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不同会馆之陶辛(组图)
K11的莫奈特展吸引了本城大批文艺青年,印象派一时成为城中热词。而这一次的大不同会馆请来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陶辛老师,从绘画开篇,聊聊音乐里的印象派。
咦!不是讲音乐么!怎么要从美术谈起?原来,为了更好地让大家理解印象主义音乐其实一种“音乐语言”,于是陶老师从音乐的姊妹艺术绘画谈起。“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拉斐尔的画作—《雅典学派》,其远小近大的透视法与单一颜色深浅变化的固有色技法,是这一时期绘画技术的特征。100年之后的伦勃朗画作《夜巡》则展示了一个戏剧性的效果,如同舞台的剧照,开始有意识地强调光线的作用,光线在画作戏剧张力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到了莫奈的印象主义时期,绘画的基本语汇发生了变化,莫奈画的人物,脸庞是看不清的,最显著的就是光线的对比,色彩的运用更加丰富。音乐其实与绘画一样,都是有不同的语言以及不同的表达方式。
当莫奈的画作《日出·印象》出现在公众面前时,评论家用“印象派”来批评莫奈的作品。印象派在当年就是个贬义词。
而才华横溢又不守规矩的德彪西,倒是把印象派这个词继承了下来。他在学生时代就荣获了“罗马”大奖,被公派到意大利游学,当他回来时,其作品却被老学究们警告:“要警惕作品中很危险的印象主义倾向。”可谁能想到,当年的贬义词,竟会成为如今早已被人们所认同的一种风格。
一边讲课,一边听音乐。会馆二楼不时流淌出好听的旋律。仔细听,你以为名曲从头到尾都优美动人?才不是呢。
当陶老师讲到贝多芬的名曲《致爱丽丝》时,音响里播放出一段极不协和的音乐。原来《致爱丽丝》并不只是大家印象中的典雅和优美,也有阴暗、烦躁的段落。这就是贝多芬的计谋,再好听的旋律,持续重复总会令人疲倦,为了让这优美的旋律不让人厌倦,贝多芬就会在乐曲中制造一些不和谐的段落,将之前那些优美的感觉“抹掉”,让人对不断重复的旋律保持新鲜感。
当耳朵不够用的时候,科技来帮忙了。陶老师介绍了一款能把音乐可视化的软件。当用软件分析,你会发现,原来音乐也是有结构的。
德彪西的《牧神午后》和贝多芬的《致爱丽丝》,在组织结构上没什么区别,都是一个主题不断地出现。
但德彪西的主题本身并不是一个旋律,而是营造出一种音响,并且这个音响每次出现都会有所不同,有着非常细致的音色变化,就如同印象派画家,用多变的色彩来表现光影。
看过了软件分析,闭上眼睛再听一遍《牧神午后》,似乎能感受到马拉美原诗中那种模糊、暧昧的感觉。
“多听,多练,一段曲子听上几十遍,脑海中自然会有画面。”陶辛说,练习你的耳朵,哪怕没有乐理知识,一样可以感受音乐中的光影世界。
@潘徐乖:下午二点,岳阳路“大不同会馆”听陶辛教授音乐讲座《印象派音乐的光影世界》,教授从巴洛克、古典、印象派绘画风格的发展,延伸到音乐的同期发展,并各挑出三名画家、音乐家作为代表,进行多媒体演示,有点“九龙音响视听会"的感觉,讲座效果非常好,估计又有许多人会加入爱乐者行列。
@小麦:原来不需要懂乐理,也可以锻炼听力,听懂作曲家的逻辑和喜怒哀乐。最奇妙的是分段的软件神器,IT果然处处有创新。
陶辛,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音乐普及与推广工作者,从事西方音乐史、通俗音乐、音乐剧等领域研究。开设《西方音乐名作选读》、《音乐剧史及欣赏》、《音乐概论》、《音乐戏剧》等课程。
在这次的会馆活动中,陶辛老师使用了一款名为Variations Audio Timeliner的软件,软件由美国印第安纳的音乐实验室出品,是一款声音的注释及分析软件。它可以对声音进行气泡图的绘制,将一首首音乐作品可视化,非常适合对音乐进行导赏及细微的分析。先聆听音乐,然后用这款软件对其进行分段,这就让一部音乐作品,变得简单明了,当你抓住了音乐变化的过程时,你其实就已经“听懂”了音乐。
- 标签:本站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
-
大不同会馆之陶辛(组图)
K11的莫奈特展吸引了本城大批文艺青年,印象派一时成为城中热词
-
儿童体适能常见12大误区你真的了解了吗?
就像孩子参加考试一样,其中一门课就算是考了满分,但是其他科目的成绩不好,严重偏科,那么总成绩自然也不会很好…
- 北京少儿体适能课程
- 杭州新东方布局体育教育 将推出面向3-15岁儿童的青少儿体适能课程
- 篮协公布中国篮球之队队徽 选择以龙作为主题
- 中国篮协征集中国篮球之队队徽、吉祥物、队歌
- 莫兰特在哪个队?