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80后”海归青年的“找纱成网”之路
中新网常州9月7日电 题:一位“80后”海归青年的“找纱成网”之路
中新网记者 唐娟 孙权
见到顼栋是在常州武进区的一间老式厂房里,黑框眼镜、POLO衫、运动鞋,一副阳光男孩形象,这位1983年出生的年轻人,自言差点成了一个“屌丝”。“我觉得‘屌丝’没什么不好,互联网行业是‘得屌丝者得天下’。”顼栋这么说着,便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个海归富二代,到自主创业,打造国内知名纺织业全产业链电商交易平台——找纱网的心路历程。
不愿承父辈荫泽 海归“富二代”执意创业
顼栋2010年回国之前,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读经济管理学专业。彼时其父顼同保经营的“顶呱呱”彩棉已是国内知名品牌。
然而顼栋回国没多久,就着手准备改造父亲的产业。不仅寻思着卖掉纺织设备,更准备大刀阔斧地将父亲打拼下来的产业进行“整容”。
这在外人看来,怎么都像个“败家公子”的行径。然而顼栋却有自己的道理。
“我刚回国时,看到父辈还在赚着传统产业的‘辛苦钱’。”谈及2010年自己回国准备创业时的情形,顼栋记忆犹新,“当时有个做印染的车间,走进去眼镜上都是一层雾气”。
“也不是为了创业而创业,按照当时家里的条件,我应该算是‘富二代’吧。”顼栋笑称,当时回来创业并不是脑门子一热,“因为我是学经济出生,当时国内的纺织行业,特别是纺织加工业这块,已是微利,每年挣的钱发发工人工资,所剩无几。不能蛮干,而是要解放思想,创新找出路”。
在此情况下,顼栋积极劝说父亲顼同保,变卖家中纺织产业生产环节的一些设备及厂房,全力以赴开展基于纺织行业的电商服务。
顼栋说,从劝说父亲放弃过剩产能,到打造轻资产矩阵。他用了五年时间。
而在这五年中,顼栋打造了“找纱网”独立的纺织原材料电商平台,延伸了“顶呱呱”品牌产业链,耗资几千万拿下十几个国际知名品牌在国内的代理权,这一系列“自选动作”为集团带来了不菲的回报。
很多人想不到,一线城市里许多受人追捧的国际品牌,就来自于常州一个不起眼的小车间。“目前而言,我们企业的收益中,创新而来的收益占大头。”顼栋介绍,目前该公司旗下仅一个专门从事电商的小LOFT,一年的产值也达到了2个亿。加上代理品牌所得的快钱,创新收入在整个集团中举足轻重。
为情怀去而奋斗 打造B2B垂直电商平台
“美国有个30万人口的小镇Greensboro,全球60%的运动品牌来自这个小镇,比如lee、JanSport、TheNorthFace、Timberland、Nautica等品牌,都是这个小镇所有。”顼栋感慨,一个仅30万人的小镇,竟然拥有这么多世界大牌,更令人诧异的是,这些品牌均是在全球各地代工,小镇本身并不从事生产。
“大宗产品的生产永远不是稀缺资源。”顼栋说,我们找纱网就是打造中国的纺织行业稀缺资源的公司,我们的宗旨就是服务纺织行业,大大提升行业的交易效率,大大降低行业的交易成本。从轻模式、快模式起步!
顼栋自称是个有情怀的人,父辈三四十年的纺织企业,什么大风大浪都经历过,自己也是从纺织行业经济低谷进入的,但其依旧未放弃“情怀”二字,于是他四处奔走,找合伙人,筹钱合伙儿创办了纺织行业的垂直电商“找纱网”。
“多年来,纱线行业由于信息不透明、产能供大于求、销路不好找、各地办事处成本剧增以及管理效率低下,导致纺纱厂与中间商、纱线贸易商与织布厂之间严重信息不对称,不仅阻碍了终端产品的流行,也致使纱线生产商之间同质化竞争严重。”顼栋说,创办B2B垂直电商“找纱网”并不是突发奇想,“找纱网”立足供给侧改革,就是致力于帮助业内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有效供给。只有给行业解决了痛点,带来了价值,找纱网才能在行业有立足之本,做成一个稀缺资源的公司。
作为一个为纺织品原材料纱线买卖双方提供交易平台的电商公司,找纱网于2015年6月在北京市朝阳区正式成立。该平台引入互联网技术手段和创新思维,使用互联网的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融合纱线行业的业务难点和痛点,完善“互联网+纱线”新型业务的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生态体系,帮助传统纱线企业转型升级;同时免费提供海量的纱线信息,并精准匹配供需双方需求,还提供全程跟踪保姆式服务,为纱线供应商、贸易商及面料厂商提供全面的信息化数据,免费撮合双方交易。
不避讳被称“富二代” 坚信自我能成功
“‘互联网+纺织’不仅仅是帮助企业打开销路,更重要的是能带领企业转型,寻找新出路。找纱网能够改变纺织行业的供给关系,也希望为中国纺织行业发展尽一份力。”采访结束前,顼栋说,在纺织行业家庭长大的自己,难免有别人不可理解的情怀,但父母给的只是背景,自己打下的才是“江山”。
“我不介意别人叫我‘富二代’,即使我不承父辈荫泽,我一样能成功,不是现在,就是五年后,再不然就是十年后。”顼栋说。(完)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