的,一般都是思想家、哲人、作家、诗人等,常人往往很难参与其中,或者说常人的创造因为传播技术的问题,而很难大范围地传播,也就难以成为热词、新词。但实际上,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说,俗语是“心理之征存,精神之蜕迹”,普通人对于社会变化的感触往往比思想家、哲人更加直接和深刻。但在以前的社会环境中,普通人的创造多是停留在某个小的区域之中。
互联网带来了技术的变革,也带来了更深层次的变化。互联网的分享、沟通,让普通人有了发言的渠道,人们有地方表达,同时也在慢慢变得善于表达。一种互联网中交往的礼仪、文化正在逐渐形成。
创造的人群变大,新词出现的速度当然也在变化,数量也更大,这是必然,通过时间的沉淀,有的留下来,进入现代汉语中,成为现代汉语常规知识的一部分,有的在环境变化之后,消失无踪,不再被人们记起,这很正常。现在也有学者在整理曾经和现在的热词、流行语,我想,这也是一个记录,记录我们的社会曾经走过的路,人们曾经遇到过的事情。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