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8旬翁打球近60年 自编中老年人双打战术教材
获得过很多奖牌。
王则明只要握住羽毛球拍,立刻精神焕发。 重庆晨报记者 高科 摄
对于84岁的王则明老人来说,保持身体健康心情愉悦的方式很简单——打羽毛球。“一天不打球,全身不舒服。”老人如是形容羽毛球之于他的生活。
推开家门,左手边的桌子上摆满了几十块奖牌和奖状。1957年至今,他和羽毛球有近60年的情缘,并且是风雨无阻的痴狂,“我最热爱的就是体育,最喜欢最擅长的就是打羽毛球。”
84岁了每天打球风雨无阻
蝉联全球华人羽毛球锦标赛80岁组冠军
推开王则明老人位于渝中区新民街宏声大厦的家的房门,房间右侧整齐地摆满了上千个羽毛球,“这是我们平时打球和训练时需要的,有时球的羽毛坏了,我就拿回来补一补。”王则明痴爱羽毛球,但不是专业运动员。退休前,他在重庆歌剧院工作,担任过演奏员、指挥、作曲、舞工队队长等,但他投入精力最多的却是羽毛球。“有段时间可以说是不务正业。”老人笑着说。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王则明第一次接触羽毛球,如今已经84岁,但他仍然活跃在球场上。每天上午8点到11点,只要不下雨,王则明会去长滨路打羽毛球,如果天气不好,他就约球友去大田湾打球。“只要有一天不打球,我就会全身不舒服,打球都是风雨无阻。”王则明打球不只是风雨无阻,而是“全年无休”,甚至在大年初一,他也必须去打球才能过瘾。
不打球的时候,他就在家里修补旧球,或是制作羽毛球小工艺品,每次出去打比赛时,就当作小礼物送人。如今,老人在北京、天津、上海、澳门、台北等近20个城市打过比赛。今年4月他去台北拿了一块银牌回来,2012年和2013年他还蝉联全球华人羽毛球锦标赛80岁组冠军。
年轻时自学羽毛球当教练
李雪芮启蒙教练是他的“小徒弟”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重庆市歌剧院兴起羽毛球热,“那时我们院有四块羽毛球场地,只要不是排练和演出的时间,四块场地都是人。”王则明表示,自己是在那个时候爱上了羽毛球。
那时,重庆还没有专业的羽毛球运动员,王则明就自学羽毛球,他还把院子里的小孩子集合在一起进行训练。王则明去书店买来羽毛球教学的书,自己研究打法和教学,然后教给院里的孩子。
八十年代初,王则明带了一支青少年队伍去成都参加四川省少年羽毛球比赛,拿到了男团、女团、男单、女单四个冠军。有意思的是,据老人回忆,当时的队员里,还有重庆第一个奥运会冠军李雪芮的启蒙教练何壹立。
每天晚上,王则明都会带着孩子们练球。那时重庆市歌剧院还在八一路,孩子们练球时,总能吸引不少路人围观。有趣的是,当时的八一宾馆在孩子们练球场地附近,因为很多电影工作者来重庆都会住在那里,王则明队里的几个孩子,还被选上参加过影视剧的拍摄。
退休后带队拿冠军
自编中老年人双打战术教材
退休后,王则明的羽毛球活动更加丰富。他参与成立了一个羽毛球俱乐部,他既是领队也是教练,带着一帮中老年人四处比赛。
队中年龄最小的45岁,而84岁的王则明年龄最大,球队每年要去各地参加羽毛球比赛,拿了100多个冠军。王则明自己获得过24块奖牌,队里有10多人获得了中国羽毛球(业余)运动健将称号。
王则明喜欢钻研,根据中老年人的特点,专门编写了一本中老年双打和混合双打战术教材。原本只是作为球队内部训练使用,但在一次外出比赛时,一个江苏球友很是赞叹。“现在,这套教材被江苏省徐州市羽协采用了。”谈到这本教材老人十分兴奋,“比如站位就有讲究,中老年人的移动不如年轻人,所以站位时不能太靠前或者靠后,居中的位置正好能前后兼顾。”同时,因为老年人移动慢,手腕技巧十分重要,“我有一次打比赛,连续16个发球得分,靠的就是手腕的变化。”
打球最担心的就是受伤。对此,王则明给出了自己的经验:“我每次都会充分热身,从来没有受过伤,即便有两次摔了跤,也一点事情都没有。”
( 包靖 )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