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媒:田径成绩突破诚可贵 引领全民健身价更高
北京“鸟巢”体育场再次成为中国体育的福地。这几天,世界田径锦标赛正在“鸟巢”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尽管中国选手至今仍未获得金牌,但苏炳添、王嘉男一跑一跳的成绩,堪比金牌带来的惊喜,这种突破从某种意义上甚至更胜于金牌。
田径被称为“运动之母”,是奥运会的第一大比赛项目。中国田径曾经在国际赛场上出现过碎片化的辉煌,朱建华的跳高、黄志红的铅球、马家军的中长跑、刘翔的跨栏、陈定的竞走,等等。然而,这些成绩更像划过夜空的流星,给他们所处的时代留下了一道亮光,却难给中国田径带来整体的进步。中国田径在“鸟巢”体育场不可能取得北京奥运会式的辉煌,但苏炳添百米跑进十秒、王嘉男跳远摘铜牌的突破,却会在中国体育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100米跑,永远是田径最高光的赛场,百米飞人的光芒也远胜其它田径项目的金牌获得者。在博尔特已经跑出9秒58的人类极限时,中国百米的速度还在10秒外徘徊。“黑人善跑、白人善游”,运动的天赋或许与人种密切相关,但宁泽涛能打破白人垄断的短距离游泳,创造亚洲游泳的历史,中国田径难道不会有同样的突破吗?苏炳添做到了,尽管与博尔特相距甚远,但在世锦赛上跑进10秒大关,已经创造了亚洲百米短跑的历史,这也是中国短跑几十年如一日、薪火相传努力的结果。
就像短跑一样,跳远也是田径最基础、最能展示人类天赋的运动。中国3位田径选手同时杀入田径世锦赛决赛,并最终分别获得三四五名,这也不再是偶然。值得一提的是,获得世锦赛跳远铜牌、成为首个在世锦赛该项目中登上领奖台的亚洲人,是来自我省体育局训练中心的运动员王嘉男。今年18岁的徐州小伙子王嘉男,四年前还是十项全能选手,他出色的速度和爆发力引起了教练赵磊的注意,并于2012年开始转向跳远,3年后便登上了世锦赛的领奖台。
苏炳添、王嘉男一跑一跳的成绩,在国际田径界或许并不算什么,却预示着中国田径的大进步。可以预见,随着训练条件和科技的突破,中国田径必然会像游泳一样不断实现突破,然而,现实生活中却出现了另一种情景,曾经作为学校体育课主要内容的田径项目,如今却逐渐式微,除了校运会上、体质测试的时候偶尔看到田径项目外,别的时候很难看到田径的踪迹。田径在校园的式微也体现在不断下降的体质测试田径项目标准上,与30年前相比,女生800米跑和男生1000米跑的标准都下降了11%左右。
中国田径在世界大赛上的突破与现实生活的反差,再次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体育”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北京奥运会后,很多人对体育的观念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从对金牌的热衷转向蔑视一切金牌。然而,在8月先后举行的游泳世锦赛、田径世锦赛上,宁泽涛、苏炳添、王嘉男里程碑式的突破,引起了全国上下的关注。显然,传统专业体育也并非像一些人所想像的那样魅力尽失。其实,即便在现代足球的起源地英国,田径世锦赛也盖过了世界第一大职业足球联赛——英超联赛的风头。英国选手恩尼斯赢得女子七项全能冠军和博尔特再次卫冕世界飞人的消息,在媒体上压过了同一天英超两大豪门的消息。竞技体育的魅力在于人类对自身极限的不断挑战,这是所有体育的共性。
当然,人们对金牌态度的改变,反映的是对体育诉求的变化。在北京田径世锦赛前,我们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南京青奥会等大型赛事,今年又成功申办了2022年冬奥会、2019年男篮世界杯,杭州也正在申办2022年亚运会。一大批大型体育赛事,给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带来了一次次跨越式突破,然而,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严重割裂,不仅让普通百姓感受不到竞技体育突破和体育大赛给他们带来的切身影响,如何弥合精英体育与群众体育之间的裂痕,正是中国体育面临的新课题。
其实,民间自发的跑步热潮,全年举办数十上百次马拉松赛,蕴含的正是普通人对全民健身的热情,也是体育回归本原的信号。去年,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更加注重冬季运动项目的推广和普及,这也是上层对回归体育本原的呼应。我们期待承办的大赛既能成为中国体育健儿争金夺银的舞台,更能带动普通人对体育运动的爱好,享受体育带来的健康和快乐。
本报记者 林华维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