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文体新闻

清华教授谈网络热词:流行的时尚往往都比较浅层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3-2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唐文明(清华大学教授)

  如何让新词、热词成为传承久远的经典,是一个很难的事情。因为这和它的生命力有关,一般来说,越是跟生活最深层次的需求密切相关的,生命力就越强,就越有留存的可能。而流行的时尚,恰恰相反,往往都是比较浅层的。

  现代传播本身的特质,也在影响着热词和人根本的需求之间的关联程度。一个娱乐化的时代,浮躁而浅层的娱乐现象中,严肃的东西往往不是被重视,而是被消解,人们对于严肃的生活意义关注得更少,而不是更多。

  和过去不同,更早的时代中,语言的创新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比如成语,大量的成语,其实都是和某些文化中的典范相关,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世事百态,能够留存至今的,也大多都含有某些示范性的东西,比如经验、教训等。在那样的时代,那些根本性的道理、经验、文化,通过词汇、文字留存下来,后来人依旧能够理解和使用。而现在的很多热词,并不具备根基性的经验,可能只是某个很快就时过境迁的现象的折射,或者干脆是因为传播本身的特征而热起来的,因此很难具有普遍性,来得快,去得当然也就快。

  这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现代传播的逻辑所决定的,只要现代性的逻辑不变,我想就很难改变新词、热词也浮躁的问题。现代人社会中,正如尼采说的,是一种“末人”的生活方式,它正在不断地替代“高贵”的生活方式,所谓“高贵”的生活方式,是有一种最终的追求,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追求人自身的升华等。现在则是一个消费时代,连精神、信仰等需求都可以消费,还有什么不可以消费的呢?

  这样的变化我想基本上是坏的,这也是现代性屡屡被批评的原因,因为它有一些东西,是和它本身的逻辑相关的。它带来了很多好处,比如技术的进步、物质的丰富等,但也有一些痼疾,比如生活的意义被降低了,英雄的维度降低了,神圣感被消解,看似每个人都强调个性,但实际上仔细一想,都差不多,变得平庸化。反映到语言的创造中,就是梦幻泡影转瞬即逝。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