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体育娱乐

办好马拉松为何在国内那么难:医疗服务形同虚设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2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主办海口马拉松比赛的某知名房地产企业肯定没有预想到,在国内办一场火一场的马拉松赛,怎么到自己办时就成了众人吐槽的对象。自1月11日海口马拉松赛以“一场马拉松瘫痪一座城”的消息引发全国关注以来,几天过去了,媒体和网友对这项比赛的质疑依然不减。在国内马拉松赛事持续火爆的今天,海口马拉松赛引起的争议,给准备和正在举办马拉松赛的各个城市泼了一盆冷水,“是时候反思了。” 马拉松赛事运作专家、北京中奥汇跑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陈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马拉松赛事对满足群众的健身需求,提升城市体育文化和带动城市发展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但怎样运作、组织和管理好一项马拉松比赛,并不是仅凭热情就能做到的。”

  一场马拉松赛不该瘫痪一座城

  陈峰所在的公司是此次海口马拉松赛的运动员报名、管理服务商,这让他有机会了解到海口马拉松赛之所以“瘫痪一座城”的真正原因。他认为,“若能在比赛举办之前进行前置调研,也许能避免现在遇到的很多麻烦。”

  “前置调研是赛事主办方对城市的公安、卫生医疗、交通等很多保障和服务部门进行征询及评估的环节,还需要主办方对规模相当的其他马拉松赛事进行考察,论证自己的城市有无保障赛事顺利举行的能力,甚至还需要对比赛路线所经过的区域进行市民听证,了解市民对赛事给自己带来的影响有怎样的意见。”陈峰表示,此次海口马拉松赛遭遇的麻烦证明,前置调研对于一项马拉松赛的成功举办至关重要,“举办马拉松赛应该在城市能力所及的范围内。”

  不过,主办海口马拉松赛的某知名房地产企业并没有进行充分的前置调研,同时,这项赛事在筹办过程中也没有接受中国田径协会的专业指导,不少网友认为“这家企业是有钱、任性。以为用钱就能买下一座城市。”观点虽然有些偏激,但至少反映出这家企业在主办马拉松比赛上的不专业。

  “城市马拉松比赛可能是组织、管理难度最大的一类单项体育赛事。”体育营销专家、中国田径协会马拉松委员会个人特邀委员崔英善向记者表示,“以北京马拉松为例,参赛选手有3万人,工作人员比参赛选手还多,涉及到城市的多个政府部门。总体来说,城市马拉松的组织能力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公共服务意识和能力,主办方需要转变的思想观念,在于不仅仅是组织一场热闹的活动。”

  办好马拉松赛为啥在国内那么难

  但就目前而言,中国很多准备和正在举办马拉松比赛的城市尚未意识到该怎样真正办好一项马拉松赛。

  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其实早已出现在国内马拉松比赛中,如主办城市过于追求比赛的竞技性,花高价邀请国际著名选手,并希望他们创造优异的比赛成绩;过分看重电视转播,甚至为此不惜代价;比赛奖金设置过高,靠奖金吸引参赛者;肥水不流外人田,赛事组织和运作完全由缺少相关经验的本地政府部门或企业承担。

  曾经多次参与国内马拉松比赛运作的香港体育营销专家余国琼,也注意到一个奇怪现象,“国内有些马拉松比赛的组织者是听取了专业人士意见的,但怎样让参与马拉松比赛的各个政府部门都以足够的责任意识做好自己的工作,却是一件很难的事。”

  2013年,北京马拉松发生了参赛选手“尿红墙”事件,把国内马拉松比赛厕所数量严重不足的服务缺陷暴露出来。这起事件引起了国内马拉松比赛对选手“方便”问题的高度重视,一时间,几乎每项马拉松比赛都会宣布自己增加了多少流动厕所。

  但参赛选手的方便问题真的解决了吗?

  过去两个多月时间里,广州的跑友邹甜参加了在中国南方举行的多项马拉松比赛,“如厕难”依然是她面对的一大难题。在某项马拉松比赛上,组织者每2.5公里设置一个流动厕所,每个流动厕所只有一个便位,“参赛选手超过两万人,结果每个厕所前都有5人以上在排队,虽然业余选手不会过分看重比赛成绩,但还不至于一点不在乎成绩,对比国内外马拉松比赛,“如厕难”和“如厕易”实在是一个太大的反差。”邹甜表示。

  感觉上,北京马拉松“尿红墙”事件应该促使国内的各个马拉松比赛解决“如厕难”的问题,但事实上却是“雷声大雨点小”,问题显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崔英善也认为,厕所前排大队,依然是国内马拉松赛服务水平低的一大特征。

  不仅是如厕难,邹甜还发现,国内一些马拉松比赛的医疗服务形同虚设,“不久前,我在参加一项马拉松赛时,因为衣服太紧,把胳膊磨破了。当时特别想找个创可贴,结果沿途问了几个医疗点,都没有。”这让邹甜大感意外,“马拉松比赛中,选手磨破、摔破皮肤是常见现象,创可贴应该是医疗点必备医药用品,怎么能没有呢?”

  保障措施怎能只是表面文章

  没有创可贴还不至于危及性命,但心脏除颤器配备不足或医疗救护不及时,却可能导致心脏骤停的马拉松参赛选手失去挽救生命的宝贵时机。

  上个月的珠海马拉松比赛上,一名中央警卫局退役士兵的猝死引来外界一片唏嘘。这已经是2014年国内马拉松比赛发生的第四起参赛选手猝死事件。据媒体报道,参赛选手自身的身体问题固然是发生猝死意外的一大因素,但国内马拉松比赛的抢救不及时和救护质量欠佳也是参赛选手猝死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在日本,马拉松比赛上发生选手心脏骤停的治愈率可以达到90%,而在国内,心脏骤停的大多数参赛选手都意味着被判死刑。

  在崔英善看来,国内马拉松比赛的医护人员可能缺少与马拉松相关的医护培训,“他们也许担任过其他大型活动的医护保障,但并不清楚马拉松比赛所需要的保障要求是不一样的。”

  医疗服务水平仍显滞后,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内马拉松比赛的组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那么,如何真正提升呢?

  “马拉松比赛是一项系统工程。”陈峰表示,“涉及比赛组织管理的各个政府部门要进行鉴定和评估,自己责任范围内的事能不能做到位。”

  现在,一些城市在主办马拉松比赛时依然是长官意志,这会让赛事运作所涉及的各个政府部门只做表面文章,以应付上级领导。所以,所有的保障措施一应俱全,但发挥效用的质量却被打上问号。

  此外,马拉松比赛的主体是跑友。在不久前举行的中国田径协会马拉松分会年会上,特邀个人委员、著名企业家毛大庆就呼吁,马拉松分会的管理者也应当成为跑友,这样他们才能真正了解跑友的需要。

  国外马拉松比赛的服务质量领先国内一大截,也与国外马拉松比赛真正以服务跑友为核心的办赛理念有关。

  陈峰表示:“对于跑友来说,马拉松是一种爱好、信仰。吸引更多的人参加比赛,就能让我们的比赛逐渐形成马拉松文化。”

  随着马拉松比赛的审批制即将取消,未来几年,国内马拉松比赛的数量可能还会继续呈井喷之势。如何办好让人民喜欢和支持,而不是饱受诟病的马拉松比赛,将进一步考验着各个踊跃办赛的城市和企业。

  (慈鑫)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