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田径世锦

2017中国马拉松产业风云会田径世锦赛视频直播

  • 来源:互联网
  • |
  • 2017-02-0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主持人]:2014年国务院印发体育产业“46号文件”以来,国内马拉松赛事呈井喷态势,2016年汹涌澎湃,持续升温的马拉松热,被人们看作是中国体育产业的富矿。事实是否如此呢?下面让我们进入今天第一个分论坛,主题是马拉松,体育产业的富矿?[14:59]

[谭杰]:第一个问题问水主任,其实最近有一个新闻,中国田协也在宣布要推出今年中国大满贯,未来有洲际大满贯,我想问的是,通过这些赛事,包括在推一些办赛标准,田协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也希望通过中国大满贯、亚洲大满贯,包括办赛标准,希望达到什么样的效果?[15:42]

[魏江雷]:特别感谢,论坛开始之前,我们再说两句。在座的三位主任,王主任、中文主任、鲍主任、王秘书长,代表着不同的领域,包括不同的管理的职责。今天首先第一个问题还是交给大卫主任,刚刚杜主任讲过2016年马拉松328场,2012年全国马拉松也就十多场,这几年过来,马拉松发展得非常快,和田协锐意进取、有很大的关联性,您能不能先评价一下今天马拉松运动在中国发展的状况?[15:02]

[主持人]:谢谢汪涌老师。首都跑团已经成为首都工作者,特别是热爱跑步的人特别向往的一个团体了。其实,刚才汪涌老师所说的,特别能代表我们现在推广健康跑马拉松、快乐跑马拉松的一个初衷。接下来是我们的主旨论坛环节。[14:58]

[李中文]:这个问题朱凯回答可能更合适,我也可以代表朱凯回答这个问题,人民体育是完全可以做这个赛事IP的,他想把赛事IP做得更大。当然,借助的力量,还是借助整个发展的,如果没有发展的大,可能也不会把IP做得多好、多大。但是借力发展,可能会发展得更快。[15:35]

[鲍明晓]:马拉松这个产业要发展,扩大运动参与是第一位的,按照新的理论去构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还有一个就是要尽量把它的这项运动的价值发布出来。今天是在人民网,我特别有感受。因为体育的价值,特别是运动项目的价值,很大意义上是这个运动项目的价值。运动项目不出去,就没有价值,所以足球、篮球,价值链最高的是在它的部分。所以,我们觉得,马拉松运动,今天人民网来组织这个活动,非常非常好。因为马拉松这项运动,如果作为产业链来构建,马拉松运动的产业链,的东西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能够把你的价值充分发掘出来,所以,我觉得,这几点是应该关注的。[15:34]

[朱凯]:以上就是马拉松十大热词。除了这十个热词之外,我们还统计了很多的一些词,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比如,规则、牌、网络直播、越野、替跑、培训,这些词都出现在榜单中。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的马拉松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已经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我相信在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下,共同推动下,我们的马拉松事业一定会更加成熟、完善,我国马拉松产业也会朝着健康、快速的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最后借此机会,向现场的朋友,借助人民网直播的平台,向全国、企业、相关的朋友,邀请大家来参与到“人民体育健康中国”马拉松系列赛中来。谢谢大家。[14:50]

[朱凯]:借此机会,在这样一个大日子,也是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家庭里,我们通过大数据发布马拉松十大热词。十大热词也是通过人民体育联合人民网舆情监测室,通过大数据,针对的文章、微信、微博、等内容,采用大数据的计算方法,得到的2016年马拉松十大热词。2016年,马拉松出现频率是最大的。马拉松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也是多方位的维度。为勾勒马拉松的发展基本轮廓,我们选了其中十个具有代表性的热词。我们来看一下。[14:38]

[人民体育]:跑步运动在中国越来越火,大大小小的马拉松赛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跑步人数以及赛事数量的增长带动了国内跑步消费的发展。据统计,跑步以超过65亿元的消费将足球、篮球等热门体育项目远远地甩在身后,而这仅仅是中国跑者用于购买服装、跑鞋及其他消费品上的支出。[13:49]

[王品熙]:人民网,包括几位领导谈我们的马拉松有一千万人口,作为枢纽型组织,把马拉松如果能办好,我自己在想,它不仅仅带动了这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实际上营造了社会极大的健康正能量,辐射的全民健身,甚至奥运的拼搏,包括人格的魅力、体魄的健康和品质的塑造,远远承载了很多方面的文化。在这儿既是参与者,包括谭杰老师,包括陈妺老师,也是我们公园半程马拉松的形象代言人。今天很高兴,我们主任,给跑团颁发牌的时候,我看站在舞台上,很多熟悉的的朋友和老师,我也很欣慰,这2016为跑团给了三次小小的温暖,希望通过今天这个平台,再表达对我们跑团,对体育总会,和全民健身活动的采访和报道。[15:20]

[王大卫]:另外,我每次都在想一个问题,赛事是龙头,赛事也是社会各方面的反映。赛事的责任也非常重大,甚至起到了教育、、宣传的平台。但是,从产业角度来讲,我是希望除了做赛事,除了做跑其他的产业外,希望从年龄段上要下滑,就相当于足球进校园。杜主任提到田径的观点,其实,我们田径运动不仅仅是到了我们赛事的时候,我们才能教育,才能让大家来锻炼,我们能不能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把田径的马拉松文化,层面的东西到这里。所以,我们的产业,眼界可以更宽阔一些,大家的产业服务链,能不能做到小学去,做到中学去,做到大学去。[15:10]

[朱凯]:排在第二位的是“跑团”,今天也来了很多跑团的朋友。跑团应该都是我们跑者的家园,是连接跑者与社会的纽带。跑团的上榜,也代表着跑者正以新的面貌展示给国人。在跑团中,志同道合的人们用跑马这种独特的方式为社会带来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跑团的良性发展,也对于中国马拉松事业发展,我们认为具有非常非常重要的意义。[14:47]

[人民体育]:随着越来越多的跑者“诞生”,中国的马拉松市场潜力巨大,马拉松产业发展也将迎来更大的爆发。“2017中国马拉松产业风云会”于2017年1月18日14时在人民日新大厦隆重举行,敬请关注,不见不散!

[唐维红]:人民网目前积极打造人民体育的品牌,建设最具影响力的全平台和行业领先的全产业链平台。“人民体育”运营范围将涵盖体育传媒、赛事运营、体育经纪、体育园区、体育舆情、产业研究、体育旅游、体育电商等内容。今年,人民网将与中国田径协会战略合作,在全国开展“健康中国”马拉松系列赛事。以专业的运营标准和专注的服务体系,以“一城一品牌一赛一特色”的模式来办赛,更展示各地的风光人文,也展示各地的软实力,我们希望借体育赛事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让更多的人享有健康,实践“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我们希望人民网、人民体育,陪伴着中国的马拉松产业一块健康成长。[14:31]

[汪涌]:我们的书的主题是:自律宽容健康奔跑。目的是为了促进中国跑运动的健康发展,树立中国跑者的健康形象,鼓励更多的人们选择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首都跑团”向所有中国跑者发出“自律宽容,健康奔跑”书。[14:56]

[汪涌]:感谢人民网,感谢我们的副领队唐维红副总裁,尤其感谢杜主任给我们颁了那么重的荣誉,特别兴奋。我们首都跑团成立于2015年,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我们现在从最初的18个人,已经扩展到34个人。几乎首都的所有主流,都在这里面。这里面还包括我们人民网副总裁唐总,包括新浪的高级副总裁魏江雷,大A,跑步圈里面的大咖,还有完成全马六大满的、我们的偶像谭杰老师,还有很多。我们首都跑团,经过快两年的发展,我们用知行合一的方式,我们自己跑,我们报道,刚才说我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为马拉松的健康发展,推动它往前发展。[14:54]

[杜兆才]:基于此,对于一座城市来说,马拉松已经成为当地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向市民提供公共体育产品的优先选择,同时马拉松也是一个城市进行宣传营销的绝佳平台,马拉松所蕴含的内在也会与城市融为一体,马拉松赛事能够为城市发展注入巨大的活力与动力。总而言之,马拉松已经成为满足人民健身需求、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宣传城市品牌形象、推动城市文化繁荣、促进社会和谐、凝聚的综合性民生工程。[14:22]

[水涛]:第二,从马拉松井喷状态来说又是一种矛盾,这么快速地发展,包括我们的一些政策都追不上形势的发展,但是目前的赛事远远满足不了、跑者对赛事的需求。可以说,去年是328场,我们想今年保守估计会井喷到500场。举个例子,我的老家皖西大别山根据地,过去有将军县,是一个地级市,这个区突然找到我了,带着红头介绍信,说我们老家有一个姓水的在那当马办主任,赶紧找他去办马拉松,、市长。带了五个人活动介绍信,实际上现在办马拉松,我们的门槛很低,县以上提供政策、城市资源保障、一部分资金,我们都可以共办。没成想,区里刚谈完,晚上市里面来电话了,说市里面也得来办,说我们老家有一个老乡在,赶紧找他去。另外一个区,城市两个区,结果另外一个区也知道了,一个城市两个区、一个市都要办马拉松,为什么有的还没开始办,觉得马拉松门槛太高,怕不批,现在放管服了,很简单。这是一个插曲。[16:19]

[鲍明晓]:我觉得马拉松是最近几年在体育发展中的一个现象级的事情。它对我们在新时期里面怎么去推动中国体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很多的借鉴。我自己的观察,我觉得,马拉松这项运动在中国过去的几年里面,可能真正体现出来,我们在健康中国里面提的,共建共享、人体。这项运动,是顺势而为,真正把马拉松这项运动推出来的,让它这么火的是我们每个跑者,是我们人民自己,是我们爱好者自己。所以,我觉得马拉松运动的发展,首先就是它创造了一种在新时期,在全民健身成为国家战略,在健康中国成为国家战略这个大背景下,我们怎么来推动群众体育发展,尤其是群众体育发展里面应该总结马拉松这个模式。但是今天讲的是产业的模式,体育产业的产业链的构建。我自己以为,因为产业链,包括马拉松这项运动,首先我们要把它的最核心的价值挖掘出来。这个项目和其他项目,为什么不一样,不一样在什么地方?这个是我们在做产业链里面,首先把最灵魂的东西挖出来。[15:25]

[司书健]:作为一个从业马拉松12年的马拉松老人,首先感谢协会,感谢协会十多年对我们的和支持,没有协会的引领,马拉松不能发展那么热。另外非常感谢这么多年来对马拉松正向的报道,的引导,也感谢跑友对组织方的理解和支持。对于经营赛事品牌,我们有一些体会,毕竟十几年了。赛事品牌在建立过程中有五个维度。第一,热词里也有,就是“服务”。跑者的满意度,我是把它放在第一位的。跑者作为我们赛事运营方,作为一个城市赛事来说,跑者就是它的客户,它的消费群体。跑者的满意度是衡量一个赛事品牌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大家比较关注,网络上比较关注,一个赛事办完了,大家首先要看群里发的赛事的口碑、影响力、服务力怎么样,组织方也非常重视。第二个是城市的满意度,因为城市举办马拉松有它的考量和目的的,通过办马拉松,城市获得了什么,是否达到了它的目的。中国的情况,城市是马拉松举办的一个推动者,一个坚定的支持者,没有城市的坚定不移地支持,这个赛事是不可能每一届都要办的。所以,城市要获得,应该是马拉松举办当中的一个非常大的赢家,这样才能让马拉松赛事持续办下去。[15:55]

[王大卫]:从我们所了解的一些基本数据,现在的统计来看,马拉松及相关运动,实际上是跑赛事,在中国田径协会的注册是328场,从我们比较来看,美国的数据是上千场,日本在600到800场,我刚刚看到一个数据,中国都740多场,加上中国的人口以及我们的体质健康锻炼的数据,67%的人群是在进行徒步和跑步的运动,所以,综合来看,我们这么广大的地域,和这么多的城市,我们的赛事还是一个发展的初期,仍然比国外少很多。但是,这个过程确实是一个自然的,而且,跑步过程当中出现了一票难求,这种现象不是虚火,是真正的实实在在的人民有这种需求的。[15:07]

[水涛]:另外我们的赛道,42公里195米,包括我们的半程,包括我们的十公里是怎样丈量出来的,是否车开完以后,一配速就弄出来的呢?不是。我们的赛道丈量都是由国家有机制的专业选手,包括国际比赛我们要有国际田联认可的B级以上的丈量员,确保赛事的距离准确无误,这出来的成绩是稳定可靠的。包括我们的计时器材,我们的计时器,必须经过中国田径协会审定,所以我们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稳定的赛事的组织标准。[15:53]

[鲍明晓]:比如说俱乐部从民间三对三业余的,慢慢变成业余的俱乐部到专业的俱乐部,然后到联盟,各个产业链上所有的伴生的商业体,大家共同成长。所以,马拉松这项产业如果做成产业链,它的所有的相关的组织,还要进一步专业化、精细化的运营和管理,包括马拉松这项运动这几年发展这么快,跑团起了很大作用,但是跑团自己怎么进一步地更专业化,更精细化地进行运营、服务和管理,这本身也是一个问题。当然从产业链建设,最重要的一条,我觉得就是我们在这个时代下,我们要以移动互联技术为支撑,我自己理解是要按照体验经济、共享经济的,场景的理论为支撑,来拓展我们的产业链和生态圈。新的理论的介入,按照新的构架,我们过去一谈产业链,我们体育界的人谈产业链,往往是讲组织赛事环节上的产业链,而不是按照真正上下游关系、产品的生产、销售、营销等等这个环节上去讲的产业链,更没有讲,跑步作为积极健康活跃的生活方式所构成的产业链。[15:33]

[司书健]:第四,应该是赞助商的满意度。非常遗憾,今天的热词里没有赞助商相关的词汇,的黄总可能有点失落。赞助商对赛事的贡献常大的,因为一个赛事要持续发展,现在赛事要求市场化,很多要求赛事市场化。市场化不是一个口号,我做12年的马拉松,我记得当时关于市场化,2006年12月份,就报道过厦马,说市场能够养活马拉松,当时我就迈出第一步,2011年把市场的模式拷贝到,让的马拉松也逐步市场化,这是很的过程。我们研究如何让赞助商满意,如何在赛事期间让赞助商的投入获得超支的回报,这是作为运营方来讲始终在研究的,如何让他们满意。当全国的跑者、市民也能够认识到赞助商作出贡献的话,我们的赞助市场会更好。我觉得赞助商这块的满意度也是一个品牌持续发展很重要的部分。最后一个维度应该是的度。因为在座的很多都是朋友,一个赛事的品牌离不开的报道和宣传,的度,分为两个,一个是的广度,作为一个赛事,要有的报道,要有广度。另外是报道的深度,这个深度很多要靠组委会、运营方自己挖掘,赛事的特色,我的组织参与的活动有哪些,我的内涵文化,要靠我们自己去挖掘。所以,我觉得这五个方面加起来,应该算是构成品牌的五个支点,我觉得是相互作用的。这是我个人的观感。[15:56]

[吴洪涛]:今天能够讨论文化这个话题,本身是一个挺大的进步,因为我觉得中国的马拉松,大众型的马拉松发展时间是比较短的,虽然北马有很长的时间,厦马有很长时间,上马有很长时间,但是现在的马拉松是另一个,真的没有几年的时间,我们还在过温饱阶段的马拉松。人们说我想跑,说我想办,于是有公司说我能办,处于这样的状态,我们说要标准。我们讨论的以前更多话题是水、吃的,包括医疗等等东西,它都很像是物质层面的东西,很像温饱阶段的一些解决问题。但是,如果说到文化,我觉得至少在这个节点,2017年开始,我们在论坛上谈文化的话,也许它可能意味着中国的马拉松会上另一个台阶,我们会重视这个东西。其实我最近也是在考虑文化方面的东西,因为做赛事,同时我们还是跑者,也做一些小小的思考等等这些东西。[16:04]

[水涛]:第三块,精品赛制的特点就是相对稳定、相对固定。比如北马,不能一天换一个地方,应该是说马拉松通过30多年的发展,从工体最后挪到了广场,已经在人们心中形成了一个,就是马拉松是一个最高的了,我们想到北马,就想到、长安街,想到奥森公园,甚至把这些都能圈进去,甚至中关村地域。如果你的赛制的线相对稳定,你在组织上,你制定组织的方案上轻车熟,不用每年都变。对于跑者来说,我跑北马,我坐公交或者坐地铁,或者我在附近住,就跑着过去,轻车熟,便于这个,很容易树立你的品牌。在比赛赛事组织中我们遇到的案例,比赛含载量太多,一会儿这个区要展示一下,一会儿另外一个区要展示一下,比如某某城市马拉松,一年一个赛道,一年一个区,搞了十年,根本就无声无息,这不利于打造品牌。一个是要稳定的赛道、稳定的服务,稳定的报名系统。[15:54]

[主持人]:接下来上台的是人民网副总裁唐维红带来的主旨,上台之前,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唐总。唐总也是我们人民网“i跑团”的,在她的感染和带动下,我们人民i跑团茁壮成长,散发出勃勃生机,我所知道的在去年下半年到现在,大概半年多左右的时间里,唐总已经完成了北马、厦马,包括一些大大小小的马拉松的赛事,长度距离不等。在此,我们希望人民i跑团的同事,为我们的加加油。有请人民网副总裁唐维红女士。[14:26]

[吴洪涛]:另外,说到刚才我们是产业部分,产业更主要是经济方面的一个词,但是我认为马拉松文化是马拉松产业的一个核心,是它的价值,也是它的内涵。我们不能想象一个不健康的马拉松文化会发展出一个健康的马拉松产业,我们也不能想象一个健康的马拉松产业里面存在着是不健康的马拉松文化。所以,我觉得我们作为不管是赛事方还是,还是跑者,因为刚才有一个跑者宣言,我们涵盖了很多内容。我们在建立过程中应该小心一点,应该谨慎一些,应该去主导一种健康的、向上的,包括这种健康应该是怎样的健康,我们针对马拉松的态度应该是什么,我们也别因噎废食,别因为马拉松出现什么意外,然后故意抹掉马拉松本身应该具备的挑战、那些成功、那些自豪等等这些东西,把它抹掉了以后,马拉松的文化就被大部分抹掉了。对这个运动本身,我认为它不够好。还是应该用一种共识,包括我们的一些科学等等,其实科学,我认为是工具,是能够使人们真正非常好的到这个赛事上去体验马拉松的文化,给他们带来的启迪,这是我的回答。[16:12]

[刘洋]:谭老师也是老朋友了,刚才司总说了,今天很有意思,司总是马拉松已经做了12年了,刚刚你说的我就在想,我大约好象是2年,2014年。我知道跑马拉松,是2014年跑厦门马拉松,当时跑完以后,成都几个跑友说成都还没有马拉松,要不然我们回去弄一个,正好那天晚上跟他们聊了一下,包括鲍老师在成都的体育产业。大概这两年的时间,2016年,整个行知的赛事,统计了一下是18场,328场当中我们有18场赛事。我们的赛事都有一个特点,和水主任说的特色马拉松,包括刚才说的双遗马拉松,包括水主任首都跑团去的腾冲马拉松,刚才水主任说到马拉松发的是六福珠宝,我们发的是真玉牌。我想表达什么意思呢?我们做马拉松过程中,一定是把它做成一个城市事件,刚才谭老师说成都双遗马拉松也被2016年成都的评为成都年度城市事件。2017年3月19号马上要举办的马拉松,我们报名已经完了,三万人,全半程是二万七,基本是全程和半程为主了,过两天水主任的测量,因为我们也是田协联合组。我们想,一定是结合当地城市的特点,把它做成城市事件来做,这是第一个。[15:59]

[刘洋]:回到刚才说的双遗马拉松,成都的马拉松,两年前一场都没有,两年以后,成都有好多的马拉松,双遗马拉松规模最大,我们做了三万人,今年还是三万人。我们觉得也要把成都最亮的地方拿出来,成都最亮的地方,当然我们也知道武侯祠、金沙广场,青城山、都江堰也是这样子,我们也说,那个桥的梯子,赛事期间全部铺起来,景区。的市长跟我们算了一笔账,景区,三万人一进去,三百万就没有了,他们120块钱的门票,360万就没有了,我说那不能这样算。实际上最后还是会算账的,这是开玩笑。我们在跑者的服务上,把它直通,就是集团下来直通,酒店的预定、交通的问题,也通过旅游协会说,双遗马拉松的时候,赛事是下午,酒店是三点退房,所有酒店的早餐都是按照水主任的标准马拉松早餐来配的,这种服务的国际化,我们在这方面做的是没有止境的,我们还有很多没有做得好的地方。[16:02]

[杜兆才]:近年来,我国马拉松运动蓬勃发展,方兴未艾,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全民健身热潮。从高度繁华的大都市、上海到原生态的贵州、云南,从热带的海南岛到冰雪覆盖的,山河处处都留下了马拉松爱好者奔跑的足迹。“奔跑的中国”成为人们健康的生活常态,也成为中国大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4:17]

[朱凯]:第一个热词,“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上榜,向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小康社会的现代生活图景。对于跑者来说,跑步不仅仅是健身,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或者说它不仅仅是生活方式,就是我们的生活本身。我们在座的很多跑友体会非常深,跑步常幸福的,每当我们跑完一个全程马拉松,我们都会有非常幸福的感觉。当然可能每一次跑步都会带来很幸福的感觉。现在经常会有约跑、夜跑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都已经成为我们现在流行的一种生活方式。马拉松也是深刻地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轨迹。随着每一个个体的生活轨迹的变化,也必将给我们的社会和经济运行产生深刻的影响。[14:40]

[主持人]:谢谢人民网体育部主任朱凯先生。最后朱主任向我们发出了邀请,其实就是希望老朋友能跟我们常来常往,新朋友也能常来人民网,到人民体育来做做客。说到马拉松十大热词,其中很多,其实我们可以通过热词管中窥豹,看到我们的跑者、我们的观众、我们的老百姓想要什么,想要一个怎样的马拉松。[14:51]

[魏江雷]:特别感谢,王秘书长,你们做的公园半马给我们第一个跑团很多活动的时间,因为大家需要在一起跑步,一起交流。另外,确实服务很多的跑者。很多跑者在讲,现在一个城市办马拉松,更多也是体现城市管理的服务意识,大卫主任讲了,现在马拉松不是虚火,是真有这么多需求。今天如果群众有这样的需求,今天从行业主管单位,包括从,怎么去,去创造这么一个能够服务大家的需求,这个也非常关键。您之前对徒步运动做了很多工作,马拉松也好,跑步也好,包括徒步也好,这些群众体育项目,它的发展和它的蓬勃,如何能够对一个城市,比如说从人文的角度,包括从城市风貌的角度,怎么去让一个城市有这样的改变的呢?[15:20]

[杜兆才]:为加强中国马拉松的研究和服务,促进中国马拉松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中国田径协会与上海体育学院将合作成立中国马拉松学院。未来几年,我们希望通过马拉松学院跑项目,建立起跑步教练的体系,指导人们更科学更健康地奔跑,最大程度地降低跑步风险,提高人们的健康观念。通过马拉松学院培训,不断提高各地马拉松竞赛科学化组织水平。[14:21]

[魏江雷]:尤其是国外很多是给小孩子的,是给学生们,从小开始给他们培训,包括健康运动方式,我们讲田径是运动之母,包括未来田协如何从另外的角度,包括从更年轻人的角度入手,推动跑步事业的发展。今天特别感谢人民网请我们来谈这个马拉松的话题,我想把下面的问题交给中文主任。给您问一个难的问题。大家知道,2014年10月2号,国务院出了46号文件,文件一下,一夜之间马拉松就井喷了。您先解读一下,政策对一个运动的推动作用?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15:10]

[王品熙]:健康生活改变了社会方方面面,各种全民健身活动,特别是马拉松,包括徒步运动,涉及面非常广泛,在这个基础上,带动了相关社会方方面面的人文变化,比如说现在体育总会举办的马拉松,已经举办了17场,2017拟定是16场,在这个场次,我们也在进行创新。计划和市16个区,体育总会和体育局进行联手,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公园半程马拉松的健康功能、文化功能、大体育概念的功能,使公园半程马拉松变成真正的减少对社会的干扰,因为主要是在公园,不封,不用占用公共资源,变成绿色、健康的跑。但是确实这里有一个责任,作为领导、作为跑友或者是跑者、跑团,可能大家真正没有完完全全处在一年当中十几场的半程马拉松,安全事宜重于山。[15:21]

[司书健]:另外说起国内赛事与国际大马的差距,我觉得谭老师更有发言权。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看法,我作为一个从业者、运营方,我的角度,我更愿意去研究国内马拉松和国际马拉松的差异。刚刚王主任也说到了,我们处于一个发展阶段,初期的阶段。国外已经形成了大型马拉松、中型、小型、特色,很全方位的结构,我们是刚刚开始,我们追求的很多赛事,举办的规模,赛事的方向,同质化比较多,我们的特色也进了关键词,但毕竟排第九位,接下来国内的马拉松在结构方面、文化方面是需要时间沉淀的,尤其跑步的文化,组织的文化、历史的文化,这是急不得的。北马30年来沉淀的文化,厦马十几年,兰马六年,我觉得这是需要时间去沉淀的。而且在赛事组织方面,我觉得根据我们的国情,第二个因素是国情,国情的因素,很多马拉松是做引导和支持,这方面反而是我们的优势。今年在协会的指导下,我们很多共办赛事,我们的裁判,我们的组织标准,我们的志愿者服务,其实它的水平高于国外同等级别的马拉松。在这方面,我们在这方面的水平不差。所以,我们更缺少的是我们对于文化、特色赛事的深入挖掘,还有办赛模式的一种创新、挖掘。通过差异化的研究,我是觉得应该是要走中国特色的马拉松的办赛之、发展之。谢谢。[15:57]

[王品熙]:刚才主持人跟我讲,关于马拉松,对于社会的作用和经济发展的作用。体育总会作为枢纽型组织,作为一个大都会,跑步的人口常庞大的。办马拉松也有历史,也是一票难求。基于这些方面,在2015,体育总会开办了一个“跑向2022,助力冬奥”百场的半程马拉松。也就是说公园马拉松,对于体育局和体育总会,高度重视全民健身,上升到国家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在这种大的下,全民健康作为体育局和体育总会,放在了重中之重。[15:18]

[朱凯]:排在第一位的热词是“健康”。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大家都很熟悉,这是总讲的话。“健康”成为马拉松年度热词的榜首,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这种。健康,是马拉松运动的首要价值。跑步是为了身体与心灵的超越。马拉松的蓬勃发展,确实也是反映了中国从温饱到小康的这样一条发展的道。作为群众参与度最高的体育活动,跑步为健康中国提供了一道的支撑。[14:48]

[谭杰]:吴老师一直没直接说出来,他对于现在的马拉松文化或者马拉松的宣传是不满意的。我替他翻译一下,他本来想说的是,马拉松既然诞生源自于一个士兵的死亡,它本身身上从出生那天起就有的色彩,它就需要,它就需要付出。如果我们过分强调,当然我们应该强调安全,但是如果过分强调,比如说比赛中的慢、比赛中的不冲刺,就把这个项目变成畸形,而且作为一个赛事,这下面是我想说的。作为一个比赛来讲,现代体育有几百年的历史,之所以能延续到现在,支撑体育的就是胜负、,如果过分宣传马拉松要慢,要不挑战,可能会有问题,未来赞助商代表可能不爱听这个,你们更希望是安全。一个赛事宣传大家去慢跑的话,可能会有问题。现阶段,我们只说现阶段的事,从文化塑造来讲,也是责无旁贷。[16:12]

[王大卫]:另外,刚才各个方面都提到了,咱们跑产业,就是健康、幸福、绿色的产业,而这个产业从世界发达国家对比来看,中国真的是一个发展初期。看起来这么多赛事,刚才还说一千万人口,其实实际上还是需要发展的过程当中和世界来比,仍然还是一个阶段性的。[15:06]

[唐维红]:体育运动归根到底是为了强身健体,健康是出发点,也可以说是落脚点。随着《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相继出台,健康中国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人民网作为主办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也作为第一家上市的网络,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宣传国家重大战略,同时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和积极融入国家战略。也正因为如此,今年元旦,人民网发起了“不忘初心、明天”的徒步迎新活动,来自25个省市自治区45座城市的10万余名百姓融入到活动中,走出,在城市,在乡村,在学校,徒步穿行,共同辞旧迎新。这既反映了广大人民对人民网的信任和认可,其实更体现了体育健身运动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号召力。[14:29]

[魏江雷]:田协作为行业主管单位,现在看到马拉松赛事非常火爆,而且这个火爆不是虚火,因为比起发达国家还有很长的要走。从政策性,从纲领性,从顶层建筑设计的角度,您有什么想法?未来田协会有什么样的政策去推动马拉松或者跑或者全民健身这方面运动的发展呢?[15:08]

[王大卫]:首先从责任来看,杜主任刚才已经表明了,中国田协作为一个行业的主管,或者我们行业今后作为协会,是我们一种会员,按照章程组织起来的会员。在国家的健康、、责任担当当中,我们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第二,大家庭的概念,一定是要调动社会的力量。比如说管理、服务,包括市场、产业,都需要类似像今天人民网和我们共同主办的这样的产业峰会,让大家有更多的平台去听取大家的意见,整个社会都参与进来。而我们发挥我们的专长,第一,我们的组织力量,第二,建立专业标准,赛事的标准、人才的培训标准,把这些建立起来,依靠各行各业,和相关的产业的人员,大家一起来,我们的产业发展,也常有发展前景的。[15:10]

[主持人]:谢谢魏总,用您朴素的方式跟我们分享了您跑步中的全世界。请坐。了解您的朋友都知道,这个主题可能对于魏总来说是一边倒的,您肯定是持肯定观点,马拉松一定是能够带来很多,拥有很大潜力,这个IP能够给我们国家的经济、健康、文化带来很多,希望您通过这个论坛能够带给大家不一样的观点。谢谢。[15:01]

[主持人]:接下来的环节是颁环节,我们把这个项颁给特殊的团体,就是首都跑团。让我们掌声有请首都跑团的代表上台。有请汪涌先生、魏江雷先生、谭杰先生,有请今天到场的首都跑团的各位,一起到舞台中央跟大家见个面。今天到场的只是一小部分。我也能够从他们当中感到力量,感到作为一个人,他们能够传达给我们作为一个人的社会责任。就像刚才我们的致辞中所说的,他们在用自己的脚步在丈量,丈量每一寸我们的赛道,每次跑完之后,排酸的方式就是用笔杆子,写出自己的跑步,能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马拉松的快乐,能够让大家得到科学跑马拉松、健康跑马拉松的知识。[14:52]

[主持人]:今天这场马拉松产业风云会,是我们在一年前,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酝酿,在谋划的了。我们都知道,马拉松能够带给我们很多自己需要的东西不仅是健康、快乐、积极、阳光。杜兆才主任、王大卫副主任多次来到人民网,在不同场合为中国田径运动、健康中国鼓与呼。同时,刚才介绍的很多位都是我采访的嘉宾,包括魏江雷老师,他能通过跑步拥有全世界,包括汪涌汪老师,20多年从事马拉松报道的经验非常的丰富,也是首都跑团的领队,还有谭杰老师是首都跑团,拥有全球六大赛事全满贯的一位跑者,这个时候拉拉家常也是给我一个机会,向平时高山仰止的的前辈,给我一个能够更贴近你们的机会,能够距离小一点,虽然我知道说了这么多还是很难和你们望其项背,同时再次允许我代表我自己,表达对你们的,谢谢各位的到来。[14:14]

[谭杰]:你第四个要谈服务,因为您旁边的三位都是做赛事的,我觉得您服务的那个可以最后谈,给他们做一个点评。我们请司总跟我们聊两句,因为中迹体育也是国内很著名的一个赛事公司,司总本人也是十多年的从业经验,包括运营赛事大概40多场超级的赛事,我觉得您作为经验丰富的一个从业者,一个马拉松品牌,一个赛事品牌,最关键的是哪一块,像国内现在这些赛事和国际的一些赛事还有一些差距是在哪?[15:54]

[杜兆才]:马拉松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和需求之外,具有非常多元化的社会功能。它是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实现健康中国目标的重要载体。今年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共建共享、全民健康”被确定为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纲要提出了到2030年建设健康中国的主要指标。当前,马拉松跑步人口迅猛增长,常年参与跑团活动的总人次超过1000万。作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项目,马拉松有能力也有义务在推动全民健身、建设健康中国的大潮中担当起排头兵角色。[14:21]

[谭杰]:你说到这儿我补充一下,我去年也跑了,刚才刘洋说的热情,我确实感受到了。我讲一个故事是怎样热情。我跑到大概40、41的时候,旁边有一老人,我前面有女选手,说你是36,你是37,就一个一个数,告诉人家你是第七,最起码说明他一直待在那,还在数。[16:00]

[唐维红]:刚才杜主任介绍了一组数字,可以说是马拉松赛事在2016年在国内也是保持着一种井喷式的发展状态。从马拉松人群的增多,到马拉松产业的兴起,以马拉松为代表的跑步运动,可以说正在以更大的正能量影响着中国社会行进的步伐。在蓬勃发展的马拉松运动的背后,也更急需关于马拉松产业的转型升级时的冷静观察和冷静思考。这也是我们今天举办产业风云会的初衷,接下来期待着论坛各位嘉宾的精彩发言。[14:29]

[唐维红]:正像刚才杜主任说的,马拉松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了,甚至成为很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了。可能和以往见面问候不同,“吃了吗?”现在已经改成了问“跑了吗?”,问候语的变化反映了我们国家百姓生活水平和追求的一种进步。[14:28]

[魏江雷]:这本书叫《跑步使我拥有整个世界》,我今天带了十多本,一会儿交给唐总。写这个书,初衷挺朴素的,2015年国内跑马拉松的人特别多,那时候我自己在微博上发很多文章,很多人问我怎么跑步,很多人不能科学训练,今天跑团这些书,都是针对着很多初跑者,这些没有这方面的训练,没有这样的基础,又有一颗跑马的心,有一颗跑步的心,这个书写得特别朴素,就是希望能够从一个我自己的经历,我跑了十多年的步,吃了很多亏,有很多乐趣,把这个和大家做一个分享。这本书出来之后,在写的过程中,和今天在座的有很多特别多的沟通,杜主任写了序,特别特别感谢,希望这本书给每一个跑步的人一些鼓励,也给他们一些,跑步是需要科学训练,需要很严肃面对的事情,跑步本身是一个特别科学的运动,所以,这样一种生活方式,这个是要花时间的。包括参赛礼仪,各个方面,这本书有11章,讨论的东西还挺多的。[15:01]

[王品熙]:我们在本周的周一,把乃至全国有名的大学、北体大,包括马拉松的权威的裁判专家学者云集到体育局,专门针对办好马拉松赛事回头看、查找补漏,主要是从安全的角度。我想作为的枢纽型组织,如何引导广大健康的跑友安全地参赛至关重要。因为只有赛事安全、行业安全、跑者安全、跑者健康,才能够进一步地促进社会人文的发展和进步,才能进一步推动大健康、大群体和体育大产业的阳光发展。[15:23]

[司书健]:第三个考虑,我觉得应该是,热词当中也有“全民”,我更喜欢用的是举办城市的市民。因为我们经常探讨,如何让马拉松,让马拉松的城市市民由一个观看者到参与者,到最后变为一个跑者,能够参与进来。前几年我们研究东京马拉松、日本马拉松的时候,我看到一个数据,是前年的数据,他们的跑步人群是一千万,占到十分之一,单跑步人群,日本就占到十分之一。我们今年参与跑步的人才一千万,我们人群的成长空间常大的。因为办马拉松要封,我们做过调研,每办一场马拉松,我们都会进行调研,总会有一些马拉松赛事影响日常的出行,有一些声音。如何让这种声音尽量的慢慢让它的角色转变,让它最小化。每条马拉松线都会做很多配套活动,让他在不同角度感受马拉松城市的节日,像嘉年华,不仅仅是一场跑步,我们塑造的是一个城市的节日,让大家参与进来。这是从第三个角度考虑。[15:56]

[唐维红]:人民网也有自己的i跑团,成立于2015年6月,致力于带动更多的网友突破,成就梦想,目前已经聚集了跑友200多人,先后在马拉松、武汉马拉松、马拉松和厦门马拉松上亮相。[14:30]

[13:50]

[朱凯]:下一个热词是“特色赛”,“特色赛”这个词排在第九位。据统计,2016年中国田径协会特色马拉松赛事超过100场,相当于中国田径协会注册赛事的三分之一之多。其中有围绕“一带一”、红色之旅等文化背景的赛事,还有以冰雪、戈壁、沙漠等自然风光为主题的赛事,还有彩色跑、泥泞跑、越野跑等趣味赛事,马拉松特色赛事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跑者的青睐。特色赛事的底蕴就是文化,表现形式是差异化的,它的实质就是满足跑者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14:40]

[杜兆才]:自2012年开始,中国田径协会就开始了马拉松赛事相关标准的制定。2014年底,中国田径协会按照简政放权的要求,变革管理模式,率先取消马拉松等群众性赛事审批,激发社会力量办赛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马拉松发展。马拉松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一些问题,如部分赛事组织不规范、市场化运作水平低、大众科学跑步健身意识还不够强等。为促进马拉松的健康发展,中国田径协会积极转变角色,集中力量做好服务和监管,做好马拉松发展的引导者。近年来,中国田径协会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和标准制定,《中国境内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管理办法》、《中国境内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组织标准》等15项行业规章制度,大力推进马拉松赛事管理体系、组织标准体系和注册、认证体系建设,不断加业管理。[14:20]

[谭杰]:刘洋,我们也是老朋友,行知探索文化集团副总裁、形知探索赛事管理公司总经理,这个公司大家以后会知道,我说说他的赛事:成都双遗马拉松、腾冲国际马拉松、丝绸之嘉峪关长城马拉松、丝绸之敦煌马拉松,还有更好听的康定情歌国际马拉松,还有我特别喜欢的名字叫蜀道驿传4X1接力,很壮观的,蜀道驿传就是在山上跑。[15:41]

[李中文]:说起国务院46号文件的颁布,实际上主要是对群众性赛事和商业性赛事审批权的一种放开。审批权的放开对民间的运动的活力,那还是起到了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说,实事求是地讲,马拉松赛事,实际上对现在有这么一个井喷的发展局面,应该讲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毕竟从一个协会的角度来讲,它的人力、精力,也还是有限的。现在我们田径协会,刚才从杜主任到大卫主任都在讲一个概念,以的心态、包容的心态、搭建一个大平台的心态,以大体育、大田径的心态办马拉松事业,经营马拉松事业,这都说明和这个出台都有直接关系,实际上是政策和我们现实推动共同促成了当前这么一个结果。一句话概括,就是46号文件的颁布,对整个民间活力和我们民间办赛,尤其是马拉松这种蓬勃发展,还是起到了非常好的正向的促进作用。[15:13]

[魏江雷]:有另外一种声音说,一个城市办一场马拉松,赛事的水平就表现着城市管理者的组织运作管理的能力,其实这个我觉得也有很多道理。除了办赛过程中这些问题之外,还有哪些问题是您能看到,作为,作为人民网中国最权威的,还有哪些是我们必须要去面对,或者需要去有一些顾虑的东西呢?[15:14]

[刘洋]:再比如说我们在南京是美丽乡村马拉松。我们看旁边加油的时候,小狗狗、小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全家人在那个地方加油,这种文化的传递,跟我们跑者的互动,我觉得是对那种马拉松文化的一个非常深刻的诠释。[16:01]

[朱凯]:排在第五位的是“名额”,“名额”在今年每一个跑友可能都有深刻的体会。刚刚人民i跑团很多跑友就在这几天还专门联系我,说要去跑无锡马拉松,说是抽签抽不上,十个人都没抽上。名额现在真是一票难求。我相信名额的上榜,也是了我们马拉松发展的速度。几年前,很多马拉松还要拉人去参赛,现在基本上都报不上名了。尤其是知名的马拉松,像北马、厦马,包括一些中等城市的马拉松,现在基本上都是一票难求了。名额都已经是像汽车摇号一样,是一个非常难的事了。赛事名额的紧缺是当下马拉松产业发展中需要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跑者也应该提高自身的水平,提升参赛的意识,参赛。[14:45]

[王品熙]:在这个基础上,如何安全、专业、科学地办赛事,刚才主任讲了,包括前面几位领导,我一直在听,我说今天对于我本人来讲,来到这个演播大厅,一个是学习、感谢和责任,马拉松这个词,这项运动,大家讲,包括今天的主题,发展的空间非常巨大,是一个聚宝盆,甚至金盆,在这个基础上,作为市的一个枢纽型组织,作为体育局的主要领导也多次跟我讲,要发挥枢纽型组织的示范作用和引领性作用。[15:18]

[水涛]:我们马拉松这样发展,实际上还是满足不了广大跑者的需求。拿来说,刚才说到了十七八场,还是远远不够,还是一票难求。我们搞马拉松,不光是为了马拉松而马拉松,实际上是全民健身,大家都跑步了。我和唐总跑舟山马拉松的时候,冒着雨,中到大雨,一上还跑桥,我边跑边想,在30年前的时候,我们工资大概五十几块钱,大学毕业,吃饭都不够,饭票我能吃,还舍不得,家里再有点事,工资都不够,鞋不够。

[魏江雷]:刚刚大卫主任讲过,马拉松包括跑步,是一个价值链,不光是从办赛到服务,到装备,很多很多。问一下鲍主任,从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一个研究机构来讲,您如何看待今天马拉松或者跑步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以及作为这个产业链的核心的赛事,它的发展未来会是怎样的?[15:24]

[谭杰]:我替刘洋总补充一下,敦煌马拉松的报名费是500多,号称是中国最贵的报名费,魏总北名费500,北马没达到,敦煌马拉松达到了,但是那500多里面有多少是莫高窟的门票,他买了这个以后,他参赛以后就直接可以去游览莫高窟,有选手一开始觉得特别贵,后来发现门票确实是值那么多钱,而且你去那以后一定会看莫高窟,和赛事和当地旅游结合得非常的紧密。[16:02]

[唐维红]:两天前,就在这里,人民网刚刚召开一个座谈会,纪念人民网创办20周年,可以说回顾人民网20年的历程,人民网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在座各位的和社会的支持、鼓励和关注。借此机会,我也代表人民网对大家的支持和关注表示衷心的感谢![14:27]

[鲍明晓]:对,我觉得这个空间,包括国务院这几年出台的,最近这两年出台的,一个是新周期的《全民健身计划》,从2016-2020,包括健康中国里面也提到了,这几个文件里面都在讲,把运动的参与作为第一目标的。因为运动要实现对人的健康,实现它的产业价值,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运动参与,要扩大中国老百姓的运动参与。马拉松运动一样,要把产业链做强了,第一个运动参与,一千万人次远远不够,要把它做成一个产业链,还要继续做大做强。第二个很重要的就是所有的运动项目,从业余到职业,都经过一个组织运营的专业化、精细化的过程。就是从一开始的,比如说篮球,一开始从校园的游戏,最后变成NBA的大买卖,经过了很多的环节的专业化。[15:32]

[谭杰]:我一下吴老师讲的故事,马拉松,我讲的是观众的故事。马拉松,你不能走,你一走好象你走了,旁边的观众就会特别热情,因为他的名字都写在那,说洪涛,你怎么了。他认为马拉松是跑的,不是走的。你要是走的话,你可能有问题。如果他说我没问题,观众意思就说,那你为什么要走呢?你为什么不跑呢?国外的赛事,我相信很多人跟我说过这个事,你在国外比赛的时候,尤其大型城市,你不敢走,必须去跑。所以,我觉得这是吴老师分享给我的一个故事。[16:06]

[鲍明晓]:我自己的思考就是,所有的体育运动项目的价值,无非是对参会者个体的一个生物学价值、社会学价值,以及它对这个社会的、经济、文化所产生的价值。就我自己的理解,我觉得马拉松这项运动,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面,吸引这么多普通老百姓去参与,一定有它的内核,这个内核是区别于其他的运动项目的。我想,马拉松的这项运动的核心价值,在人的的层面,不在人的身体的层面,我们讲马拉松运动促进健康,这个我也不反对,但是所有的运动项目,都可以增进人的健康。为什么马拉松这么受到人的关注?我就在思考这个问题。我觉得,恐怕马拉松的核心价值在什么地方?我觉得,第一个,在人格的锻造。第二个,在意志的。第三个,在的提升。[15:26]

[刘洋]:第二,我们非常强调的是,我们原来和谭老师讲,用奔跑感受一座城市的魅力和文化。像敦煌马拉松,我们和的交流和反复沟通说一定要跑到你的月牙泉,我们的半程一定要跑到月牙泉,那个是象征着爱情,我们的全程一定要跑到莫高窟的九层楼下。颁仪式不要背景板,后面就是莫高窟的标志建筑。我们一定要把城市中最亮的东西、最需要向世界展示的东西拿出来,通过跑者的参与去分享,包括司总的马拉松,我去年也跑了。之前跟我们说兰马是观众热情度最高的,但是我觉得还是有点怀疑啊,我说这是不是组织来的。当我去跑了以后,还真不是,我的感受,就算他们组织过来的,我也感受到他们真的是老人、小孩真的给你加油。[16:00]

[主持人]:首先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出席今天风云会的嘉宾,他们是: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田协副杜兆才,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国田径协会副王大卫,体育部主任李中文,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中国田径协会马拉松办公室主任水涛,市体育总会秘书长王品熙,高级记者、首都跑团领队汪涌,马拉松赛事运营专家张思杰,新浪高级副总裁、新浪体育总经理魏江雷,《中国马拉松.领跑者》出版人谭杰,前奥运冠军、王者传奇体育文化有限公司创始人王丽萍,乔丹体育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同时出席的人民网领导有,人民网副总裁唐维红,人民网体育部主任朱凯,还有来自赛事运营公司、各大跑团、兄弟的代表,欢迎你们。[14:12]

[汪涌]:刚才公布的热词里面其中“跑团”高居第二位,非常荣幸,我们也在这个点击率,这个浏览量是做出了贡献。我们自己认为,跑团是在整个连接马拉松的事业健康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枢纽。我们说马拉松是由举办城市、赛事组织者、赞助商、跑者这几个部分组成的一个和谐的共同体。马拉松不仅是一个赛事,还有很多的。跑团在这里面给到大家家园的认同感。另外,对跑者的素质上的培训,跑团是什么样的定位,我觉得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中特别重要。所以,我们首都跑团鉴于这一年来中国的马拉松事业的发展,鉴于跑团的事业的发展,我们跑团根据我们自己的一些资深跑者的体会,首都跑团展开了充分的讨论,今天授权我代表首都跑团发表向全国的跑者,尤其是跑团的书。[14:55]

[魏江雷]:刚刚大卫主任讲328个赛事就是328个IP,这些IP也给了人、很多的机会,因为的决定赛事的价值,刚才鲍主任也讲了,今天因为时间关系,我没有办法展开更多,但常感谢四位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也是给更多的网友能够有更深刻的思考。也希望未来马拉松运动能够在中国发展得更好,有更多的赛事,同时也希望未来通过跑步这个运动,能让更多的年轻人,参加到跑步的训练中,能让更多的孩子,也能够有系统的科学训练的机会。再次感谢四位。谢谢大家。[15:36]

[主持人]:再次感谢几位的分享。接下来进入第二个分论坛主题是如何打造精品马拉松赛事。这两年如果注意的话就会发现很多朋友,不但跑国内的马拉松赛事,已经不满足于国内了,慢慢的都有跑的,甚至跑的。我想这个主题也是能够反映出一些热爱跑马拉松的朋友们,他们希望让成为第七大国际性的赛事,甚至在国内的其他城市能够出现第八大、第九大,我们现在请出本场嘉宾主持:《中国马拉松.领跑者》出版人谭杰先生,他本身也是一个不满足国内赛事的资深跑者。有请论坛的嘉宾:中国田径协会马拉松办公室主任水涛,中迹体育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司书健,行知探索赛事管理公司总经理刘洋,盈方体育传媒(中国)有限公司时尚体育与耐力运动总监吴洪涛。[15:38]

[谭杰]:司书健,中迹公司。中迹公司的赛事,马拉松,一个亚高原的赛事非常好,我相信有很多人跑过,舟山群岛国际马拉松,我知道很多人,杜主任也参与了,杜主任动作很棒。还有西安城墙马拉松,还有丹东鸭绿江国际马拉松。[15:41]

[主持人]:谢谢唐总。越跑越健康,越跑越漂亮。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我们的马拉松产业蓬勃发展,出现了很多热词。接下来让我们有请人民网体育部主任朱凯先生上台跟我们分享2016年马拉松十大热词。有请。[14:33]

[谭杰]:双遗就是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那个地方有三样东西,青城山、都江堰和熊猫栖息地,所以是这么一个双遗,大家不要误会。司总这边,去年在成都办了一场叫“亲吻跑”女子半马。吴老师今年也将杀进成都,成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今年在成都要办一场欢乐跑,我不知道是不是这样邀请就把他们三个放上来了。下一个问题跟这个有关,你们三个先考虑一下,我把这个问题先问一下水主任,刚才水主任对服务还没有讲完。我的问题是,像他们三位办不同程度的马拉松,在同一个地区,你作为行业管理者,比如在服务上会给他们什么样的?[16:17]

[水涛]:说到精品赛事,我们也是按照杜主任的,一定要打造中国的马拉松赛事精品样板,包括我们在马拉松蓬勃发展井喷之势的时候,2016年果断地把马拉松定为“国马”,叫国家级马拉松。无论从赛事的组织标准、组织水平,包括服务、选手体验,我们都是按照国家一流、国家级的标准,有些方面超出国外六大马拉松的赛事服务,可能在座的是亲身体验过,包括我有些国外的朋友谈到北名费这么低,提供这么多的服务,六福珠宝的牌带有含金量的,光这个就可能是几百上千块钱,没想到我们交那么点钱能拿到六福珠宝型的纪念牌,而且赛事服务体验常之丰厚,包括我们还能吃到烤全羊,还能吃到好多东西。现在马拉松太多,良莠不齐,精品赛事是有一个引领和示范的作用。[15:44]

[朱凯]:排在第三位的热词是“全民”。“全民”一词代表了我们马拉松的火热程度,也代表了我们马拉松的包容、、多元,也代表着健康中国的发展与成就。数据显示,常年参加跑步人次将超过1000万人,越来越多的普通参与到马拉松赛事中,有的是正值壮年的跑者,也有高龄退休的跑者,甚至还有残障人士的参与,参赛人员也遍布各行各业。毫不夸张地说,马拉松正在打造一场全民的盛宴。[14:46]

[王大卫]:我们中国马拉松,尤其在今天提到的产业的角度来看,我个人认为,我们更多把马拉松当成一个热词,但是真正说起来,它包含了马拉松及相关的跑的产业,所以,这个产业链到现在的发展来看,已经有了雏形,而且这里面也形成了以赛事为龙头的产业链。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和赛事相关的服务链,也就是产业的各个方面,其实在进行各种分工。这个服务业里面,,体育,大家喜欢讲IP,可以说马拉松首先就是第一自主知识产权,尤其是我们的地理IP特别明显。第二,这种自主知识产权的赛事,是在蓬勃的发展,而且刚才又提出了特色。这个产品服务链里面,已经有很多的分工了,在生产不同种类的跑步的赛事产品,给这么多的跑者来提供他们的不同的需求。所以,这个是以赛事为龙头。另外,我们现在也看到,有很多的服务业,像现在跑步的发展需要人才,我们跑团需要指导性的人才,所以,培训业。我们的运营公司也需要培训,我们体育产业、跑步、跑产业也需要培训。甚至我们的,有马拉松照片,视频直播,转播等等,很多系列产品的东西。这个方面也需要培训,需要相关地发展。所以,目前我觉得这个雏形特别好,已经形成了一个初步的发展模型。[15:05]

[谭杰]:谢谢司总。刚才也提到了几大块,其中还提到,你知道现在很的是也要来办马拉松,刚才人民网已经宣布。刘总,我参加过你们的赛事的发布,在去年,很惊人的一个赛事发布,这个屏好象走了几屏才把全年的赛事给发布完。刘总自己是走戈壁,是戈7的,也是老戈壁了。双遗比赛口碑很好,只办了二届,但是口碑很好。我去过那个地方,它距离成都还有一定的距离,从选手的行程来讲并不是一个特别有利于选手起点的赛事,但是整个运营团队把赛事,这是它的一个弱点,实际上最终反而突出了旅游地点的一个精品赛事。不知道你怎么解决这两件事之间的矛盾,距离和旅游点?[15:58]

[吴洪涛]:我们在国外的赛事上,我们俩个都有共同的经历,我们能够体会到不同的马拉松文化给这个赛事带来的东西和给这个城市带来的东西是很有效的,也常高水平的。马拉松,我的理解就像刚才体育研究所的主任说的,它的核心价值,其实文化这个词,往大了说,是一个物质和内涵的总和,更多的,在马拉松这件事情上层面的事情更多一些。比如我们可以看到像日本的马拉松,由于马拉松的发源和发展有很多特性,挑战、克服、征服、痛苦等等这些东西,但是大家在共性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不同的个性,比如日本的马拉松会体现出来一种和谐的交往,这还是挺明显的,不管是在东京、京都、大阪,互动性很强。在用一个赛事,在用马拉松的文化互相影响和推动。在可以看到很欧洲的感觉,整个这条上有42公里的鼓声,这又不一样。[16:06]

[魏江雷]:说到城市,包括办赛,包括我们田协做了很多这方面的工作和指导。问一下王秘书长,在一票难求,北马可能是最难抽签,最一票难求的赛事了,作为首都,我们有北马,有公园半马,门头沟徒步大赛,从跑步、马拉松、健身各种各样的运动,请王秘书长介绍一下市的情况,说一说这些跑步、马拉松、全民健身,对于一个城市、经济发展、人文发展有哪些推动作用?[15:16]

[朱凯]:排在第四位的热词是“公益”。以爱为名,为爱奔跑,为马拉松的文化注入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内涵。我们人民网就跟中迹体育合作过很多个公益马拉松赛,包括马拉松、舟山马拉松、西安马拉松,由人民网主办的公益跑,我觉得这种公益跑步,是将公益可以更多地带给人们,也为我们的马拉松注入了更多的社会责任。[14:46]

[杜兆才]:中国的田径事业和马拉松事业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田径协会被赋予新的时代责任。在去年的马拉松年会上,中国田径协会提出要“进一步加强中国马拉松大家庭建设”,今天,我们和人民网共同主办“2017中国马拉松产业风云会”,就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家庭。今天来的有业界和学界的权威人士,有跑者和跑团的知名代表,有以人民网为排头兵的,还有赛事单位和赞助商等与办赛相关的机构代表。在接下来的论坛话题中,涵盖了赛事、跑者、跑团和产业等,让我们共同来剖析和探寻,希望借助各位在风云会上的交流和碰撞,引领中国马拉松健康发展,继续发挥好马拉松在全民健身中的龙头和辐射作用。中国田径协会也将继续以人为本、服务于民,进一步加业管理,提升服务水平,激发市场活力,通过推动马拉松健康发展,为体育产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14:23]

[水涛]:第二块,说到特色,我们现在提倡马拉松叫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无论是大都市,北上广,还是有些县以上的或者边疆的城市,都可以打造自己的精品赛事。高大上,可以说有国际田联的锦标赛事,包括北马、上马、厦马,做得非常成熟了。同时,我们也涌现了许多文化特色的赛事,比方说我们现在根据国家整个大战略,“一带一”,我们和智美公司设计打造一带一马拉松赛事,用一带一线把整个国际上实现我们的相通,通过马拉松,从马拉松国际,带有一种友好的国际色彩。同时,今年我们刚刚结束的是和昆明合办的叫上合组织马拉松,这也是为上合组织推动中国包括友好团结、和睦相处,有马拉松。另外,我们可能有些地域性的叫环太湖马拉松,甚至有油菜花马拉松。包括我们的延边自治区叫和龙,过去不太知道有这么一个城市,它通过三年的半程马拉松,它的市长、说已经超出城市十几年的建设水平,同时通过这个马拉松,利用一些民俗表演、文化歌舞,把朝鲜族的歌舞,包括打糕,包括文艺广场表演,整个把文化特色展现出来了。这几天我们俩也聊过,我们的赛事精品指的不光是高大上,我们不同地域有不同特色,在符合标准的情况下都可以打造精品赛事。[15:53]

[杜兆才]: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业界的朋友,大家好。很荣幸今天来到人民网,出席中国田径协会与人民网共同主办的2017中国马拉松产业风云会,也很高兴与各位嘉宾、朋友探讨中国马拉松产业的健康发展之。[14:15]

[李中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你们作为跑团的代表,包括新浪体育也搞了很多跑的活动,赛事的活动。赛事审批权的放开,同时也意味着它会伴生一些相应的新情况、新问题。比如说,可能田协出现的问题比较集中,赛事审批权放开了,有些办赛组织协调不了更多社会资源的时候,返过头来又想能不能有一个新的审批机构替我们审批,替我们协调各种关系,也出现这样一种局面,那就说明,我们这些年报道马拉松赛事的时候也有这么一个突出的感受,马拉松赛事是一个需要匹配太多社会资源的大型的平台,一个大型的活动。它是一个单向赛事里面最复杂的赛事。因为涉及到特别多的人,涉及到特别多的公共服务。只有层面,才能协调好这么多资源。办赛主体多元化之后,如果说这个主体力量组织方的力量比较薄弱,那一定会出现相应的一些问题。这个发展过程中,大卫主任刚才也在强调,现在是马拉松尽管特别火,但还是一个初步的发展阶段。就是说这项运动的发展,实际上和整个社会的发展阶段,应该有一个匹配度的。当你社会进步到一个很成熟的阶段,赛事相关的管理、服务水平自然是高的,社会在这个阶段,但是赛事需求凸前了,社会管理这一块,如果滞后或者不匹配,可能就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是,从大的方向上讲,现在是一个好的方向。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可以用发展的思来解决。只要发展的方向是好的,马拉松事业的前途就是好的。[15:14]

[王大卫]:这个状况大家其实已经从数据看到了,但是我觉得,它背后真正深刻的原因,我觉得也是需要很好去把握。我个人的一种认识,还是咱们的经济生活提升到这个水平,人民对于健康,对于这样一种身体、各方面的一种需求,发展到了一个程度,这个时候是不想动了。在想动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体育这么多运动形式当中,跑步正好是迎合了,或者是大众的一种需求和他的选择,所以,这个内在的动力,我觉得这是推动它积极向前发展、迅猛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动力。把这个动力一旦找到了以后,作为中国田径协会,作为一个行业的部门,是因势利导。我们是要做好引导和服务,在这个过程当中,正好是中央和国务院提出来放开商业性赛事和群众性赛事的审批权,所以,中国田径协会在2014年马拉松年会当中,杜主任首先宣布,在体育行业里面是带头落实国务院和总局的相关。这个效果,我们其实能够看得出来,从2015到2016年,包括赛事,包括体育产业的元年等等这样一些说法,其实在46号文下来以后,我觉得马拉松的响应和呼应特别吻合。这个现状,目前大家都已经看到的。[15:03]

[谭杰]:水主任,除了刚才说到的这几个抬头之外,还是中国田协副秘书长,国际田联技术委员会委员、奥运会时候的田径竞赛副主任,也是2015年田径世锦赛的竞赛部常务副部长,是专业人士,而且还有,据我所知,水主任去年跑了六个半程马拉松。他们三个的赛事,水主任跑过其中两个,在舟山跑过,腾冲去了没跑,欢乐跑.中国跑过,老吴的首马是丹东,是司总的赛事。反正他们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就开始这个环节。[15:42]

[杜兆才]:回溯到1981年,那是首届马拉松,拉开了中国城市马拉松的序幕,尤其是2011年以后,每年马拉松数量都成倍地增长。国务院发布旨在推动体育产业大发展的“46号文件”,作为全民参与最广泛的中国马拉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国内马拉松不断升温。赛事从2014年的51场跃升至2015年的134场,2016年在中国田协注册的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更是达到328场,其中与中国田协共同主办赛事122场,参赛人次超过280万,再创历史新高。赛事覆盖了除了之外的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133个城市。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力量进入了马拉松行业,马拉松赛事已形成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良性发展模式,构建起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新机制。推动马拉松运动与相关产业融合,马拉松产业逐渐形成和丰富,成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新蓝海。同时庞大的跑步人群增长了对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日益凸显。带动城市体育、旅游、交通、零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使麻辣从成为发展体育产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加速器。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健康中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下,马拉松已经不仅仅是一项运动项目,而是成为一项有着深厚内涵、全民健康,城市形象营销、休闲体育旅游等为一体的融合项目。[14:18]

[杜兆才]:2016年,中国田径协会通过修改赛事评分体系、金设置等方式,加大力度引导马拉松赛事为大众选手服务。创新制定了《中国马拉松大众选手等级评定标准及实施办法》,激发广大群众参与跑步运动、科学锻炼的热情。另外依然将防猝死作为重中之重,要求各地组委会要把大众选手的安全放在首位,制定防猝死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不断提升赛事服务和现场医疗救治水平。[14:20]

[朱凯]:下一个热词是“旅游”,“旅游”排在第八位。马拉松和旅游一直是相伴相生的。随着比赛日的临近,很多城市在办马拉松之前,都是整装待发,迎接属于他们的盛大节日。跑者双脚去丈量每一个段,用五官去感受这样的一个城市,通过马拉松旅游的方式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数据显示,、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参赛者最多,高端跑者甚至到海外去跑,像美国、日本、非洲、等等,都留下了中国跑者的足迹。马拉松旅游经济也成为一种主流的经济形态。排在第七位的热词是“服务”,马拉松赛事是城市综合性大型赛事,主办方乃至城市的综合能力,可以说,举办马拉松赛事对于主办方来说也是一场“马拉松”。越来越多的跑者已经把服务水平作为评判一场马拉松好坏的重要指标,办赛方也在全力提升自己的办赛水平,争取为跑者提供更周到细致的服务。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以前,我们在马拉松赛事服务上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明显的改善。[14:42]

[朱凯]:排在第六位的热词是“科学训练”。“科学训练”这个词能上榜反映了跑者对马拉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通过马拉松,向社会传递健身。随着协会、赛事组织方、、跑团以及社会对科学健身的正确引导,健康跑步、科学训练的现在已经深入了。在中国的马拉松赛事中,也逐渐建立起了一套参赛者的健康保障体系。2016年有相当一部分赛事都已经举办了训练营,也为跑者提供个性化的训练服务。[14:44]

[李中文]:现在从发展趋势上肯,大家都有这样的认识。赛事的场次多了,刚才你也问大卫主任这个问题,赛事多了还是少了。实际上这个答案应该是很肯定的。多年前我们就在讲,赛事的绝对数量,应该讲远远低于我们人口的比例和目前社会发展的程度。但是大家为什么还有说赛事多了,或者说赛事良莠不齐这样的疑问和这样的现实问题。这实际上还是说明很多问题。从管理体系上来讲,刚才说我们注册的马拉松赛事,去年是达到了328场,实际的办赛数量远不止这个数量。就是没有进入到注册体系里面的赛事,它的管理慢慢还是纳入到整个的,不能说管理体系,纳入到服务体系里面来,田协作为主导这项事业发展的一个协会、一个机构,它怎么做更好的服务,怎么样所有的提供赛事标准,提供标准之后,应该也有赛后监管体系,介入之后,这些才能发挥作用。我想这可能是慢慢的我们去寻求更好的解决途径和解决的方式、办法。[15:15]

[鲍明晓]:我自己的感觉,我们做产业链,一定要把这项运动的核心价值挖掘出来。挖掘出来以后,作为一个运动项目来说,它的产业链的构建,刚才杜主任说了几个环节,都是一个共同体。但是我觉得在当前的中国的新经济的背景下,要把马拉松这个产业链做好的话,首先是要把参加跑步的人群的数量和质量,还要进一步扩大。因为你要做产业链,核心就是参加这项运动的基数,参与的人的数量和质量。我们现在是一千万人次,特别是群众性马拉松运动,在中国的开展来说,这是很大的成就。但是作为一个产业链来讲,跑步的人群还得进一步扩大,这是做产业链基础,永远都是这样。现在真正做产业的,世界首富的,都是哪些人,都是做快销品的,这个东西每天都要用的,我们觉得马拉松有这个潜质。有这个潜质还要进一步扩大参与的人口。这个是第一位的。[15:28]

[汪涌]:首都跑团呼吁在跑步领域确立并推广“自律宽容,健康奔跑”的,让更多的人享受到跑步带来的快乐。我们可以避免很多的意外,充分体现刚才杜主任的马拉松是健康中国,健康是我们最初参与这项运动的初心,希望能促进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更加幸福。谢谢大家。[14:58]

[吴洪涛]:这个体验还是挺深刻的,说明他们的观众和他们对马拉松文化的理解是这样的。比如美国的马拉松,它比较豪放,但是一个特别好的例子是,在爆炸案的第二年提出了“bostonstrong”,他在马拉松上把它完全发挥出来了。实际上通过一个马拉松去重建这个城市的信心,这些我觉得是马拉松的文化有别于很多大众健康方面的东西和一些竞技方面的东西。像刚才那位主任说的,在方面和内涵方面能够给这个赛事,通过这个赛事给城市,包括给这个国家以及给人性本身能带来很大的提升,我觉得从文化的角度上来说,我想说,我们发展的时间少,现在我们有了一些参赛,有一些跑步,我们有一些认识,也逐渐在形成一些文化。我们会把这些东西带到马拉松当中来,这样的话会逐渐形成这个文化。我真的觉得,在形成文化的过程中要小心一点,马拉松文化和跑步文化本身是有区别的,它有很大的交集,但是也有很多不交叉的部分。[16:11]

[李中文]:说起国务院46号文件的颁布,实际上主要是对群众性赛事和商业性赛事审批权的一种放开。审批权的放开对民间的运动的活力,那还是起到了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说,实事求是地讲,马拉松赛事,实际上对现在有这么一个井喷的发展局面,应该讲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毕竟从一个协会的角度来讲,它的人力、精力,也还是有限的。现在我们田径协会,刚才从杜主任到大卫主任都在讲一个概念,以的心态、包容的心态、搭建一个大平台的心态,以大体育、大田径的心态办马拉松事业,经营马拉松事业,这都说明和这个出台都有直接关系,实际上是政策和我们现实推动共同促成了当前这么一个结果。一句话概括,就是46号文件的颁布,对整个民间活力和我们民间办赛,尤其是马拉松这种蓬勃发展,还是起到了非常好的正向的促进作用。[15:12]

[汪涌]:3、自律宽容,文明参赛。在比赛中以自律要求,以宽容态度对待其他选手和组委会,以积极的方式与其他跑者和赛事组委会共同进步。在比赛中,注重马拉松礼仪、、尊重市民,尊重志愿者,不因为自己的爱好,给社会增加负担。[14:57]

[王品熙]:关于如何办好马拉松,如何发挥大都市的示范作用,健康、安全、科学、专业、服务好马拉松,我自己深深地感受到,其实马拉松,今天我们谈的这个话题是紧紧围绕这个课题,一直在想。因为过去我一直在提,我拿着摄影机快30年了,从亚运会到现在,没有离开过全民健身活动,这些年马拉松这个词非常热、非常火爆,昨天,我参加了徒步大会的代表大会,若干个俱乐部和全民健身团体,每天都有300万人在进行5公里的徒步走。[15:19]

[魏江雷]:您说这个特别有互联网思维,在座很多是从互联网角度看这个问题的。您刚才讲到对赛事运营的方式是互联网化的思维。新浪有3X3的联赛,这个赛事要产品化的打造,要互联网化的宣传,以及比如职业化的的手段。刚刚您讲到两个事情,包括刚才大卫主任讲,一个是赛事IP是赛事或者体育产业价值的核心,您刚才说过了,决定一个赛事的价值。中文主任,人民网是一个,人民网有人民体育,人民体育未来会不会做自己的IP,会不会做自己的马拉松或者跑步赛事?您那个赛事如果做的话,我们能有跑的机会吗?[15:34]

[水涛]:提到精品赛事,刚才人民网朱凯主任用了十个热词,精品赛事从专业角度来说,我想用四个词:第一是标准,就是我们的规则,我们的赛事的组织标准。第二是我们的特色,不管你是首都的马拉松,也不管你是腾冲一个乡镇的马拉松,不论大小,只要作出文化特色就是精品。第三是比赛的相对稳定性,一个品牌要逐年打造,一定要相对稳定。第四是赛事的服务,选手体验。说到标准,从中国田径协会在社会上作为行业的主管部门,我们首先要立的就是一个标准,所以,我们在马拉松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我们参照国际田联的竞赛规则,制定了诸如中国马拉松赛事管理、赛事组织标准等15项行业性的政策和引领的标准。这个标准我们涉及到,可能在座的有的经过我们的培训,从赛道的选择、赛道的宽度,包括我们的饮水站、用水站,包括医疗点都有明确的。比如5公里以上你必须要有饮水站,5公里以上,每2.5公里必须要有饮料站,25公里以上必须要设定我们的能量补给。所以,这些标准,包括我们赛道的宽度,大家都在发展马拉松运动,是不是乡村三五米、乡道上就可以搞,它可以搞,但是搞城市马拉松,它的标准不够。所以,我们赛道的要求要达到9米。局部地区,你的最窄的线不能低于6米,而且这个长度是不能超过5公里。所以,我们包括医疗点,5公里以上,你必须每公里要有一个医疗站、医疗点,每5公里要有一个医疗站,包括我们的除颤仪,包括流动人员,都有准确的标准,我们搞了一个精品赛事,首先要有标准。[15:52]

[刘洋]:接下来是吴老师,如果说敦煌赛事报名费500多是中国最贵的马拉松赛事的报名费的话,吴老师的欢乐跑.中国,是中国最贵的十公里的赛事的报名费,对吗?是多少?100。当时有人说疯了吧,十公里的报名费要到100元,这是精品。其实一说到吴老师,吴老师还有一个身份,他翻译过两本马拉松的书,都是很经典的,一本叫《太极跑》,另外一本叫《马拉松终极训练指南》,一看吴老师就有文化。我的问题是,你觉得文化和赛事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如果在一个赛事里面注入了文化,会给这个赛事哪些方面有提升?[16:03]

[李中文]:首先欢迎田协的领导,欢迎执行机构,中迹,包括的跑友、跑团的朋友莅临人民网。我有一个很深的感触,有点如梦如幻的感觉。如果十年前这个场景肯定不会出现,今天能够出现这么一个盛大的场景,也从一个侧面证明,我们的马拉松事业已经发展到一个非常好的阶段。一项好的运动开始对接国家级这么大一个宣传平台,这是我们发展的一个,一个验证。[15:11]

[鲍明晓]:他对每个人的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呢?第一个是激励。第二个叫实现。第三个就是管理。这些方面的价值,都是马拉松这项运动给的。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分析一下马拉松运动,这个大背景下,因为现在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大家产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越来越多,要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多,但是面对问题首先是面对你自己,你要把你自己认识透了。社会的问题、单位的问题、家庭的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解决。马拉松给我们一个东西,我们肯定,我们通过设定一个目标来实现一个激励、肯定、管理、完善的过程。所以我觉得马拉松可能核心价值在这个地方。[15:27]

[水涛]:从目前整个马拉松发展来说,1981年发展到现在是赛事井喷,尤其近几年是几何式的增长,参与马拉松运动比比皆是,我个人也不放弃任何宣传马拉松的机会。我自己参与了,也亲身体验,因为我本人在希腊奥运会的时候,2004年我在那里待了半年,前后去了七八次,包括去年11月份的会,和希腊有着不解之缘,可以说是第二故乡。古希腊也是古代奥运会、现代奥运会的发源地,也是马拉松的发源地。马拉松的魅力是古希腊的一段名言,你想健康,跑步吧;你想聪明,跑步吧;你想智慧,跑步吧。同样,的,包括国际的完美人也是这样,聪明、智慧、优雅与健康,跑步可以使人完美。我讲课各种机会我也提倡,没有跑的赶紧去跑吧,你可以更完美一点,这是插曲。[16:18]

[谭杰]:我就从吴老师开始,吴老师是盈方体育传媒(中国)有限公司时尚体育与耐力运动总监,他们的赛事有欢乐跑.中国十公里锦标赛,去年还办了一场重庆半程马拉松,今年据我所知还要有全程马拉松的项目,我相信在座的人应该都跑过欢乐跑.[15:40]

[主持人]:有请嘉宾主持:新浪高级副总裁、新浪体育总经理魏江雷,以及论坛嘉宾:中国田径协会副王大卫,体育部主任李中文,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市体育总会秘书长王品熙。掌声有请。[14:59]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