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清明将至 如何处置逝者的社交网络账号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张阳】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将至,又到了人们集中缅怀逝去亲人的日子。除了传统的祭祀方式之外,近些年来网上的祭祀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悄然出现,而随着社交应用的发展壮大,如何在在社交网络缅怀逝者的问题也就顺理成章。
如今除了年轻人之外,很多老人也有了自己的社交网络,除了老人日常也会发一下照片,心情之外,更有甚者社交账号里还会有财产等问题,那么一旦老人百年之后,账号如何处理呢?这个事情记者认为对于年轻人来说可能更加重要,因为相比老年人来说,年轻人的社交网络工具更多,使用也更频繁,功能也开通的更丰富,毕竟没人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临。
绝大多数受访长者认为,社交媒体上留存的图片、文字、资金,如果后辈喜欢,都可以作为遗产留给他们。而相比之下年轻人却鲜有人想到过此问题。但是无论长者还是年轻人,最担心的还是这个继承的手续会不会很繁琐。
同时也有老年人表示,很多老朋友老同学都逐渐离世了,但是因为身体原因等其他原因,不能亲自去参加葬礼或者扫墓等,如果社交媒体上有这样的功能,就可以在社交媒体上进行这样的仪式。
亲友该如何处理“去世账号”?腾讯公司表示,账号将依据用户协议和法律法规处理,用户遇到此类情况,可以通过客服渠道和公司联系进行相关申诉处理。
对这种情况,国外社交网站因为发展的更为成熟一些,显然也更完善一些。比如Facebook不会自动删除死亡用户档案,而是将死亡用户账号变成“纪念版”账号,允许用户在用户资料中指定“去世后联系人”,由联系人在用户去世后管理其账号,一旦该联系人张贴最后的信息,这个账号将成为去世者的纪念地。这意味着该“死亡账号”不能再添加朋友,但人们可以在这个页面上发表悼念信息。当然,用户也可以选择在去世后彻底删除自己的账号。
不仅如此,当遇到重大事故和灾难事件时,社交网络还会开辟专门的悼念页面,供民众进行在线凭吊,缅怀逝者,表达哀思。
依据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等相关规定,账户等数字信息属于个人信息,而非物权法上的个人财产,为此,对于社交账户等数字信息能否继承尚存争议,需要国家出台法律予以明确。
律师建议广大网友要养成备份网络信息的习惯,同时亦可以将社交账户的账号、密码等信息写入实体遗嘱,以确保社交账户余额等网络财产的安全。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