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织圭折射中日男网差距 中国网球应“走出去”
本报讯 (记者 闫斌) 今年10月上海大师赛期间,ATP总裁克里斯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锦织圭的成功模式值得中国男子网坛借鉴。实际上,早在几年前锦织圭横空出世后,就有人提出过这样的观点,但几年过去了,中国还是没有出现“锦织圭”。
当李娜征服女子网坛时,“亚洲人打不了网球”被证明是个伪命题,而锦织圭的出现又证明了亚洲男选手同样能达到世界顶尖水平。上世纪90年代,日本网协与企业联手设立“45计划”,每年通过选拔赛遴选12岁左右的好苗子,送往美国著名的尼克网球学校,学费由企业承担。
留洋是亚洲选手一条不错的“捷径”,但中国的选手普遍缺乏资金和赞助商的支持,因此行不通。同时,如今国内的“小花小草”们,因在体制内很舒服,所以并不刻苦,进取心不足。对此,有着多年网球采访经历的腾讯网白朝嘉告诉记者,网管中心可以效仿国际上的先进做法,成立一个大的训练基地。“由网管中心聘请高水平的教练组,发现了好苗子再进行重点培养。网管中心只需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就够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
网站热点更多>>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