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体育新闻

风浪与迷雾中的獐子岛 将走向何方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11-2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獐子岛作为大连市的一座附属岛屿,没有因为丰富的海洋资源、旅游资源而声名鹊起,却因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獐子岛集团”,002069.SZ)屡屡成为社会的舆论焦点。在5年时间内,獐子岛发生了三次扇贝“跑路”或死亡事件,“扇贝跑了”也一度成为了网络热搜词。

  11月11日,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獐子岛集团)发布公告,称扇贝“大规模自然死亡”,平均亩产约3.5公斤,亩产水平仅为前十个月平均亩产的八分之一。近年来屡次发生的扇贝“跑路”或死亡事件,让外界对这个海中小岛充满了疑惑和猜测,而獐子岛上的居民对屡屡发生的“天灾”也是充满了忧虑,为何昔日一座为大自然所馈赠的“海底银行”成为了周边沿海地区唯一的“受灾地”?

  流言中的獐子岛

  距离上次“扇贝死亡”事件仅仅过了一年,獐子岛集团再次宣布,在养殖海域的扇贝出现大面积死亡。

  在东獐渔港港口,受当日海上大风影响,獐子岛集团的捕壳船全部停列在码头一侧。“现在的这个时候,除了记者也没人会到这个码头来了。”一名岛民向记者坦言,岛上的人都知道海里的扇贝没了,但具体什么原因,谁也不清楚。

  11月11日,獐子岛集团发布公告称,价值3亿元的扇贝突然死亡。消息一出,资本市场一片哗然,距离上次“扇贝死亡”事件仅仅过了一年,獐子岛集团再次宣布,在养殖海域的扇贝出现大面积死亡。

  “捞上来扇贝是真的死了,这都是我们亲眼所见,但具体是什么时候死的,我们就不知道了。”一名在东獐渔港附近的渔民告诉记者,“最近一亩海里只能捞上几斤活扇贝,说是死了九成以上一点也不为过。”

  对于扇贝是什么时候死的,獐子岛集团董事长吴厚刚在11月14日面对媒体质疑时表示,“扇贝是刚死的。”同日,獐子岛集团和相关部门组织相关专家登岛调查,16日,相关专家结束调查。19日晚间,獐子岛集团发布公告称,根据专家组的调查显示,扇贝是近期死亡。

  扇贝死亡的原因众说纷纭,但岛民们有目共睹的是,在去年播苗之时,播苗船只明显少于往年,“前些年,公司的三四艘船加上外来的一两艘船播苗要好几天,去年一共就只有公司的两艘船播了两三天就完事了。”

  自2017年第一次“扇贝死亡”事件发生后,根据獐子岛集团公告,公司已经将扇贝的养殖规模从234万亩降低至60万亩。扇贝的投苗面积从2012年89.43万亩减少到2018年的32.25万亩。在2019年1月~10月,由于未到投苗时节因而暂未投苗,但采捕面积仅有17.8万亩,而在2012年的采捕面积为80.82万亩,2017年的采捕面积为60.7万亩。

  在位于东獐渔港的贝类加工中心,獐子岛集团的全部捕捞船已经停止作业,但仍旧有货车在装卸货物,根据周边居民的介绍,本地的捕捞船的捕捞已经满足不了工厂的生产需求。

  “外来的扇贝送至此加工生产已经有大半年的时间了。”岛上一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这些扇贝来自山东以及周边岛屿,实际上獐子岛集团购买外来的扇贝再加工其实完全是在亏钱运转。“现在獐子岛集团在岛上的资产也处置了一些,其中包括一艘运输船和若干捕捞船,有部分资产包括运输船是抵押(转卖了)给了海洋岛(临近的一座海岛)的一家公司。”

  对于亏损运转贝类加工厂以及处置资产的说法,记者试图向岛上公司负责人和董秘办方面求证,岛上负责人表示一切对外口径由董秘办负责,记者来到獐子岛集团办公所在地的大连富力中心,工作人员却以董秘不在工位为由拒绝接受采访和回应。记者尝试向獐子岛大股东实际控制方獐子岛镇人民政府了解公司现状,但镇政府方面表示不便接受采访予以回绝。

  岛民的忧虑

  “在獐子岛集团公司上班已经很难维持开销,而岛民在岛上的就业机会寥寥无几。”

  “在2014年獐子岛集团首次出现冷水团事件之时,岛民还是愿意帮助公司挺过难关的,但现在经过这么多事以后,大家的想法也都不尽相同了。”獐子岛上的一名居民告诉记者。

  根据该居民介绍,自獐子岛1956年成立人民公社以来,獐子岛的海洋资源就一直集中在公社手中,1992年在人民公社的基础上成立了獐子岛集团,成了岛上唯一的经济支柱。据《獐子岛镇志》记载,1980年,獐子岛捕渔业的经济收入已达到1736万元,其中纯收益超过900万元。到2000年,獐子岛镇总收入6.79亿元,纯收益2.1亿元,人均收入超过10000元。而当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6208元,农村人均收入2229元。獐子岛也因此获得了“海上大寨”“海底银行”的美誉。

  “岛上的渔民只能到远海进行捕鱼作业,在岛上能望及的养殖区域都是被獐子岛集团所承包的,镇上以及人民政府主要收入来源其实都是獐子岛集团所支撑的。”岛上一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獐子岛镇政府作为獐子岛集团的大股东以及实际控制者,实际上将这片海域使用权以很低的价格予以了獐子岛集团。

  记者注意到,在2018财年,獐子岛集团支出的海域使用金仅为15444元,但獐子岛集团却将超过1618万亩的海域使用抵押权换得了超过14亿元的短期借款。海域使用金指国家以海域所有者身份依法出让海域使用权,而向取得海域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收取的权利金,根据财政部、国家海洋局印发的《关于调整海域、无居民海岛使用金征收标准的通知》规定,獐子岛所属的长海县为四等海域级别,由于獐子岛所使用的海域为开放式养殖用海,因而征收费用全部由当地政府制定。

  根据多名岛民的说法,在往年,獐子岛都会向岛民分发补助。“以往每年的7月和年度都会发放补助,但也并不是说按照当年的业绩来分红,只是按照人口和年龄来发放补助。”镇上居民告诉记者,往年每年每人能分到2000元钱,60岁以上的老人发3000元,80岁老人发4000元,自獐子岛上市以来每年如此。“按照岛上符合要求的本地人口推算,每年光发放的钱大概就有2000万到2500万元左右。”但显然目前岛民的补助已经受到了影响。“第一次停发是在2014年,也就是冷水团事件发生后,其实事件发生后居民都理解公司的状况,甚至愿意集资帮助公司渡过难关,但随后公司的各类事件频频发生,一直到现在,除了2016年减半发放了一次补助外,岛上再也没有发放任何补助。”

  虽然生活补助是以当地镇政府的名义下发的,但岛上的居民也都清楚,这些钱都是由獐子岛集团所出,“往年镇政府将公司分红而来的钱再下发到居民手上。”一名岛民告诉记者,“但现在本土居民不但收不到镇政府这些补助,反而要求外来迁入户籍的居民补交一系列费用。从1956年以后迁入的居民为界限,从出生年月开始计算,一年补交700元钱,很多被征收对象一次性要求补交近万元。”

  对于在獐子岛集团工作的岛民来说,目前形势同样不容乐观。“其实,獐子岛集团之前还是不错的,岛民也都愿意在公司工作且感到自豪,公司的各类福利社保都非常齐全,但随着各类事件的爆发,公司职工的薪水也降到了最低水平。前几年,一名工人的工资大部分是在3000元到4000元左右,而现在平均每月只有2000元月薪。”一名岛民表示。

  对于獐子岛目前的状态,接受采访的岛民都表现出了深深的忧虑,在獐子岛集团公司上班已经很难维持开销,而岛民在岛上的就业机会寥寥无几。“除了獐子岛集团以外,岛上就仅有几家远洋的渔业船和公司,岛上的海洋资源几乎被獐子岛公司掌握,外来的公司无法插足,渔民想申请海域养殖也无可申请。”

  獐子岛走向何方?

  “之前大家都说獐子岛海底下最少躺着几个亿(海洋资产),现在谁也没有底气说这话了。”

  据了解,每年11月中旬是扇贝苗播种的季节,但在记者登岛时,獐子岛集团的播种作业却并没有开始。“现在扇贝死亡的原因还没查明,所以暂时停止播苗工作。”一名獐子岛生产培育基地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岛民同样透露出了担忧:“这些海产品的播苗和种庄稼是一样的,过了这个节气再播种成活率就会出现问题,他们(獐子岛集团)明年的收成还是个难题。”

  在回复深交所的关注函中,獐子岛集团方面回应,在獐子岛海域还有各类土著养殖品种,因而扇贝的问题不会对公司产生致命影响。对于深交所针对獐子岛集团的经营是否已经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獐子岛集团的回复为“拖网会对增殖区海底环境产生一定的改变,但是经过相应的恢复期,相关指标又可恢复到之前水平”。

  对于扇贝的打捞办法,东獐渔港的一名渔民告诉记者:“扇贝都是在海底生活,捕捞船就是将一个类似耙子的拖网下放到海底的海床上,然后船只进行拖行,这样‘耙子’所到之处的扇贝都被耙到网里。同样,所到之处的海床也被‘耙子’翻了一遍。”“对海底环境肯定是有影响的,扇贝的食物就是海底的藻类,他们破坏了藻类的栖息地,扇贝当然受影响了。”

  面对深交所对长远发展的质疑,獐子岛集团回复称在外地设有多家子公司,可以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提供多元化的保障。根据天眼查显示,獐子岛集团除了在大连本地设有养殖公司,对外在福建、山东、云南等地设有养殖的子公司,其中,山东的多家子公司也从事扇贝、海参养殖的经营。

  虽然獐子岛集团在外地的布局可以在资本市场为自己争取一些认同,但对于獐子岛的居民来说,接连的“天灾”让獐子岛的海洋资源呈现出迅速枯竭的状态。

  在8月份,深交所曾问询獐子岛集团在禁渔期捕捞海参的情况。獐子岛集团对此发布公告回应称,的确于8月海参夏眠期采捕,但采捕的海参是公司海洋牧场增养殖模式下的主要品种之一,即投入苗种,人工增殖生产。有养殖户却告诉记者:“海参是在11月份才打捞,夏季是不适合海参打捞的,海参怕热,夏季相当于‘休眠期’,这个时候的海参个头很小,卖不上价格。”记者走访了岛上的商户,商户们普遍表示獐子岛集团的渔业早已大不如以前,“现在打上来的海参明显比以前的短得多”。

  对于獐子岛集团8月份补参的消息,周边的商户早就有所耳闻,“据说是为了回流资金,所以海参还没长大,提前打捞。”对于獐子岛公司的此种作业方式,港口的居民却似乎并不奇怪,“养殖扇贝丰收的时候,扇贝的贝壳有手掌心大小,捕捞小扇贝一般都会扔回海里继续养殖,今年捞上来的扇贝就无论大小一律拖上岸了,一般养殖的扇贝也是周期性地捕捞,后来公司的船就常态化地捕捞,据说也是为了满足生产的需要。”

  “之前大家都说獐子岛海底下最少躺着几个亿(海洋资产),现在谁也没有底气说这话了,獐子岛还有周边的渔船早就去远海捕鱼了,獐子岛水域究竟还有多少资源谁也说不清了,只知道獐子岛公司的捕捞船捕上岸的东西越来越少,越来越小。”东獐渔港的渔民告诉记者。

  “在二十多年前,獐子岛的繁荣曾吸引了大量周边地区的人民上岛生活工作,岛上也迅速建立了各类生活配套设施,我也是在二十多年前来到獐子岛的,獐子岛虽然不大,但是公交、学校、医院、供暖都配套齐全。”

  一位岛民告诉记者。但对于岛上的居民来说,目前在獐子岛集团供职已经不是最好的选择,由于獐子岛集团经营状况大不如从前,薪水减少、人员招聘减少,使得岛上的居民很难享受到獐子岛集团所带来的红利。

  在渔业方面,居民去当地和临岛的捕鱼船工作,虽然船员的薪水不菲,但由于工作本身危险且非常辛苦,很多年轻人不愿参与只能离岛寻找工作。“海洋养殖资源全部在集团手中,岛上居民也只能靠垂钓旅游业获得外来的收入,但北方的海岛旅游业季节性很强,在秋冬季仅仅有大连附近区域的钓鱼爱好者登岛,根本成不了大气候。”一名从事农家乐的居民告诉记者。“对于我们来说,獐子岛集团的问题不单单是扇贝死了这么简单,居民对獐子岛的信任也如同海底的扇贝一样飘忽不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