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加快体育产业发展推动健康中国建设”重点提案督办调研综述
体育,这个古已有之的词汇,从未像今天这样与我们的健康和幸福联系得如此紧密。
2008年成功举办奥运会,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高品质赛事不断引进,全民健身热潮涌动,还有资本市场的“掘金”热情,正助推我国体育产业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
2017年1月,习总在考察冬奥会筹备工作时指出,体育产业是前景十分广阔的朝阳产业。近年来,国务院将体育产业列为培育中长期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动力的重点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极大地激发了这个朝阳产业的旺盛生命力。国家体育总局与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数据提供了充分的证明:这两年,体育产业的总规模和增加值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十二五”期间,体育产业增加值占P的比重由2014年的0.64%增长至0.8%。
十二届全国政协以来,委员们特别关注体育产业的发展,共提交相关提案近100件。今年全国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提案被确定为重点提案之一。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会同国家发展委、国家体育总局组成调研组,由提案委员会副主任、王国卿先后带队,于6月5日至9日赴、6月12日至15日赴调研,深入、、、、承德等五个城市,实地考察了2022年冬奥会赛事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各类运动场馆、体育休闲娱乐项目、健身俱乐部、体育用品企业、体育学校等等,与相关企业、部门和运动员进行广泛交流。一上,两省在推进体育产业方面做出的有益探索,给调研组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看到了这个朝阳产业的美好前景,也看到了各方参与者的困惑和难题。
“这里大部分是山地,冬季气温零下12度,雪期能从9月中下旬持续到第二年4月,未来高铁开通后,从坐到崇礼区不到一个小时。”6月13日上午,在调研组车上,市崇礼区太舞滑雪小镇的工作人员向调研组介绍说。
没走多远,车在一片空地停了下来,呈现在委员们眼前的是一个初具规模的小镇,顺着色彩醒目的游客服务中心下坡,是一条云集了餐厅、购物店、小剧场的商业街,在服务中心对面的山间雪道旁,几台造雪机正滋滋地喷着“白雾”。
据了解,占地40平方公里的小镇内规划开发近200条雪道,一期将建成28条雪道,初、中、高级雪道都有,此外还有山地自行车、攀岩等多种户外项目。太舞滑雪小镇的投资商告诉调研组,七年前,早在和申办冬奥会之前,他就签约投资这个地方,“我选的是山地度假和滑雪度假的产业,我相信这个产业潜力很大。”
在联合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背景下,习总提出的“3亿人上冰雪”的大目标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现实基础与政策支撑。面对巨大的产业蛋糕,调研组考察的和两省均在进行积极谋划,蓄势待发。
在省的体育产业版图中,崇礼是“华北地区最理想的滑雪地域”。省体育局负责人介绍说,崇礼全境以中等山峰为主,无论海拔、坡度还是雪期、风速都具有独特优势。事实上,申办冬奥会的成功给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包括太舞在内,市已拥有7个滑雪场,这里正以滑雪旅游胜地的姿态迎接八方游客。
“这块是体育休闲娱乐,这块是会展,这块要发展特色农业……”位于崇礼太子城赛区规划临时展馆的模型沙盘前,展馆负责人给调研组详细介绍了2022年冬奥会赛区的规划。借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冬奥会的两大“东风”,省正促进“体育+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今年一季度,举办了首届京津冀冰雪运动休闲体验季,对全省20多个冰雪运动场地进行了深度推介,冰雪品牌影响力也随之深入,以崇礼为例,去年至今的雪季已给崇礼带来了18.9亿元收入。
在与调研组座谈时,省体育局负责人还介绍了当地推进体育产业发展的做法,其中,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是重要一条经验,现在,不仅大型体育健身休闲设施在快速发展,一批PPP项目(即和社会资本合作)也正在推介和挂牌中。
动员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产业发展很重要,这是不少委员的共同观点。“的7个滑雪场,有6个由民营企业或外资企业开发经营,取得很好的成效,是体育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重要力量。”座谈时,王国卿认为,应当在土地、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营造良好发展,使好的体育产业项目进得来、落得下、站得住、转得好。
一上,洪天慧委员对“冰雪小镇”的模式赞不绝口。她对记者说,这个完全靠市场机制发展起来的小镇,能克服“包打天下”的弊端,而且,对省来说,这也是淘汰落后产能的机遇,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重塑的契机,使其在产业选择上更绿色,在生态上更有新作为。
参与调研的杨静之委员曾在省体育局任职,对这里的冰雪资源有深刻了解,在他看来,需要承办赛事的高大上场馆,也需要多建一些接地气的“身边工程”和“边工程”,这主要靠社会融资,的政策和规划要给市场提供更稳定的预期,给“3亿人上冰雪”的目标打下良好基础。
室外是炎炎夏日,室内却是一片白皑皑的雪景,从高处延伸下来的长长的滑雪赛道,把人的身影衬托得格外渺小。
“这雪道有多长?”6月6日上午,在即将开业的省万达城室内滑雪场里,望着从高处延伸到脚下的长长的雪道,关切地问。
“最长的雪道有500米,垂直落差达到80米,我们整个面积有8万平方米。”站在一旁的万达城负责人回答说。
这个刚刚建成的全球最大室内滑雪场,是发展冰雪体育产业的之一。一直是冰雪运动的大省,为响应习总“3亿人上冰雪”的号召,正致力于丰富冰雪产品的供给,夯实冰雪体育人群基础,其中就包括将冰雪项目“延伸”到夏季。
在滑雪场内,雪场负责人向调研组坦诚:“我们特别希望与中小学对接,把滑雪作为一门体育课,进行普及和教育,哪怕少赚点钱!”负责人的一番话,流露的是对进一步普及和拓展这项运动消费人群的渴望。一个体育项目的发展空间,与其群众基础息息相关,扩大一项体育消费的前提是有相当数量的运动爱好者。
拓展消费人群离不开的引导和支持,在市调研时,调研组看到了鲜活的例子。
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各种颜色的皮划艇正穿梭,不时有帆板从远处破浪而来,阳光下,迎风招展的帆像蝴蝶的翅膀。“这里的湖是免费的,来的都是水上项目爱好者。”6月7日,市黎明湖畔,市体育局负责人向调研组介绍说,语气里透着自信。
他的信心不是没有来由,是“天然百湖之城”,水上项目是其体育产业的重要一环。现在,已有了自己的皮划艇俱乐部、龙舟协会和帆船帆板协会,在传统的冰雪运动之外,亲水、玩水正成为越来越多市民新的休闲娱乐方式。
当地相关部门介绍说,2013年,一群户外运动爱好者发起众筹成立了帆船帆板协会,得到大力支持,包括免费湖泊,组织相关赛事等,不过三年多时间,会员就由最初的寥寥数人扩大到现在的百余人,而且在帆板竞技比赛中拿了多个冠军,水平跻身国内一流。
市场化引进知名赛事,也是带动群众体育消费的途径。近几年,市以市场化和区域合作等方式承办了一批国际国内顶尖赛事,以赛事为龙头,延伸体育产业链条,满足多样化的体育消费需求。
“这个太好了!”刘川生委员感叹说。马儒沛委员也现场给他们点赞:“运动开展起来了,有了群众基础,产业就不愁发展不起来。”
不过,在我国,和体量庞大的体育用品制造业相比,职业俱乐部等体育服务业的比重依然偏低,从总体上看,体育产业结构不完善、自主品牌不强依然是个突出的问题。
省市拥有60多年冰上体育器材生产史,在调研组考察的“黑龙冰刀”和雪羚体育器材有限公司,都在扩大生产规模抢占市场。然而,委员们了解到,目前国内雪场、冰场器材仍然主要依靠国外品牌,特别是高档产品,民族品牌要从中分一块大蛋糕,并非易事。
刘川生对此感到忧虑:“我们的体育产业应该在名、优、精上下功夫,要有高端品牌,要有优质服务。”
王国卿认为,要通过举办品牌赛事,带动体育教育培训、金融服务、广告宣传、赛事转播、装备制造等产业的发展,延伸体育产业链条,丰富体育产品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消费需求。
完善体育产业结构也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内容。对此,表示,当前要落实好中央关于供给侧结构性的有关,体育产业“创造新供给,新需求,还有很大余地,关键是把质量和效益搞好”。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傅克诚则建立适应冰雪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规划,朝着“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目标去进行顶层设计。
6月14日,承德体育运动学校的射击室内,几个学生正手托着步枪,聚精会神地瞄着电子靶。
一走进这所学校,调研组就感受到师生们身上的蓬勃朝气,今年,这所学校刚被国家体育总局评定为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现已正式授牌。从学校这些年输送的体育人才看,它无愧于这个称号。
自上世纪50年代“试水”体校至今,体校对中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功不可没,但随着时代发展,许多体校陷入了困境,很多没有机会进行系统文化学习的体校生,就业越走越窄,这也加剧了体校的招生难。现在,承德市在全省率先推行“双纳入”保障机制,即将体校文化教育纳入教育管理系列,体校文化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使学校的训练、教学皆有了保障。
调研组了解到,承德体育运动学校每年输送到省专业训的运动员达10%,剩下90%运动员大部分能通过参加体育单招考试升入本科院校,学校还与体院签署了“3+2”办学协议,少数既不能进省队又未达级的运动员,可免试升入体院继续深造。“运动员升学和深造都有出,好多孩子抢着来我们学校。”学校负责人告诉调研组,经过4年打磨,承德市体育运动学校从学生不足70人,发展到现在的700人。
一上,调研组还考察了体育运动学校和全国唯一一所冬奥冰雪运动学校所在地———省宣化二中,和承德体育运动学校一样,这两所学校在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同时,并未放松学校的文化教育。
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副主任闫玉丰看来,专业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是我国体育人才培养的软肋,“承德体育运动学校的‘3+2’模式很好,解决了运动员的‘出口’问题。”曾获得世界羽毛球冠军的韩爱萍委员一直致力于从事青少年羽毛球人才培养,她对运动员的出问题有切身体会:“我一直在尝试体、教结合模式,培养员有一两个一技之长,再学习再就业,让运动员学生有更好的文化底蕴。”
在与调研组座谈交流时,和相关部门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体育人才匮乏的担忧,“既懂体育,又懂产业和市场的人才匮乏是全国普遍现象,在我们这表现更突出”,“体育部门需要一批懂体育、懂训练、熟悉岗位的专业人才,能否在一些专业的岗位用人方面给予特殊政策”……
马继龙委员认为,举国体制中培养的优秀运动员数以万计,但能奥运赛场的不过几百人,大部分运动员社会后,原有的体育优势没有得到发挥,国家多年的培养成本在无形中浪费掉了。他高度重视优秀运动员资源,“俄罗斯每四年奥运结束后,选拔优秀运动员送到国家外交学院培训,然后不断向国际体育组织输送,扩大话语权,我们在单向体育组织中的话语权很弱,人才匮乏是原因之一”。马继龙说,如何使这些有体育技能的运动员得到专门的培训,地方可以创造一些好的经验做法,运动员退役后,经过再培训进入体育产业,能给市场作出很大贡献。
王国卿认为,既要重视对教练员、运动员等专业人才的培养,更要加强对赛事策划、组织、运营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体育产业、体育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体校数量众多,市场上却没有足够的体育人才,这无疑是一种尴尬。委员们真切地希望打破长期以来对体育人才的狭隘认识,培养造就更多懂体育也懂产业的综合性人才,让朝阳产业真正迎来“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