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体育科技

穷县办成大教育—临县大投入大手笔打造教育惠民工程纪事

  • 来源:互联网
  • |
  • 2017-08-2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投资3个亿、以全新的办学大手笔打造的高级中学,令人感慨万千!”近日,省市代表视察组深入临县开展教育专项视察活动,通过实地查看代表们都对该县大投入大手笔打造教育惠民工程的举动赞口不绝。近年来,临县始终“科教兴县”战略思想,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加大投入、狠抓基础、优化师资、提高质量,探索走出一条贫困大县也能办民满意的大教育成功之。

  “打工也要读高中,不读高中做。”走进临县,读书改变未来的观念已深深植入这个国家级贫困大县的百姓心中。曾经的临县,是个出了名的贫困大县,教育落后同样出了名。该县历届县委、县决策者们都有这样的共识:临县穷,穷在教育;教育差,人口素质也差;素质差,致富水平也差。考出一个大学生可以带动一个家庭脱贫致富!基于此,县委张建国说:“临县要实现大发展必须大抓教育惠民工程,规划超前、质量第一、标准一流的发展,积极探索具有临县特色教育的新途径,着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发展新跨越。”而有着同样感受的县长李双会则说:“在临县这样的贫困大县要办民满意的教育,就要有勒紧裤带抓教育的决心,举全县之力,始终教育优先发展地位不,加大教育投入,将学校建成最安全、最放心的场所。”

  县委、高度重视教育的举动,体现了远瞩、对历史、对后代负责的态度,该县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四大班子共同抓、全县上下齐心抓教育的可喜局面。每年在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优先教育经费的投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升教育装备水平。2010年以来,该县在校安工程基础上,投入8974万余元,实施了总面积达38712平方米的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中小学校舍维修、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食堂建设等项目;投入5597万元,实施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农村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等项目,新建、改扩建总面积达54700平方米的幼儿园(附属园)100所,幼儿入园率达到77%;投资1800余万元用于教学装备建设,装备了临县远程教育中心机房、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机房,进一步提升了该县教育信息化水平;投入3000多万元,县一中新建了2000多学生共用餐厅、标准化的塑胶操场、300多位水冲式学生厕所,装备了10个标准化理化生实验室、2个通用技术实验室,安装了网络系统,实现了“多班班通”,添置教研电脑100多台,新增图书4万多册,从而大大改善了学校多年落后的办学条件。特别是为缓解多少年来普高“上学难”的问题,斥巨资3亿元历经四年建设总面积达16万平方米、可容纳120个班级、6000名学生的30轨制高级中学于去年9月1日投运,县财政仅去年就给学校投入1500万元资金,打造成全县人民满意的一所现代化高级中学。

  “这是一片播撒知识的海洋,我们的梦想从这里起航”走进临县黄白塔、青凉寺寄宿制小学和东峪幼儿园,令人都能感受到学校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特色化办学带来学校教学水平的全新发展。正在下乡检查基层教学工作的县教育体育科技局局长王海平告诉说:“2011年以来,全县本着合理设置、优化布局、充分利用、提高效能的原则,分步利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学校布局优化调整,由457所中小学校优化调整为235所,使教学设施、教师资源、管理团队得到整合优化。”

  “努力办民满意教育,就必须以质量为中心,以提质、优化、和谐为目标,推进基础建设、均衡发展、创新、队伍建设、和谐稳定五大重点工作,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分育的副县长赵如宁深有感触地说。全县狠抓教育教学管理,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范了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秩序。近年来,全县严格按照《临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20142017)》,控制班容量,规范升学、招生秩序,落实划片、就近、免试入学政策。统一了义务教育学校作息时间。清理整顿了无证幼儿园,促进民办幼儿园规范、有序、健康发展。推动教育内涵式发展,出台了以教学为中心、以能力为重点的课堂教学指导意见,积极推动育人模式。先后组织开展小学学区、初中学校联合体教研活动40次,开展示范讲课150节、专题15讲,参加教师2800余人次;狠抓教师队伍管理,2013年,全县新招补充教师75名。去年,选拔特岗教师169名,招聘高中教师64名,全部为硕士研究生及其以上,充实了教师队伍,优化了队伍结构。同时,认真实施国培计划,累计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及管理人员238人,信息技术、理化实验、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科教师280人。特别是整顿教师队伍,严格队伍管理,实行教师全员竞聘上岗,全县有61人分流到缺编学校任教,自行辞职29人,返岗124人。

  优化调整布局结构,狠抓教育教学管理,使全县办学条件、教育管理、教学水平有了大幅提升,开创了教育教学工作新局面。2014年,全县高考二本以上达线人,创历史最好水平。中考500分以上1119人,其中600分以上60人,名列全市前列。

  关爱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他们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学。为做好这项工作,近年来,县教育体育科技局积极落实惠民政策本着公开、、公平的原则,接受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的监督,使全县广大贫困学生真正体会到党的温暖,社会的关爱,得到社会人士的一致好评。全面落实各项教育资助政策,全县20122014年累计资助贫困幼儿3975人次,发放资金198.76万元。小学寄宿生标准1000元/生/年“一补”享受人数达7050人,比例达到100%。初中寄宿生标准1250元/生/年“一补”享受人数达到2166人,小学寄宿生交通费标准300元/生/年,享受人数达到7050人,比例达到100%。高中1583名学生享受每人每年1500元的助学金,2310名中职生享受职业高中全免费。另外,落实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4129.8万元,7276人享受。据统计,2014年全县共落实教育资助资金6100万元;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县实施食堂供餐学校68所,供餐学生2.2万余人,实施企业供餐学校22所,供餐学生1.7万余人。(本报通讯员 刘生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