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体育竞技

银行业债委会机制助力“银企双赢”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9-1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新华社北京9月17日电 题:银行业债委会机制助力“银企双赢”

  新华社记者李延霞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为帮助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防止银行盲目抽贷断贷,监管部门推广债权人委员会制度,要求各债权银行金融机构一致行动,切实做到稳定预期、稳定贷款、稳定支持。

  记者跟随中国银行业协会在地方调研发现,债委会机制在帮助企业纾困脱困、保护银行债权安全、维护区域金融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金融安全的“稳定器”。

  一致行动 债委会机制有效稳预期

  从连续亏损、负债率高达150%、经营难以为继,到如今实现整体盈利、补发职工工资,山东肥城矿业集团改革重组以来,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这背后,银行业债权人委员会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受煤炭市场和历史遗留问题影响,肥矿集团改革重组前连续四年发生亏损。10家银行的99.5亿元债权面临信用风险。

  在当地监管部门指导下,农行山东省分行牵头成立了肥矿集团金融债权人委员会。“债委会的首要职能,是要做到债权行一致行动,求同存异,为风险化解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农行山东省分行副行长马景明表示。

  在风险化解期间,债委会经过3次债权人委员会全体会议、50次债权人联席会、41次与山东省有关部门和股东单位谈判会议,围绕清产核资、改革重组范围、成立新公司、担保等焦点问题进行反复磋商,最终达成债务重组方案。

  “以‘资产分拆+承债减息+股东增信’的创新方式,对肥矿集团债务进行协议重组,既最大限度保护了银行利益,避免了企业破产对区域金融环境带来的震荡,又推动了过剩产能去化,减轻了企业负担。”马景明说。

  “肥矿集团的债务重组探索了企业脱困新模式,创新了银企合作新路子。”肥矿集团财务总监薛允华说。

  随着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一些行业和地区的信用风险亟待化解。

  “我们积极发挥监管引领作用,督导辖区债委会分类施策、一致行动,密切配合地方政府处置化解重点企业风险,取得积极成效。”山东银保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截至2019年6月末,山东银保监局辖区共组建债委会1130家,银行机构通过债委会帮扶企业504家。

  分类施策 精准有效支持实体经济

  债委会机制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银行机构一致行动,在维护秩序不乱的基础上对企业状况进行判断,分类施策,确保金融资源精准有效地流入实体经济。

  山东银保监局按照“扶优限劣、区别对待、严控风险”原则,督促辖区银行业机构对债委会企业分类管理,集体研究确定增贷、稳贷、减贷、重组等风险化解措施。

  “我们对排查出的风险信息,指导属地分局、债委会积极对接地方政府,通盘考虑区域影响力、银行化解处置难度、担保圈影响等因素,将企业风险等级三分类,逐户制定完善风险应对处置预案或方案。”山东银保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在山东滨州,已组建的债委会通过续贷、转贷、转换融资品种、调整融资期限和利率等措施,对产品有市场、发展有潜力,但因资金链紧张暂时困难的37户企业稳定信贷。

  在实际运行中,如何判断和界定各类企业并不容易。“我们建立了债委会预备会制度,对面临复杂局面的企业,采用‘预备会’的形式进行会诊,引导各银行对焦点问题统一认识,做细、做实前期准备工作。”滨州市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王立华表示。

  各地正结合实际探索如何保证债委会协议的落实。“我们对已召开债委会且债权人协议生效的债委会企业实施备案制度,各债权行如果发生减少贷款比例、追加担保条件、查封、起诉等情况,要报银行业协会备案,切实维护债委会协议的严肃性。”王立华说。

  多方合力 从风险化解到主动防范

  债委会机制的有效运行,离不开政府、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等多方通力合作。

  “政府在化解金融风险中的主导协调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债委会机制在处置风险过程中,往往涉及多方利益,要依托政府整合各种资源,平衡各类债权人和企业诉求。”马景明说。

  债委会机制的运行中,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起到了搭建沟通平台,督导银行机构遵守债委会制度、落实债委会决议等作用。

  “我们按季度对全省债委会各类客户的授信状况、贷款数量、资产质量和风险敞口变化等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为监管决策提供参考。”山东省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张强表示。

  企业的内生动力是关键。专家表示,债委会的作用更多是确保债权人不盲目抽贷断贷,真正化解债务风险需要企业拿出改善经营状况和债务偿还的可行方案。

  专家表示,债委会机制对治理长期存在的银企信息不对称、过度授信等问题同样有效,可以成为长期的制度性安排。据了解,在一些地方,债委会的组建已不仅限于困难企业,作用已经从事后的风险化解向事中、事前的风险防范转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