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牵头注册联赛公司 寻求合作融合是最佳方案
本报记者 姚勤毅
这两天,姚明牵头18家CBA俱乐部,联手签署注册“中职联篮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职篮”)法律文件的消息,在体育圈里炸开了锅。股东董事化管理、俱乐部形成利益共同体、自行运营CBA联赛朝NBA 模式进发……媒体和球迷纷纷猜测中职篮公司将如何争取到联赛经营权,并倒逼中国篮球真正管办分离。
但几乎没人注意到,16日公司在东莞成立当天,国家体育总局一纸文件也到了那儿——同意CBA实行“管办分离”改革。有人说,文件下来了,公司也要成立了,岂不是顺水推舟。但依笔者之见,这事儿似乎还得议议。
带头大哥!姚明当得不容易
“中职篮”是个什么公司?从姚明牵头创立公司的目标来看,就是借鉴NBA的运管理念,承担着CBA商务开发和竞赛管理两项功能。公司的愿景,应当是20家俱乐部共同投资和运营联赛,最终把CBA变成完全由投资人自我管理的全市场化联盟。
中职篮公司的诞生源于两点:一是管办分离滞后,二是姚明的影响力和责任心。
著名篮球评论员苏群称了解整件事情始末。早在2014年夏天,国务院要求体育总局拿出篮足排职业化改革的方案,当年10月“管办分离”方案就上报总局,但有关篮球的方案“上去”后就没过下文。深谙NBA管理理念的姚明,一直主张CBA联赛实体化,眼看篮球“管办分离”难产,而中超版权却卖出5年80亿元的天价,他实在坐不住了,开始用自己的影响力,联合投资人发动一场变革,以此加速CBA职业化进程。中职篮公司筹备组新闻发言人张弛说:“2015年8月,有几家俱乐部投资人表达了这样的想法。后来一次偶然聚会,大家有了进一步共识,开始规划和筹备。”
CBA俱乐部的资产构成和NBA完全不同。后者基本都是私人所有,而CBA俱乐部有些是私人性质,更多是国有资产或者是和当地体育局挂钩的。这意味着,后者投钱也好,定主意也好,不是一个人就能决定的。记者得知,起初国企俱乐部对成立“中职篮”持反对意见,疑问之一在于如何控制这个公司的运营风险。
姚明几个月来回奔走,多方交流沟通,去年12月6日听说有一家国企俱乐部董事长愿意倾听他的意见,第二天他就“飞”了过去。即使这样,16日公司成立会议上,浙江和北控这两家俱乐部高层还是没到,而到会的有些国企俱乐部也只是表示“先听听,看看怎么做”。
公司撞车?合作融合是方向
不早不晚,“中职篮”成立时,管办也分离。老天好像故意和姚明开了个玩笑。
在总局方案中,第一步也是成立“联赛公司”,它将获得联赛经营权。至于把联赛经营权授予盈方(目前中国篮协的合作方,负责CBA联赛商务开发和电视转播)这样的公司,还是像NBA那样自己经营,并不是关键。关键是“联赛公司”会由篮协参股,并可能占大股,它的权力是篮协授予,是一个国有公司。
“这样的模式有其合理性,目前CBA还不可能照搬NBA,独立于政府主管部门之外。一方面我国篮球职业运动员的储备,还需依赖各地体育局、体校、篮协等体制内机构;另一方面,在联赛管理、政策制定、赛制安排、奖惩办法的操作等很多实质性环节上,CBA若是立刻完全脱离政府的支持和监督,恐怕会乱套。”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黄海燕说。
那么问题来了,“中职篮”由民间自发成立,没有篮协参股,是一个混合制股份公司,它的权利需要自己去争取,其发展目标和“联赛公司”又是一致的。这是不是意味着“中职篮”已没有存在的必要?
“目前还没有详细看联赛公司方案的具体内容,不便做出评价。目前公司的注册手续还在办,一切还要再谈一谈,再等一等。”昨天问及方案事宜时,张弛如此表示。
以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体制改革一定是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离不开政府来当牵头人。“比如足球的管办分离走的是欧洲路子,去掉了行政级别,采用社团化,这当中就存在政府的监督。篮球依照足球已经走出的经验分离,是最为稳妥的做法。”黄海燕说。
管办分离的初衷就是由社会办联赛,“中职篮”也好,联赛公司也好,都将由姚明和一批俱乐部投资人参股组成。黄海燕和苏群都认为,“中职篮”完全能够继续担当起中国篮球改革的推手和催化剂,姚明要做的,就是和体育总局、中国篮协沟通,寻求合作和融合的最佳途径。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