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奥小将半年不回家 媒体:说好的"淡化金牌"呢?
27日,青奥会最后一个比赛日。奥体中心游泳馆,中国小将杨昊和瑞典姑娘昂内丝·亚历克西乌松搭档,参加混合跳水比赛。
赛后,记者问他们青奥会后怎么安排生活,两个人的回答大相径庭,值得玩味。
昂内丝不假思索地说:“好好玩咯。”18岁的昂内丝已经上大学了,她最喜欢的地方是动物园和大商场,跳水是她的爱好,每周会有两三次训练课。她告诉记者,虽然比赛成绩并不好,但是她已经感到满足,“因为我是个业余运动员,能在青奥会上比赛已经非常开心了。”昂内丝说,她很想去南京市区好好逛一逛,吃点好吃的东西。
杨昊也松了一口气,青奥会终于落幕了。他此前已经拿到了男子3米板和10米台两个项目的金牌,“可以回家了,很开心。”他轻轻地说。
杨昊是这次青奥会中国跳水队唯一的男选手。16岁的他内向寡言,同样来自陕西的中国跳水名将田亮是他的偶像,他未来的职业目标只有一个——成为世界冠军。
杨昊在接受采访时,始终把家乡和祖国的荣誉放在第一位:“能为陕西夺得青奥会上的首枚个人金牌,这是我的荣幸。”“很高兴,我能为中国拿到两个冠军。”为了确保这两枚金牌,陕西省游泳运动管理中心派出专人陪同、督战。
杨昊的爸爸、妈妈则躲在赛场的角落里偷偷看儿子比赛,杨昊的父亲杨钧说:“孩子不容易,小小年纪就走南闯北。虽然我们经常打电话,电视里也时常能看到他比赛的身影,但还是挺想他的。”杨昊说,为了备战青奥会,队里规定封闭训练,他已经有半年多没回家了。昂内丝把跳水当作自己的兴趣,杨昊把参加青奥会视作国家的荣誉,他为此付出的,是自己的学业和与家人相处的时光。
国际奥委会把青奥会定义为“青年人交流的盛会”,不设金牌榜,“屏蔽”世界纪录、洲际纪录,青奥会秉承着创办时“淡化金牌”的初衷。大多数前来参加比赛的孩子,或许把青奥会当作一次难得的实践和体验。相比之下,在没有金牌榜的青奥会上,杨昊用半年的“封闭训练”换来一枚“沉甸甸”的金牌,真的值得吗?
(本报南京8月27日专电)本报记者 龚洁芸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