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七个月北京文化产业收入6803.7亿元 同比增长9.3%
今年前七个月文化产业收入6803.7亿元 同比增长9.3%
伴随着新中国70年的辉煌发展历程,北京市文化建设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昨日(2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文化建设专场,市文旅局、市文物局、市广播电视局和市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中心负责人亮出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组成绩单。
各级公共文化设施达7131个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曹鹏程介绍,十八大以来,北京市出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1+3”政策措施,建成了市-区-街乡-社区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公共文化设施达到7131个,形成了一刻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公共图书服务、文化活动、公益演出三大公共文化服务配送体系,精准对接市民文化需求。
数据显示,1978年北京市8个市属艺术院团演出总场次1992场,国内观众294万人次,演出收入只有55万元,到2018年,全市139家营业性演出场所全年演出达到24684场,平均每天上演近70场,吸引观众1120万人次,演出收入17.76亿元。
非物质文化遗产走上国际舞台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曹鹏程介绍,北京制定了非遗条例,推动非遗活态传承,建立15个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推动认定了126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73个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走上国际舞台绽放魅力,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4年APEC会议、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2019世园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国家重大活动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的对外文化交流始终积极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推动与各国各城市文明交流互鉴,展示中国文化魅力,促进民心相通。除了配合外交重要时间节点、重点工作需要外,还组织开展了多类型的文化交流交往活动,主动讲好中国故事、北京故事,增进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全市平均每年举办展览600余项
随着博物馆策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全市平均每年举办展览600余项、活动逾千次,年服务观众超过5000万人次。市文物局凌明局长介绍,十八大以来,北京颁布实施文物相关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共9部,地方标准14项。同时,北京的文物保护资金投入逐年加大,十八大以来市级财政拨付文物保护事业经费累计达52.80亿元,项目2096个。
此外,2012年至2018年,北京市配合城市副中心、世园会、新机场、冬奥会等国家及市级重点工程,完成各类考古勘探工作1700余项、勘探总面积达2亿多平方米,相当于把整个北京三环以内都勘探过一遍;考古发掘500余项、发掘总面积约60万平方米。发掘和保护各时期、各类遗迹16000余座,出土文物共约31000余件(套)。
“投贷奖”累计支持项目1354个
本市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快速增长。市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中心负责人董殿毅介绍,2019年1-7月,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实现收入6803.7亿元,同比增长9.3%。今年1-5月,“文化+互联网”领域实现收入占文化产业收入的42.8%,北京已成为动漫游戏、自媒体、知识付费等新业态创业公司的聚集地。
近年来,紧密衔接“疏整促”专项行动,北京市积极推动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相关工作。从百年首钢到798,从郎园到751,工业遗存与现代文明相融相生,夜游博物馆、24小时实体书店、深夜剧场,还有不打烊的电影院、红红火火的文化综合体,正点亮整个“夜京城”。
为增强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北京市推出“投贷奖”联动政策,通过“政策+市场化平台+服务+生态圈”的模式,实现企业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和财政支持资金的无缝对接,在大幅提升文化企业融资成功率的同时,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截至2018年底,“投贷奖”累计支持项目1354个,支持金额7.95亿元,拉动投资700.82亿元,放大倍数达88.15倍。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