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织圭创造网球亚洲骄傲 为中国男网带来启示
中国男选手世界排名最高的张择也仅列第182位,属于他们的春天何时来临?
锦织圭的成功不是偶然,甚至可以说是日本网协“下了很大的一盘棋”。
北京时间今天凌晨,2014年的美国网球公开赛男单决赛在锦织圭和西里奇之间展开。不管最终的冠军花落谁家,已经创造了历史的前者都是亚洲网球的骄傲。这位出生于1989年12月29日的准90日本球员,其成长经历足以为中国男子网球未来的发展提供非常多的启示。
球员 敢把梦想公之于众
在通往决赛的路上,倒在锦织圭面前的是现任世界第一、7届大满贯得主德约科维奇。半决赛中,日本人以3比1击败对手,让后者想要夺得温网美网背靠背冠军的目标破灭。
而在世界排名上,晋级决赛的锦织圭将会把自己的世界排名从第11位提升至世界前十。如果输给西里奇,他将排名第八;而如果夺冠,他则将创纪录地闯入世界前五。当然,这还不是他梦想的全部。早在2011年上海大师赛他第一次杀入大师赛八强后,锦织圭就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微笑着说:“我的目标是世界第一。”虽然当时在场的各国记者对此给予以一阵小小的嬉笑,但日本人的神情里却写满了认真。
不管是那一次还是这一次,他都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因为“世界第一”是他从小就做的梦。日前,日本媒体翻出了他小学时写过的作文,上面写着:“先拿日本第一,再拿世界第一!”而当他在2002年3月从日本松江市立乃木小学毕业时,他已经3次获得日本全国少年网球大赛的冠军。
日本 “45计划”已然完成
锦织圭的成功并非偶然,他是日本网协着力培养以及精心打造出来的偶像级人物。从小就在美国学习网球,现在又师从于美籍华人名将张德培,如今的他显然已经完成了日本网协最初的“45计划”。
所谓的“45计划”,其根源在于日本网球名宿松冈修造。1986年,他创造了世界第46位的个人最佳排名,但日本网协并不满足于世界前50的排名,他们希望在未来能够有更多球员突破这一名次,从而带动推动整个国家网球运动的发展。这一计划由日本网协牵头,索尼等大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每年通过选拔赛遴选出12岁以下的好苗子,将他们送去美国训练。
锦织圭就是“45计划”的一部分,当年13岁的他被选中并送往美国的尼克·波利泰利网球学校。在那里,他从一个一句英文也不会说的日本少年,逐渐成长为如今可以把纽约当作主场的国际顶级球员。
企业 高额费用投入支持
尼克网球学校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名的网球巨星摇篮,贝克尔、莎拉波娃等人全部出自于此。全世界好苗子都想去那里,所以学费极其昂贵。而日本网协又坚持让日本的小球员尽可能地在异乡获得最好的生活保障以专心打球,所以索尼公司等大企业为此花费巨大。
以锦织圭为例,他除了要上网球学校,同时还要上日本侨民学校学习英文。从2002年起,“45计划”为他支付了至少10年的费用。从16岁开始,他逐渐拥有了自己的团队,成员包括击球教练、体能师、心理医生、媒体顾问、营养师、陪练,甚至还有家长联络专员。这些钱都来自于索尼公司前CEO盛田正明所设立的网球基金会,而他还只是基金会20多年来培养的球员之一。
除了锦织圭,添田豪也是盛田基金的受益人,而杉山爱也在年少时受过日本财团的支持。企业扶植青少年球员,后者成年后以代言等方式给予回报,这早已成了日本体育营销的重要内容。
民间 网球人口造就底蕴
锦织圭的突破和日本男网的发展,让一衣带水的中国既感到了压力,又受到了鼓舞。不过从网球基础上来看,我们需要走的路还很长,因为锦织圭的成功并不仅来自于他自己以及网协和财团的支持,更多地还是植根于他所在的环境。
日本的网球学校很多,学校拥有各自的球场,聘请教练培训球员。按照人们所处的阶段不同,学校会分为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这些学校内部的精英球员会组成纯商业性质的俱乐部,参加日本国内的俱乐部比赛。同时,日本的企业也会成立俱乐部,它们被叫做“实业团”。实业团的成员很多都是退役的职业球员,也有打过大学联赛的校队成员。他们代表企业征战,也会进行内部员工教学。
青少年比赛、俱乐部比赛以及大学联赛,不同年龄和级别的赛事将日本所有的网球人口都串联起来。正是有了这样庞大并且运转良好的基础,才会有锦织圭这样踏上大满贯决赛的球员出现。
晨报记者 葛晓倩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