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国食品质量管理与技术论坛在京召开
为了推动促进新形势下,科学技术在改进和提升食品质量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提出的最新要求,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日前在北京举办了“2019全国食品行业质量管理与技术论坛”。
论坛针对食品企业质量管理中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邀请了官产学研企的近三十位国内食品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和相关企业负责人与参会者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为食品企业改进和提升食品质量“出思想、出理念、出方法、出技术”,近千名参会者出席了论坛。
加速完成“双转变” 迎接发展新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张永建主任在论坛上致辞时表示,食品产业是中国名符其实的第一大产业,中国食品产业在经历了一段高速发展时期后,近年来的增长速度出现了明显放缓和收窄,企业也遇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瓶颈,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转型升级也正是产业提升的新挑战、新机遇。
张永建指出,中国食品产业只有加速完成“双转变”,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大环境:第一个转变是从产业发展模式的视角看,中国食品产业正在经历从“数量扩张”向“素质提高”的转变;第二个转变是从“供给侧—需求侧”演变的视角看,食品的供给正在经历着以提供能量为主向提供能量、营养、功能、甚至情感和文化等多种复合需求的转变。
张永建主任近年来提出的“双转变”概念,其实质是要实现我国食品产业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他进一步解释说,应对这个“双转变”需要多方面的支持,这些支撑至少有五个方面:一是理念,包括价值理念、经营理念、发展理念等;二是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改进与提升;三是科学技术;四是监管的改进与提升;五是食育。
法规监管双管齐下 行业提升并驾护行
近期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坚持安全第一,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预防为主,坚持依法监管,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共治共享。其中,更明确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必须深化改革创新,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显示了党和政府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本届论坛就是为了具体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发挥主办单位的独特作用,推动和促进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的改进和提升。
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标准信息部郭新光主任在会上表示,从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看对质量的新要求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应包括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国家食品安全风险优先监测的内容包括:健康危害较大、风险程度较高以及污染水平呈上升趋势的;易于对婴幼儿、孕产妇、老年人、病人造成健康影响的;流通范围广、消费量大的;以往在国内导致食品安全事故或者受到消费者关注的;已在国外导致健康危害并有证据表明可能在国内存在的五大方面。
北京律师协会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委员会张学明主任则从食品质量工作者的法律责任和法律义务的角度,为与会者诠释了法律对于行业及从业者的重要性。他表示:今后,我国食品行业的法律法规的趋势,将对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同时地方法规和企业规章作为法律内容的补充,会越来越完善。希望从业人员要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责任感,以主人翁的精神和责任者的身份,严格履行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的企业义务,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和要求办事,把好质量控制关、把好质量监管关。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边红彪研究员、国家食品安全HACCP应用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铁龙、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何计国和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历俊等认为:食品安全最基本的两种质量保证(控制)路径中,一是食品安全种养殖阶段的源头风险控制,另一个是生产至销售阶段的质量源头控制。许多国家已经将HACCP法制化,中国的《食品安全法》也鼓励实施HACCP,企业不能将HACCP作为摆设。同时,监管的改革和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将使HACCP在提升食品质量安全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聚焦六化质量为先 六大专题答疑解惑
食品产业要升级首先要看业内企业的真正实力,而产品才是企业综合能力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质量安全的食品更是生产出来的。张永建认为,从产品视角看,中国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最终是要实现产品的“六化”,即:安全化、营养化、功能化、方便(便捷)化、个性化和精致化,而这“六化”最终会聚焦在质量上。论坛不仅有全体大会,并且有针对性的分别设置了“加工中的质量控制、质量检测与技术、质量标准与安全控制、微生物管理与控制技术、研发中的质量管理、动物疫病的监测检测”等多个专题会场,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二室主任王君、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微生物实验室主任李凤琴和北京营养源研究所副所长何梅等指出,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的审评机构逐步细化、管理制度不断修订完善、工作流程更加公开透明、标准内容更加严谨科学,是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的重要支撑。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丁宏研究员、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杨永坛、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貌达和天津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实验室副主任肖亚兵等指出,新技术在食品质量控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综合检验技术融合已成为研究发展趋势;质量控制指标趋向精细化和特征全覆盖;以风险控制机制为导引将推动新技术发展;智能化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产品质量控制。要重视和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和提升,充分发挥好实验室在质量安全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食品微生物室研究主任崔生辉、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主任严志农认为,食品中微生物来源于交叉污染,但检验过程中存在诸多影响因素,因此食品微生物取样是影响检验的关键环节,而建立微生物溯源数据库有利于致病微生物的快速追踪,另外,发现问题后要及时采取纠偏措施。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是我国发酵工业科研与应用的高地,程池副院长和发醇工程部主任姚粟针对食品发酵企业微生物菌种的标准化管理和我国传统发酵食品用菌种名单。在对我国传统发酵食品如乳制品、白酒、茶、酱油、醋、腐乳、泡菜等微生物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收集分析,归纳了评价发酵食品用功能菌种的科学标准,提出了我国传统发酵食品用微生物菌种名单,对保证和提高食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性。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心实验室主任霍军生、北京功能主食创制与慢病营养干预重点实验室主任段盛林、碧生源控股有限公司研发总监雷雨和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孔祥辉等对食品研发中的营养质量保持、低GI食品设计与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功能食品研发的框架与逻辑、黑木耳多糖降血脂和止咳化痰活性等研究成果与参会者进行了交流。
应企业的要求,论坛还设置了“动物疫病的检验检测”专场,邀请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外来病研究中心吴晓东主任、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高级兽医原霖、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周磊副教授和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的王楠楠经理等,分别大家分享了动物疫病的防控、监测、检测等方面的成果。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