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发布三年行动计划 努力使中小学生近视率每年下降0.5%
日前,我市发布《成都市推进中小学校卫生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基本形成体系健全、制度完善、规范科学、注重实效的学校卫生工作发展新格局,努力使我市学生近视率、患龋率、肥胖检出率的增长幅度得到抑制或逐步下降。据悉,市教育局还制定了我市中小学生近视率每年较上年下降0.5%的具体目标。
按照计划,我市将利用这三年时间使全市学校卫生工作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卫生工作条件总体达标,师资配备严格落实,培训全员覆盖;健康教育课时得以有效巩固,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健康素养显著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断改善,近视率、患龋率、肥胖检出率的增长幅度得到抑制或逐步下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推进;监测体系与舆情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学校卫生工作推进机制切实深化;基本形成体系健全、制度完善、规范科学、注重实效的学校卫生工作发展新格局。
健全机构 配齐人员
加强学校卫生工作管理,建立“健康副校长”工作机制。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普通高等学校以及日常在校生规模在600人以上的其他教育机构,应设置卫生室或保健室,应按学生人数600:1的比例配备校医或专兼职保健教师(卫生技术人员);寄宿制学校必须设置卫生室,必须配备校医;设置卫生室的学校应当按照标准配备医疗用品。落实专职心理教师配备标准,每所中小学(含职业中学)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教师;在校学生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中小学,参照国际标准1000:1的生师比,配备足够的专职心理教师。寄宿制学校要配足配齐心理健康教师,并加强对生活教师等服务人员的培训。
强化师资 完善保障
我市将严格从业人员专项资质,三年内完成全市所有学校卫生工作人员的资格培训,人员持证上岗。加强学校心理辅导员ABC三级资格培训,到2022年,新增A级资格心理辅导员100名,实现B级资格持证率提升10%,新增班主任C级资格持证率达100%,学科教师C级资格持证率达10%。将心理教师专业督导列入教师继续教育计划,专职心理教师每年接受专业督导不少于10小时。
保证课时 丰富载体
我市将进一步完善学校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让健康教育体现在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并注意健康教育与其他相关教育有机结合,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发健康教育校本教材。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利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设心理健康课,每班每学期不少于9课时;普通高中学校在“体育与健康模块I”或校本课程中开设,每班每学期不少于9课时,每学年计1.5个学分;中等职业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课课程体系之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每学期不少于10学时。
预防为主 规范流程
学校要严格执行晨(午)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隔离制度,环境消毒制度,不断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应对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教研部门应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防近视、龋齿、控肥胖、脊柱弯曲等综合干预措施,全面实施防近视、龋齿、控肥胖、脊柱弯曲等专项工作,使学生近视、患龋、肥胖、脊柱弯曲状况得到有效遏制。学校要严格落实食品卫生工作管理制度,坚持和完善食品安全管理、食品安全操作、原材料准入、索证索票、留样、餐厨具消毒、“五病”调离、食堂巡视、原材料采购及餐厨垃圾处理公示、食品溯源、食堂信息公示等各项食堂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工程,推动学校食堂管理更加规范、透明,积极确保食堂供餐质量。
加强体锻 落实监测
学校每天上午要统一安排不低于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并确保活动质量;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每天出早操。继续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的形态、机能和其他身体素质等进行测试与评定,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探索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大数据平台,为学生开具个性化“健康处方”。严格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使青少年学生每年都能进行一次规范健康检查,设立学生体检专项工作经费,并根据情况适时调整项目;建立异常体质学生专项档案。
预判风险 完善防控
各区(市)县要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风险防控的指导和监督,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家长、第三方专业机构等多方参与的学校卫生风险管理机制,形成包括安全教育培训、过程管理、保险赔付的学校卫生风险管理制度。各学校要制定和实施卫生安全管理工作方案,加强对传染病疫情、食品卫生安全、饮用水安全、体育锻炼安全的管理,做到制度健全,责任明晰,流程优化,管理精细,预案有效,进一步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应对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运营成都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公益热线962028,组建专业心理咨询团队,为全市中小学师生及家长搭建沟通平台,提供优质的心理咨询服务。记者 周波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