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第一让位内需消费?风向大变考验基金经理
2月底以来的下跌或暂告一段落,A股先于海外市场企稳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反弹随时会开启。然而,对未来市场风格如何演绎出现了分歧:一方面,从去年坚守至今的“科技第一”投资策略仍有不少忠实拥趸;另一方面,内需消费受政策利好呵护被反复提及,个股表现活跃。二季度行情即将开启,谁将成为反弹的领头羊?基金经理调仓换股的能力面临大考。
多位基金经理表示,美联储启动无限量QE之后,A股市场中期风格将侧重内需,回避外需,其中食品饮料、汽车、家电等板块中的绩优股均将受到青睐。而科技股虽然短期调整幅度较大,仍难言便宜,并且,对之后的行业景气度回升,机构也持谨慎观点。
内需热度升温
受疫情蔓延影响,全球资本市场受到巨大冲击,投资逻辑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为应对困局,美联储推出了无限量QE政策。基金经理表示,宽松措施对维护流动性稳定有效,可以对市场短期超调进行纠错,但对改善基本面效果有限,后续经济增长仍主要取决于疫情防控形势。基金经理认为,美联储无限量宽松政策对A股的影响不容小觑。虽然目前我国实体经济经营的流动性环境无虞,但外需疲弱,权益市场中期风格阶段性将重内需而回避外需。
面对疫情,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受此影响,相较海外市场,A股也率先呈现企稳迹象。3月23日,财政部部长刘昆出席G20财长和央行行长特别视频会议时表示,总的来看,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阶段性和可控的。中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空间大,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有为,大力提质增效,支持扩大内需。
内需被反复提及,已成为当下最热的投资关键词之一。银华基金在二季度投资策略中明确表示,要立足确定性,从长期配置入手,看好白酒、医药、消费电子、家电、汽车和电动车、光伏、保险、地产链等行业。
但另一方面,从去年火到今年的科技股仍有大批忠实拥趸,在前期的快速下跌中吸引了不少抄底资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25日,华夏5GETF规模已经突破300亿元,为323.68亿元,而2019年年底时才76.77亿元,在全市场权益ETF中规模排名第四;排名第七的华夏芯片ETF2月10日上市时规模为52.51亿元,最新规模已达190.58亿元。创业板ETF、半导体50和科技ETF近一个月来都有明显资金流入,且场内成交活跃,显示投资者对科技成长股的偏好依然不减。
是坚守“科技第一”,还是转向内需消费?二季度即将来临,市场分歧考验着基金经理调仓换股的能力。
从新基金发行情况来看,科技类基金的销售已经有所降温。3月20日,平安基金公告,旗下正在发行的平安科技创新3年封闭混合基金原计划3月5日至3月20日募集,将延长募集期至4月3日,这与之前科技类基金爆款频出、一日售罄的盛况形成鲜明对比。
一位知名基金经理告诉记者,早在2月初他们就减持了部分高估值科技股,增加了消费板块的仓位。他表示,当时A股刚刚经过第一波下跌,从短期来看科技股是个买点,但中期是个卖点。因为疫情全球蔓延对重资产的科技企业将形成长期负面影响,即使当下科技股普遍已经下跌了40%到50%,依然难言便宜,而且行业景气能否快速回升存在不确定性。
消费估值回归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消费回升迹象明显,市场也快速作出了反应。上周食品、白酒、医药等板块表现活跃,贵州茅台、五粮液、恒瑞医药等个股强力反弹,天味食品、绝味食品更是创下年内新高。
天弘云端生活优享基金经理钱文成表示,从基本面的角度来看,疫情对消费产生了比较大的冲击,这种冲击会集中体现在一、二季度。前期消费股相对大盘走弱已经基本反映了疫情冲击带来的影响,接下来继续分化的概率较小,应当适当乐观一些,相对看好耐用消费品需求的集中释放。
招商证券食品行业首席分析师杨勇胜表示,内需逻辑正在成为市场演绎的核心,必选消费属于刚需行业,在疫情中后期会表现出较强的相对收益,看好食品饮料板块尤其是白酒股未来的表现。
一位基金公司权益投资总监认为,虽然白酒受到餐饮业停滞的负面影响,但具体到公司层面可以发现,疫情对基本面的影响远小于预期,这在一季报中就可以一窥端倪。“被抑制的需求一定会快速回升,这一轮消费股的调整幅度颇为可观,估值回归只会迟到而不会错过。我们已经加仓了部分调味品、小食品和农业股,时间拉长到2021年来看更加乐观。”
另一方面,不断出台的利好政策也在对消费行业形成支撑。据长江证券宏观赵伟团队研报,2月以来,各地大规模发放消费券,重点支持文旅等服务业,提振相关消费,缓解就业压力。此外,广东、湖南、山东等部分地区,推出财政补贴等举措,支持汽车、家电等重点商品消费。赵伟认为,就业压力加大背景下,促进居民消费是稳就业、稳增长的重要举措。但目前已出台的消费刺激政策更多是地域性、结构性的支持,总量规模尚为有限,未来还需紧密跟踪。
利好带火汽车
作为内需的重点部门,汽车板块在近期反弹中领涨,整车、零部件、新能源车等细分领域纷纷起舞。
粤开证券研究院策略组负责人谭韫珲认为,扩大汽车消费是稳增长政策发力的重点之一,也是贯穿2020年的投资主题。近期在稳定汽车消费的政策基调之下,刺激汽车消费的各项政策正在加速出炉。2009年和2015年都实施了与汽车消费相关的刺激政策,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当年汽车板块大幅跑赢沪深300指数。现在来看,政策端正加速落地,生产端的产能将加速恢复,滞后需求有望在二季度集中释放。
公募基金看好汽车板块呼声渐高。中融基金认为,一季度汽车销量大幅下滑,后续被压制的需求有望陆续释放。当前政策托底效应明显,预计从二季度开始乘用车销量将逐渐回暖,持续看好汽车板块投资机会。细分领域方面,中长期看好零部件板块,但整车短期更受益于政策,预计重卡板块全年将保持较高的景气度。
天弘周期策略基金经理谷琦彬也表示,短期疫情影响叠加去年一季度的高基数,会对汽车行业整体销量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从更长一点的维度来看,乘用车本身的需求相对稳定,预计未来会出现比较积极的改善。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布局前景,基金还存在一定的分歧。中融基金认为,后续新能源车产销的重要变量是补贴政策,而政策转暖是大概率事件。特斯拉正式交付Model Y可能提升市场对特斯拉产业链的关注。海外方面,欧洲电动车高增长逻辑进一步得到验证,包括大众ID4、宝马i4等多款电动车发布,中长期全球汽车电动化的趋势不会改变,但是短期欧洲疫情蔓延影响市场情绪,目前暂时不是好的投资时机。
嘉实智能汽车基金经理姚志鹏则认为,展望未来,新能源的发展有三大新趋势:首先,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在未来两年将进入经济性平价阶段。其次,新能源领域的技术迭代开始放缓,颠覆性技术出现的可能性在下降,更多依赖于企业的渐进式演进。最后,在传统新能源领域,中国在太阳能、锂电池等领域出现了一批全球性的科技头部企业,市占率大幅提升。
“长期来看,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的全球市场增长空间在十倍以上,存在较高的天花板、较长的增长周期,以及较大的社会价值。在汽车领域智能化、电动化和国产化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已经在局部领域具备全球领先优势,凭借工程师红利和产业链优势,有望进一步分享全球产业的发展。”姚志鹏表示。
- 标签:谁在敲打我窗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