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为何人才井喷:看神奇郎平如何选人用人
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昨天结束,最后一战,中国女排0:3不敌美国,排名第四。虽然最终仅名列第四,但这对于全替补阵容出战的中国女排而言,已经是个非常不错的成绩。更加可喜的是,此次总决赛上,刘晏含、王云璐、王梦洁、郑益昕等年轻小将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
在郎平2013年4月走马上任之前,中国女排呈现青黄不接的局面,但自从郎平接手之后,中国女排每年都会有优秀新人不断冒头,甚至大有井喷的势头,其背后的缘由值得探究。
扬子晚报记者 殷小平
郎平运气好? 女排每年都有新人冒头
2013年4月25日,郎平出山,此时正是中国女排低迷之时。当时中国女排世界排名仅列第五位。当时的中国女排不再是“无敌之师”,女排队员青黄不接,中生代球员伤病不断,更为残酷的是后备人才不足。
当时,很多人对郎平也持怀疑态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样的烂摊子,郎平难道有回天之术?但郎平“运气”就是这么好,在她上任之后,中国女排每年都不断有“天才少女”不断涌现。
第一个被郎平发掘的便是朱婷。2013年,还只是国青女排主力的朱婷被郎平“破格”提拔进入中国女排一队,并迅速成为首发主攻。2014年朱婷全面爆发,从国家队的“小菜鸟”一跃成为不可或缺的骨干。2014年女排世锦赛上,朱婷以77次扣球得分、2次拦网得分和3次发球得分,共82分总得分的成绩力压世界各路高手,荣膺世锦赛得分王,而那时的她才不过20岁。
2014年,郎平“得寸进尺”,又将年仅17岁的小将袁心玥招入国家队,这位身高近两米的年轻副攻在2014年意大利世锦赛上一鸣惊人:半决赛打意大利之前,老将徐云丽受伤,袁心玥被郎平委以重任,首发出场。没想到这场比赛,袁心玥成为奇兵,她在场上的表现,丝毫没有菜鸟的痕迹,反倒展现出老练成熟的一面。整场比赛,袁心玥17次进攻就拿到11分,16次拦网贡献5分,发球也制造了很大威胁,全场拿下16分之多仅次于朱婷。
除了朱婷、袁心玥,张常宁、林莉、丁霞、刘晏含、郑益昕、王梦洁等新人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人才为何如井喷? 女排大国家队战略奏效
中国女排缘何一夜之间涌现出朱婷、袁心玥、张常宁等希望之星?因为,郎平是“巧妇”,她破解了中国女排“无米之炊”的困局!郎平的点穴手就是——大国家队战略。
大国家队战略是国际上很多国家队的作法,但是一直以来离中国女排甚远。“五连冠”时的经验一度让中国女排觉得,亚洲队伍的优势在于长期集训形成的高度默契,认为国家队球员不宜多而宜精,需要长期训练配合。多少年来我们一直都是六七个主力队员打球,替补能上场比赛的机会很少,主力替补差距非常之大。
郎平回归后,面对“无米之炊”的窘境,首先就是大面积选将,几乎将中国排坛所有有能力、有特点、有潜力的老将及新秀“翻腾”了个遍。2013年,本着考察更多球员的目的,郎平先后组织四期集训,调动队员超过30人,并由此提出了“大国家队”的构想,并得到了排管中心的鼎力支持。
2014年,郎平给出的大名单多达27人,九十月间世锦赛和亚洲杯亚运会双线作战,中国女排能派出两支水平不俗的球队参赛,都很好的完成比赛任务,也是大国家队理念的成功。
2015年,世界杯年,郎平仍然给出了26人的集训名单,第一期北京集训,参加人数多达22人,史无前例。在联赛中表现出色的年轻球员几乎都获得了到国家队一试身手的机会。
大国家队的理念给了更多年轻球员机会,比如1996年12月出生的袁心玥,在被郎平招入国家队之前,还是国家少年队队员,得益于郎平的大国家队的理念,袁心玥有机会到国家队走一遭,而这成了她2014年直升机般进步的重要基石。
大国家队制,既让更多新人积累了比赛经验,也给了教练更多了解她们的机会。队员平时训练积极性提高了,而那些成熟但是有伤病的老队员也有充分时间休整,国家队的用人更充裕了。
郎平有啥魔力? 选材和用人不拘一格
“大国家队战略”不稀奇,“大国家队”也不是大杂烩,什么人都弄过来,那样只会混乱一团。怎么将“大国家队”战略用足用好,还需要智慧,其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选什么样的人”,二是“怎么用好这些人”。
“选什么人”的问题上,郎平观点很明确,就是要走“高大化”的路子。郎平知道,随着2004年奥运会后“黄金一代”的逐渐淡出,中国女排技术全面、快速多变的特点丢了——技术不仅不全面,相反极为粗糙。在这种情况下,郎平坚持走“高大化”的道路有些无奈,但却极具针对性。
目前,中国女排首发阵容的平均身高已超1.90米,如此高度在世界排坛可谓数一数二。“但需强调的是,郎平在走‘高大化’之路的同时,并没有忽视队员的技术,她接手两年多来,朱婷、袁心玥等队员在技术环节的进步有目共睹”。
在“用人”的问题上,郎平更加大胆,她常说:“谁的状态好,谁就上。”有时,她甚至故意模糊主力和替补的概念。比如,在自由人这个位置上,去年世锦赛的两名自由人单丹娜、陈展如今都已经算不上主力,单丹娜已经离开国家队回到浙江,陈展如今连替补都打不上。为了找到更理想的人选,郎平年初甚至一下子招了6名自由人接受考察,最终小将福建林莉脱颖而出。
在郎平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之前,对于如何锻炼替补,教练们的方法通常都是在比赛大局已定的情况下换替补上去锻炼一下,但是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替补永远不堪大用,到关键时刻永远派不上用场。去年大奖赛总决赛,郎平让四大主力休战,给了替补选手独当一面的机会。今年大奖赛总决赛,郎平干脆自己也不去了,带着七大主力一起休战,让助理教练安家杰带着一帮替补选手去挑战世界列强。
郎平的做法虽然遭到一些人的反对,但从实际效果看,由于“主力们”不在,“替补们”只能自己顶上去,遇到困难只能自己想办法。正是有了这样的经历,那些“生瓜蛋子”蜕变成世锦赛上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超级替补”。国家队的板凳深度一下子变得厚实了。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