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武军:年轻人对乒乓球项目不感兴趣 这很可怕
马龙霸气庆祝
苏州世乒赛落幕
中国4.5金完美收官
昨晚,第53届单项世乒赛在苏州落幕,在压轴大戏男单决赛当中,头号种子马龙以4:2战胜队友方博,首次夺得世乒赛单打冠军。取胜之后,马龙十分激动,他原地起跳,一下子蹦到了乒乓球台上,高举双手,享受观众震耳欲聋的欢呼声,这无疑是中国乒乓球国手有史以来最为霸气的动作之一。
苏州世乒赛,中国队拿到了男单、女单、男双、女双这4枚金牌,同时夺得了混双的半金(许昕),以4.5金完美收官。
春晚小品《投其所好》中,出现了台词“拒绝黄,拒绝赌,拒绝乒乓球”,虽然“拒绝乒乓球”是误伤,但也反映了国球的尴尬处境——中国乒乓球队在世界大赛中“大包大揽”,国外选手没有了继续拼搏的动力,国人也失去了观看比赛的兴趣。
国乒总教练刘国梁曾说:“中国乒乓球的辉煌,世界乒乓球的危机。”对此,现代快报记者昨天采访了央视乒乓球专项记者李武军,他表示:“每个体育项目都有危机,就乒乓球运动来说,可能对危机认识得比较透彻,仅此而已。”
对于国球未来的发展,李武军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完善联赛体制和吸引年轻人的参与是重中之重。”
现代快报记者 黄成宇 陈小芬
现实
乒乓球运动在走下坡路?
“对危机认识得比较透彻而已”
对于乒乓球运动存在危机一说,李武军不以为然,他表示:“不仅乒乓球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国际奥委会28个大项和诸多小项中,每个项目或多或少都存在危机。只不过有些项目虚假繁荣,掩盖了背后某些东西。就乒乓球运动来说,可能对危机认识得比较透彻,仅此而已。”
当然,乒乓球也有天然的劣势,那就是观赏性不足,李武军用“看别人玩不如自己玩,观赏性赶不上参与性”来总结,而他自己私底下也是更爱打乒乓球。本届世乒赛前,刘国梁曾提出:本次比赛推广的意义要大于夺金,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乒协意识到了乒乓球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年轻人对这个项目不感兴趣”
李武军认为,目前乒乓球发展最可怕的事情是年轻人对这个项目不感兴趣。“现在打乒乓球的大多是三十、四十岁以上年龄的群体,因为大家都意识到该锻炼身体了,乒乓球运动正适合,可以从小打到老,年轻人却不感兴趣,这非常可怕。”李武军说。
至于如何吸引年轻人,李武军认为应发挥明星效应,“中国有100多个世界冠军,国外也有许多名将。世界冠军们对乒乓球的理解以及心态,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展示出来。乒乓明星效应的展示也是对乒乓球文化的推广,把乒乓球精髓的东西放到表演的层面,可以对年轻人形成更直观的吸引。”
采访中,李武军还提到了2010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举行的世界元老锦标赛,当时他采访了澳大利亚的一位100岁的老人,对手是日本的91岁老太太。“当你看到这一幕,你就会为乒乓球项目感叹。周围一帮人看到他们打比赛都哭了,其他任何一个项目很难做到这样。作为老年人群体众多的项目,如何吸引年轻人的喜欢,是今后必须考虑的问题。”
未来
如何改变国乒一家独大?
“多花时间帮国外苗子打基础”
本届世乒赛,男双决赛、男单决赛、女双决赛、女单决赛都是中国选手会师,这样的结果就连中国观众都表示没劲。在德国选手波尔与中国选手樊振东进行的男单比赛中,现场观众甚至倒戈,一起为波尔加油。一家独大的局面,让乒乓球的比赛没了看点,几乎成了中国队员的练习赛。
“这么多年一直在说‘走出去,请进来’,即教练送出去指导其他国家,国外的好苗子引进到中国进行集训。”李武军认为,“这种思路和做法完全正确,只不过流动性相对大。”
“在打基础阶段,需要的时间并不短,仅靠十天半个月根本不够,基础打不好,想盖高楼不太可能。如果时间拖长至一年、两年,效果会更好。”李武军说。
另外,李武军还对乒超联赛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目前联赛对外援限制过多,另外对赛制的考量远远不够。比如去年乒超联赛总决赛首次采用赛会制,李武军认为赛会制是不尊重联赛的一种做法,“辛辛苦苦打到最后,到比赛最精彩时该把比赛拉长,却采用赛会制,这是不明智的做法。”李武军表示,在未来推广过程中,一定要把小组赛后的淘汰赛甚至半决赛、决赛无限地拉开、拉广,“比如CBA,季后赛前几轮是5局3胜,总决赛变成7局4胜,这说明他们对项目的了解远远地超过了乒乓球。”
李武军最后说:“我觉得做好联赛是中国乒乓球对世界乒乓球的最大贡献。”
其人
49岁的李武军,1995年正式进入央视体育频道,参与乒乓球专项的报道工作。作为体育记者,李武军直接或间接参与了五届奥运会,三次深入前方报道,两次在后方支援。20年,李武军跟着中国乒乓球队南征北战,见证了中国军团一次又一次地登顶。与国手们朝夕相处,李武军也成为了许多运动员的朋友,甚至亲人。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