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之后市场或重归理性 中国田径仍需巨星出现
“当我遇到挫折时,我从未退缩、逃避、害怕过。”昨夜的钻石联赛上海站赛后,最难捱的离别时刻,刘翔用意味深长的话语,为自己传奇的职业生涯画下句点。在其周遭起立致意的,是上海体育场内数万名久久不愿散去的观众。当“飞人”背向主席台哽咽的那一刻,他们中的不少人偷偷抹了把眼泪。
中国田径一个传奇时代就此终结,对于钻石联赛上海站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十年前,当这项彼时还名唤黄金联赛的比赛首度走进申城,即有人感慨这赛事仿佛是为“飞人”度身定做。过去因为他的参赛,男子110米栏成了这里历年几乎雷打不动的压轴大戏;如今因为他的退役,这场世界田径顶尖大戏的开演也被提前了一个小时。
这并非毫无缘由的宠溺,刘翔在与不在,甚至状态好坏,都对票房有着近乎决定性的影响。在没有刘翔的过去三年,钻石联赛的上座率仍在节节攀升,但其中包括了大量赠票,千元级别的门票用不到百元就能从“黄牛”手中购得,此般尴尬景象依然难有改变。
而在如今,当人们那些关于刘翔复出的遐想已成泡影,这项早已被刻上“飞人”印迹的赛事又该何去何从?当谢文骏、李金哲这样的后起之秀尚不足以独揽中国田径事业的大旗,谁又能成为撬动市场的那根杠杆?一切依然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
撬动市场需巨星出现
“相比一骑绝尘的巨星,田径赛事的推广更需要激烈的竞争。”关于世界田径市场如何从现在所处的困境中重新走出,伦敦奥运会男子跳远冠军格雷格·卢瑟福德如是回答。就竞技层面而言,这是一句鲜有破绽的结论,它几乎适用于任何项目的发展,但市场的反馈却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
三年前,自刘翔完成钻石联赛上海站的绝唱后,赛事冠名赞助商邓禄普即宣告退出,直至如今依然留下一片空白。这并非田径界的“中国特色”,2013年时国际田联也曾遭遇同样尴尬。更为讽刺的是,作为钻石联赛曾经最重要的赞助品牌之一,三星在停止对这一顶尖赛事的投入后,转身就将300万英镑的预算砸在了如日中天的牙买加飞人博尔特一人身上。明星效应远大于赛事影响力,从最初的黄金联赛到如今的钻石联赛,过去十数年间,这一结论已被反复验证。
那么如今在刘翔退役之后,“谁将成为中国田径界下一个官方认可的领军人物?”赛前发布会上,美国记者向谢文骏与李金哲抛出这个问题,这或许也是所有中国田径关注者们内心共有的困惑。面对直白的提问,腼腆的谢文骏似转移话题般恭维着李金哲“最有望奥运冲金”,而快人快语的李金哲则直切话题的要害,“这样的使命很难落在跳远选手的身上,径赛选手的辨识度要比田赛选手高得多。”
性格截然不同的他们都曾在钻石联赛上海站中夺魁,代表着中国田径新生代的希望与荣耀。然而,在其彼此一推一诿之间,却无疑在传递着一个信号——无论赛场内所取得的成就抑或是赛场外的心态与定位,他们都依然没有做好接过刘翔大旗的准备。正因为此,在本届赛事铺天盖地的赛前广告中,谢、李二人的身边才会出现毕夏、张恒远这样的娱乐圈面孔。即便是同处体育界的另一位代言人邹市明,其生活或职业也与田径鲜有瓜葛。在这颇为吊诡的组合背后所透露出的,是赛事组委会对于明星效应的渴望,以及中国田径新一代们市场号召力的匮乏。
“退烧”后能否重归理性?
褪去“飞人”炙热的光环后,等待中国田径的或许将是一段寂寥且并不短暂的“退烧期”。但在这消极的表现背后,这片曾盛极一时的市场也终能喘一口气,让人们能理性思考这些年来高速发展中的“病态”与偏激。
昨夜,男子110米栏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曾有美国记者满是不解地向夺魁的奥利弗询问,刘翔这场过于盛大的退役仪式会否太过抢镜。奥利弗的回答却颇为耐人寻味,“在美国我所受的关注度远不如中国,是刘翔让我体验到了做明星的感觉。”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如男子200米这样在欧美广受关注的项目,却在缺少了博尔特的本届赛事中乏人问津。诚然,刘翔的横空出世为110米栏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关注度,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田径赛事在中国的畸形发展。
此非孰人之过,而是任何市场在过度膨胀之后难以避免的阵痛。但至少,如今的中国田径正在渐渐摆脱过去“穷酸大项”的形象,多笔发展经费的注入让部分本已发展停滞的小项有了重新崛起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在中国田径后备人才日益萎缩的困境下,倘若谢文骏、张国伟、李金哲等一批年轻新星能在更闪亮的聚光灯下声名鹊起,也多少会让对此充满误解与排斥的孩子与家长们,有了些许从事田径事业的动力与信心。
而对于那些愿意在浪潮退去后依然坚守的观众而言,“飞人”的离席虽然遗憾,却也带走了太多与竞技本身无关的纷纷扰扰。他们不为谁而来,也不因谁而离去。当观众们的关注从明星转向更为纯粹的竞技,又何尝不是中国田径市场成熟的标识呢?
本报记者 谢笑添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