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快播案,法治应该成为大赢家
快播“涉黄”一案,北京海淀法院通过互联网主动进行司法公开,运用视频直播技术对该案件审理过程进行全程直播,将 “一刀不剪”呈现在网友面前,让本案迅速成为2016年“互联网开年第一案”。
官媒“开撕”,舆论打了鸡血,几位辩护人也在一夜之间成长为“网红”。“语录、段子、唇枪舌剑、法理、狡辩……”再好的律政剧似乎也编不出这么好的剧本。隐晦、灰色的文化生态里,“涉黄”的快播出事的时候,没有几个人公然替它 “喊冤”,即便知道提供色情视频的不只这一家,但快播的辩词从来没有像这一次在法庭上如此有“底气”。
以至于公诉方自认为有力但略显粗糙的证据被列举出来后,都会被辩护方用更为细节和机智的方式回击。就算专业的互联网技术确实有门槛,但在法律法理等专业素质上,庭审的检方和法官都不能令人信服。
司法公开是躲避和杜绝暗箱操作的最好手段。通过互联网让广大群众成为执法的监督者,这就是互联网的倒逼法治创新。
一个快播案庭审,懂不懂法律的民众都在围观,看似简单的直播,却远胜过了N次的普法教育。敢于“自报家门”的庭审即便出了丑也有点赞的理由,不“遮丑”更没有“避丑”,这样的司法信心是敢于将棘手案件晒在阳光下的难得进步之举。
愤怒归愤怒,情感归情感,法律的还归法律。法律强化这个东西,会在娱乐化和情绪化都退却之后历久弥新。看热闹的不怕事大,相信法院的公正判决也不在热闹。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任何突破法律底线的行为都应受到制裁。这跟法庭上的辩词多么犀利精彩没有关系,跟庭外多少人亢奋狂欢更没有关系。
快播案所暴露出来的不仅是法官专业素质的问题,还有新技术带来的网络监管,司法落实、企业经营等一系列难题。
透视这场舆论大战背后,民意与司法、技术与法律的冲突,足可为网络时代的司法实践提供一个生动的样本。立法和司法如何应对突飞猛进的互联网发展?如何让网络技术既便利生活又无损于社会善良风俗? 快播案已经在网上聚集了众多的摆脱单一情绪化的专业讨论。有来自法律界的探讨,也有来自网络技术人士的分析,这一切都得益于法治进步和技术发展的正确态度,也将使通过个案推动法治进步成为可能。
多年以后,也许人们还会隐约记得这个叫快播的公司,却未必记得它“红极一时”的理由。真正会让民众受益的是“今日”快播案庭审所带来的法治透明和网络监管的进一步完善,法律需要在舆论中融合最大公约数的民意,并用这种民意指导滞后的法律法规的调整和对新技术革命的法律底线设置。那个时候的掌声无需多辩,公道自在人心。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