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8家医院,第二期东莞市卒中急救地图发布,抢救病人更及时!
脑卒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风”。在我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卒中,且很多患者发病后无法准确判断哪些是能够提供规范的急诊溶栓、取栓治疗的医院,很多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今日下午,“东莞市脑卒中急救地图(第二期)”在大朗医院正式发布,地图新增了8家医院,基本形成覆盖全市各片区的脑卒中快速救治网络。
东莞市卫生健康局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东莞的卒中救治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静脉溶栓数量增长50%,绿色通道的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介入取栓得到更广泛的开展,卒中患者得到了更有效和快速的救治,显著减少了残疾和死亡。
卒中救治,“时间就是大脑”
急性脑卒中已成为危害国人健康的最大杀手,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根据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约有1100多万脑卒中患者,每年新发病例约250万,每年卒中死亡人数约110万,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沉重负担。
“时间就是大脑”,卒中患者的救治,关键在于急性期的治疗和管理,对于合适的患者,静脉溶栓或手术早期开通堵塞的血管可显著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一般溶栓治疗要求控制在发生脑卒中的3~6个小时,真正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的内涵。但对于很多人而言,并不清楚到底哪个医院能最快的溶栓。
早在2017年10月,东莞就已经公布了第一期脑卒中急救溶栓地图。东莞因此成为全省第二个发布“溶栓地图”的城市。通过120串联全市具备脑卒中急救能力的定点医院,形成一张精准高效的救治网,提供精准导航,让卒中患者能迅速找到距离最近的有静脉溶栓能力的医院,最大限度的赢得抢救时间,保证抢救质量。
急救地图进化到2.0版本
“溶栓地图”效果明显,作用强大:东莞市人民医院2018年溶栓例数达到了111例,东华医院达到了104例,康华医院为101例,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为92例,厚街医院为71例,这都有赖于“溶栓地图”在患者和家属心中的“生根发芽”。
而如今,另一张更大的“网”也已形成,“东莞市脑卒中急救地图”也进化到2.0版本,新增急救地图单位8家,总数达25家。这25家具备了静脉溶栓的技术能力。其中东莞市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厚街医院等7家医院具备急诊介入取栓能力。
今天下午,“东莞市脑卒中急救地图(第二期)”在大朗医院正式对外发布,新加入的8家医院分别是:大朗医院、黄江医院、大岭山医院、石碣医院、沙田医院、虎门医院、市第八人民医院、凤岗医院。加入“东莞市脑卒中急救地图(第二期)”后,这些医院起的作用将更大。
绿色通道显著减少死亡
“东莞市脑卒中急救地图(第二期)”是一张高效智能的地图,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无线信息化系统即时传输资料,病人还在救护车上,病情信息已经到达救治医院的卒中中心。而通过加强院前院内衔接,可有效减少延误救治的可控因素,以最大限度挽救患者性命。
目前在“东莞市脑卒中急救地图(第二期)”上的25家医院,基本覆盖了全市各个片区,在市区最为集中,东莞市人民医院、东华医院、康华医院、东莞市中医院都在其中;有的镇街同时有两三家医院上榜。
东莞市卫生健康局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东莞的卒中救治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静脉溶栓数量增长50%,绿色通道的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介入取栓得到更广泛的开展,卒中患者得到了更有效和快速的救治,显著减少了残疾和死亡。
东莞市脑卒中医疗质控中心主任肖卫民教授表示,有意向申报的单位,上交年度静脉溶栓或急诊介入治疗数据,质控中心将根据上报情况更新溶栓地图单位。
■点赞!中心平均DNT时间为74分钟!
2017年10月,东莞第一期脑卒中急救溶栓地图时,同时成立了东莞市脑卒中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今天下午,东莞市脑卒中医疗质控中心主任肖卫民教授介绍,2018年各卒中中心累计上报缺血性卒中病例3123人次,开展静脉溶栓治疗576例,反映各医疗单位绿色通道建设质量的关键指标平均DNT时间(脑卒中患者到院至开始静脉溶栓时间)为74分钟,开展急诊取栓/动脉溶栓高新技术治疗128例,均较2017年大幅增加。
东莞整体脑卒中诊疗水平也得到显著提高,东莞3所医疗单位:东莞市人民医院、第五人民医院、厚街医院顺利通过中国卒中中心联盟(CSCA)认证,被评为“综合卒中中心”,厚街医院获得卫健委授予“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市中医院则通过“卒中中心”认证。
肖卫民表示,卒中质控中心将继续贯彻落实东莞市卒中医疗质控数据收集及监控工作,促进各级医疗单位在脑卒中质控、急性卒中的治疗与预后、卒中中心建设和绿色通道建设等多方面形成统一认识,提高地区脑卒中的诊治水平,改善东莞卒中医疗救治质量的不平衡局势。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欧雅琴 通讯员 莞卫宣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